■ 曲曉溪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黨同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特質。中國共產黨歷經風雨坎坷,在斗爭中誕生、在斗爭中發展、在斗爭中壯大,百年黨史是一部奮進史,也是一部不斷與敵對勢力、與艱難險阻的斗爭史,發生過無數慷慨悲壯的斗爭故事,涌現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斗爭英雄,更閃爍著始終不滅的斗爭精神。在黨的歷史畫卷中,東北抗日聯軍的革命斗爭史,就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這一鮮明特質。他們轉戰白山黑水之間,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堅持與日本侵略者斗爭14年,饑寒交迫不改報國之心,流血犧牲不墜抗日之志,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高貴品格和堅強意志,鑄就了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今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進入爬坡過坎關鍵階段之際,我們更要繼承和弘揚東北抗聯精神,發揚他們的斗爭精神,提高自身的斗爭本領,堅定戰勝前進道路上困難和挑戰的信心和決心。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縱觀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歷經艱難探索、把困難當階梯、不斷向上攀登的斗爭史。東北抗聯精神是在極其艱苦、殘酷、復雜的條件和環境下形成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是東北抗聯將士堅持14 年苦斗的精神法寶和紅色基因。九一八事變后,在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東北抗日聯軍高舉起抗日救國旗幟,團結帶領東北各族人民共赴抗日戰場,在孤懸敵后、武器簡陋、給養匱乏的艱難條件下與十倍、數十倍于己的敵人苦斗周旋,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遲滯了日本全面侵華的進程,支援了全民族抗戰,喚起了億萬軍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斗爭意識,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全面勝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新時代新征程,面臨的風險和考驗一點也不會比過去少。放眼全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我們遇到的風險挑戰的復雜性、嚴峻性也前所未有。繼承和發揚東北抗聯精神,永葆斗爭精神,我們就不會被各種矛盾、問題和挑戰嚇倒,而是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始終在偉大斗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斗爭精神既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直觀體現,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核。東北抗日聯軍堅持斗爭的環境極端艱苦,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但東北抗聯將士不言敗、不放棄、不投降,以堅定的斗爭意志,在“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的苦斗歲月里,在“足潰汗滴氣喘難”“蚊吮血透衫”的艱苦生活中,在“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的悲壯誓言下,譜寫了氣壯山河的抗日史詩。正是憑借敢于斗爭的不屈精神,東北抗日聯軍才能從幾個人、幾條槍開始,發展為最多時有3 萬余將士的抗日武裝,用血肉之軀筑起一座抵御日本侵略者的“鋼鐵長城”。
當前,面對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我們必須準確把握形勢,搶抓戰略機遇,發揚東北抗聯將士敢于背水一戰的斗爭勇氣和戰至最后一人的斗爭意志,打好這場“攻堅戰”。我們要在堅持原則、堅守信仰、堅定立場的基礎上因時、因勢、因地采取最為有效的積極行動,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在矛盾沖突面前敢于迎難而上,在危機困難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風邪氣面前敢于堅決斗爭,用堅定信念和頑強拼搏奮斗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完成好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
“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首先不能忘了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不能在日益復雜的斗爭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國共產黨始終站在抗戰最前沿,號召并領導東北人民投入到反抗日本侵略者、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中,創建抗日武裝,開展游擊斗爭,舉起了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旗幟。七七事變后,東北抗日聯軍的抗日斗爭成為全國抗日戰爭的一個組成部分,黨適時改變戰略任務,領導東北人民積極配合全國抗戰。東北抗日聯軍第一、二路軍進入蘇聯整訓后,黨在新形勢下調整斗爭方針,保證了東北黨組織的獨立性,為東北解放奠定了基礎。黨的領導是確保正確斗爭方向的“方向盤”,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這個堅強的領導核心,東北抗聯隊伍才能始終明確斗爭方向,任何情況下都忠于黨和人民。
在今后的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我們不怕風險,怕就怕承平日久,缺乏斗爭意識,分不清是非、辨不明方向。繼承和發揚東北抗聯精神,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把準斗爭方向,將斗爭精神化作攻堅克難、除弊糾頑的堅強力量,不斷奪取新的偉大斗爭的勝利。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和無畏的英雄氣概。東北抗日聯軍所進行的抗日游擊戰爭在整個中國的抗戰中發起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條件最艱苦、斗爭最慘烈。面對形勢復雜嚴峻的抗日戰場,東北抗聯將士在斗爭實踐中逐步摸索,在政治上,注重加強黨的領導和思想教育,以提高將士們在艱苦條件下堅持斗爭的能力;在經濟上,制定土地、糧食、稅收等多種經濟政策,專門建立了為部隊服務的兵工廠、被服廠、后方醫院;在戰術上,因地制宜,以靈活的游擊、奇襲戰術為主,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襲擾結合,在艱難處境中仍取得了重大戰果;在戰略上,樹立世界眼光,加強國際合作,使東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為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北抗聯在斗爭中不斷增強斗爭本領,最終迎來勝利的曙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新形勢新挑戰,要發揚斗爭精神,既要敢于斗爭,又要善于斗爭。東北抗聯精神是充滿斗爭意志的精神,也是富含斗爭智慧的精神,其精神內涵飽滿而深遠,其精神特質歷久而彌堅。今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要持續發掘東北抗聯精神的豐富內涵,不斷探索其新的時代意義,繼承發揚這一偉大精神,在實踐中淬煉思想、鍛煉能力,不喊口號不蠻干,保持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既要有“愚公移山”的思想準備,又要有“善作善成”的實干能力,以更加昂揚的奮斗姿態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為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獻智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