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秦晉林身著蟒袍,頭戴官帽,手持拂塵,邁著碎八字步出現在廣場中央,連喊兩遍:“皇上駕到,大學士陳廷敬接駕!”看過他表演的人直呼:“這個‘太監’風頭蓋過了‘皇上’和‘宰相’!”演了20 年太監的秦晉林,其實還是一名金牌導游。
近日,有一名“太監”在網上異常火爆。他名叫秦晉林,是山西晉城皇城相府景區的大型開城儀式《迎圣駕》中太監的扮演者。他不但演員當得好,還是一名風趣幽默的金牌導游。采訪中,秦晉林講述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皇城相府是康熙的老師、清代名相陳廷敬的府邸。據稱,康熙曾兩次下榻于此,這里保留著明清兩代城堡式結構的官宦住宅建筑群,被專家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目前是國家5A 景區。
每天上午,景區都會舉行大型開城儀式《迎圣駕》的表演,很多游客對秦晉林扮演的“小太監”印象深刻。只見他身著蟒袍,頭戴官帽,手持拂塵,左搖右晃地邁著碎八字步出現在廣場中央,然后連喊兩遍:“皇上駕到,大學士陳廷敬接駕!”那“高八度”的吆喝聲像模象樣,讓游客們津津樂道。
在成為景區演員之前,秦晉林在景區明清一條街上開了一個小店,靠賣旅游紀念品為生。說起為什么會當上“太監”,秦晉林笑著說:“那都是被忽悠的。”

秦晉林扮演的太監
2003 年,景區準備開設《迎圣駕》節目表演,因為演員不夠,就讓商戶每家出一個演員。因為秦晉林的店只有他一個人,所以只能自己硬著頭皮上。由于當時實在找不到演太監的合適人選,導演覺得秦晉林平時推銷紀念品時伶牙俐齒,是當演員的料。就這樣,秦晉林加入了景區的文工團,歪打正著地走上了演戲道路,成了皇上身邊的“紅人太監”。
為了將話說好,秦晉林跟著戲曲苦學,特別是那“公鴨嗓”,要吊著嗓子練。
剛當上“太監”時,秦晉林身邊的人經常調侃他。不過,秦晉林的演技確實不錯,他因為惟妙惟肖的表演一炮走紅。前來觀賞的游客沒記住“皇上”,也沒記住“陳廷敬”,反而對他演的“太監”記憶深刻。
秦晉林表演的短視頻被放到網上,網友紛紛留言:“這個小太監演得絕了!”還有人跟帖說自己去過景區,至今記得這個“小太監”!沒去過的人看了視頻說:“這個‘太監’走到哪兒都是焦點,風頭蓋過了‘皇上’和‘宰相’!”
據了解,秦晉林每天都要演一次太監,已堅持了20年,一年最少演360 場以上。隨著他被游客熟知和喜歡,身邊人也不再調侃他了,還對他豎起大拇指說:“演太監,也就屬老猴(秦晉林外號)演得好,演活了。”
對此,秦晉林表示,不斷學習成就了今天的自己,“熟能生巧嘛,在當演員的過程里我反復琢磨,推敲每一個細節,就能塑造好一個大家喜歡的角色”。
秦晉林當上演員一年多后,又報了導游崗位。目前,他是晉城市的一名導游。
導游的講解詞只是一個主線,如何讓故事變得豐滿、風趣,就需要導游自己找題材去填充。秦晉林說,早些年,他主要通過書本擴充知識面,現在可以通過網絡學習更多。另外,他還會通過聽相聲和看京劇練習北京口音的普通話。
接待游客時,秦晉林會根據游客的年齡、身份和地域來量身定制講解詞,去尋找和游客的一個契合點。“如果游客是教師,那我就在介紹景點的同時,穿插進古代教育和現代教育的對比,比如科舉制度等。”秦晉林說,當他講到古代孩子啟蒙教育是“念、背、打”時,老師們都覺得很有意思。
針對老人和年輕人的講解,秦晉林也總結了一套經驗:“老人喜歡懷舊,我就跟他們介紹我們當地20 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生活狀態,他們比較愛聽。年輕人通常喜歡奇聞軼事,比方說他們到景區都喜歡踩門檻,我就說千萬不能踩,‘檻’和‘坎’是諧音,遇到坎坷跨過去才順順利利,這個他們愛聽。另外,說起古代女子約會的事,他們也很喜歡。”
秦晉林介紹,他曾經帶過來自內蒙古草原牧區的旅行團,牧民說的是蒙語,聽不懂普通話,這讓他很無奈。“在廣場上,我喊‘走了,到里面去’,但他們就是不動。我找到他們領隊,讓他教了我兩句蒙語就解決了問題。”后來,為了拉近和游客們的關系,秦晉林開始跟不同地方的游客學習當地方言,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總面積3.6 萬平方米的皇城相府,秦晉林不知道走了多少次,每天都在1 萬步以上。他那些娓娓道來的小故事以及引經據典的解說詞,時常將游客逗樂。
2010 年,秦晉林被評為晉城市金牌導游,全市大概只有幾十人。
從皇城相府景區出售旅游紀念品的小販到出演《迎圣駕》表演中的太監,再到成為景區“金牌講解員”,秦晉林一路走來,主要靠的是對工作的熱愛。對于將來,秦晉林覺得除了繼續做好目前的工作,還要將自己學到的關于導游方面的知識,通過“傳幫帶”教給更多的年輕人,讓大家一起為旅游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