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嘉賓
血染山河存浩氣,凜然不屈衛祖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130余萬平方公里祖國河山淪陷為日本侵略者的占領地。面對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以楊靖宇、趙尚志、周保中、李延祿等為代表的東北抗日聯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血與火的洗禮、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在裝備落后、缺衣少食、自然環境惡劣的艱苦條件下,奮起抵抗、舍身取義、同仇敵愾,以頑強的意志和英勇的斗爭,用鮮血和生命在白山黑水間筑起鋼鐵長城,鑄就了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
東北抗聯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聯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風骨和品格,激發了東北人民忠貞報國的愛國情懷,增強了東北人民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識,培養了東北人民視死如歸的不屈意志,鑄就了東北人民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發揮了凝聚黨心、軍心、民心的巨大作用,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始終激勵東北人民挺身而出、共赴國難,譜寫了可歌可泣、驚天動地的愛國主義篇章。
東北抗聯精神是東北抗日聯軍堅持戰斗到抗戰最后勝利的強大精神支柱。面對極端艱苦、極端殘酷、極端復雜的東北抗日戰爭,他們堅持抗戰、持久抗戰,勇于斗爭、血灑疆場,充分展現了忠誠于黨的堅定信念;面對日本侵略者侵我國土、屠我百姓、掠我資源的累累暴行,他們積極開辟游擊戰場、大力開展游擊戰爭,錚錚鐵骨戰強敵,前仆后繼赴國難,充分展現了勇赴國難的民族大義;面對強敵的長期清剿和殘酷封鎖,他們不屈不撓、不畏強暴,誓與侵略者斗爭到底,充分展現了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旗幟下,他們與朝鮮、蘇聯人民團結在一起、戰斗在一起,以中華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最終驅逐侵略者,為民族獨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勛。
精神永不過時,傳承永在路上。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強調,要大力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我們要銘記艱苦歲月,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胸懷“國之大者”,砥礪強國強省之志,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中勇挑大梁,在建好建強“三個基地、一個屏障、一個高地”中敢為善為。黑龍江全面振興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面對各種困難挑戰,我們必須學習東北抗日聯軍的英勇戰斗、不怕犧牲、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迎難而上、闖關奪隘,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勇于戰勝一切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鑒往知來,才能看得更遠;傳承精神,才能走得更遠。東北抗聯精神曾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投身氣壯山河、艱苦卓絕的偉大斗爭,也必將激勵廣大龍江兒女在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龍江新篇章的征程中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