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池
升入初中后,我像打開了寫作文的“任督二脈”,作文時常被老師當眾表揚。要知道此前幾年里,我的作文評分基本都是毫無出彩的“良”。
當許多同學將月亮寫成“月牙”時,我卻寫出“像切下的一片薄薄甜瓜”這樣充滿詩意、想象力的句子。一次次的肯定,激發了我對寫作更多的熱愛與投入。后來我的作文第一次被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朗讀,而這是對優秀作文的至高褒獎。
那是一道命題作文——為XX洗腳。洗腳,多簡單、平常的小事,但選擇一個契合的洗腳對象,才是作文的靈魂中心。我第一個想到了媽媽,她的腳因為常年奔波、勞累,腳趾外側起了兩個凸出的、厚厚的圓錐形角質狀“雞眼”。每次洗腳,她都會將雙腳在熱水里燙泡過一陣子,然后再用剪刀像刮魚鱗般刮掉“雞眼”上面松軟的角質層。
無數次深夜,我會看著媽媽洗腳,有時會幫她取一下擦腳毛巾,我熟悉她的每一道洗腳流程,更熟悉她那一雙特殊的大腳。幾番構思后,我深情款款地寫了一篇媽媽洗腳的故事散文,我仔細描寫了媽媽雙腳的樣子——凸起的青筋、厚厚的腳板、硬硬的角質層、變形的指甲蓋等,無不襯托著媽媽的艱辛。不過,給媽媽洗腳的人,我卻在想象中換成了自己,想象著自己摸索著一雙長滿繭子的大腳板,一邊撩水,一邊搓洗著她一天滿滿的風塵……
那一天,語文老師飽含深情,感動地朗讀著我的那篇《為母親洗腳》。教室里靜悄悄的,感覺很多同學都陷入了沉思,連我都被自己的文字感染著幾欲落淚。朗讀結束,教室里掌聲爆起,我羞赧得低下頭不知如何是好。是的,我在文學的烏托邦里美美地感動了大家一場,用美妙的文字編造了一場母女深情,實際生活中我卻從未給母親洗過一次腳。
那是我學生時代自認為寫過最棒的一篇作文,據說看哭了好幾位同學。這篇作文后來還被老師拿到隔壁班朗讀,為我贏得“才女”美名。不過,青春歲月里,我始終有篇作文沒有動筆,那便是親自為母親洗一次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