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大、性子烈,遇險就跺腳示威,被人困住就撞墻,這就是“天馬”——


新聞
2022年5月,安徽蕪湖市南陵縣的一家幼兒園內,突然闖入了一頭“怪獸”,只見它模樣古怪,長得又像牛、又像羊、又像驢,渾身黑色的鬃毛十分漂亮。
從拍攝到的畫面可以看出,這頭“怪獸”明顯受到了驚嚇,它闖入幼兒園后,先是踢碎了玻璃,然后闖入教室內,躲到了孩子們的玩具區,瞪著一雙小鹿一般的眼睛,警惕地望著四周。
為了安全起見,這家幼兒園趕忙疏散了師生,并且撥打了報警電話。救援人員趕到后發現,這竟然是一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華鬣羚,或許大家對于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是提到它的另一個名字,想必大家就會熟悉了——四不像。
經過調查,工作人員判斷,這頭“四不像”應該是迷失了方向,是因為迷路來到了幼兒園。野生動物救助站工作人員直接將它帶到野外,放生了。
中華鬣羚又稱“四不像”,它長著像馬的鬃毛、像驢的耳朵、像牛一樣分瓣的蹄子和像鹿一樣的角。別看中華鬣羚身軀龐大,它們行動卻非常矯健敏捷,能夠在最陡峭的巖石上行走自如,在亂石溪谷間能跳躍如飛,奔跑時速甚至達到每小時80公里,所以也被人們稱為“天馬神獸”。
雖然中華鬣羚的名字中帶有“中華”兩個字,但是,它們并不是我國的獨有物種,除了我國之外,在東南亞的多個國家也有分布。
中華鬣羚屬于牛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2016年,被《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列為易危物種。
在我國甘肅、青海、浙江、四川、西藏、云南、廣西等地,都有“天馬”分布。


“天馬”最突出的技能,就是飛檐走壁,它們在陡峭的峽谷、石山上飛奔,如履平地,姿態從容。加上密林中常有霧氣氤氳,它這么一跑過去,加了特效一樣,仿佛一匹會騰云駕霧的“天馬”。
你別羨慕,羨慕也沒用,人家這項本領是天生的。“天馬”的蹄子前端窄尖,后端寬闊,四周環以角質,中央柔軟,仿佛一個吸盤。這樣的結構,讓“天馬”天生就具備在陡崖上生活的能力。
“天馬”常常在怪石嶙峋的山上飛奔而過,速度最快能達到每小時80公里。跑這么快干什么?當然是跑去覓食了,“干飯”的時候一定要積極。青草、樹木嫩枝、葉、芽、落果和菌類,它們都愛吃。
還有一點很重要,“天馬”是食草動物,一身健美的肌肉經常受到食肉動物的垂涎,如果跑不快,就很危險。
知識點
“天馬”喜獨居
“天馬”喜歡在樹木茂盛、多巖石的山區生活,是典型的獨居動物,總在早晨和傍晚去覓食,平時幾乎不會發出叫聲,沉默而孤獨。
“天馬”會利用眼腺和蹄腺分泌物標記領地,“天馬”的分泌物氣味獨特,持久不散,當同類嗅到就明白其中隱含的信息。所以,哪怕它們不生活在一起,也能使用氣味進行某種交流。

“天馬”很膽小,非常機警,一有風吹草動就會立馬逃跑,有時卻又很大膽,遇到天敵會跺腳示威,發出警告,甚至武力反擊。
一只成年“天馬”體重在85~140公斤之間,容易遭到金錢豹、猞猁等食肉猛獸覬覦。


如果遇到危險,“天馬”肯定會第一時間逃跑,但猛獸不是那么好應付的,為了獲得食物會窮追猛打。
和天敵迎面撞上時,“天馬”會不停跺腳,用蹄子踩踏巖石,發出響亮的撞擊聲,以此來警告、示威,最好是能夠直接嚇跑對方。
如果不能,“天馬”也不會等死,而是奮起反擊。利用地形之利,然后用堅硬的尖角去頂撞對方,將對方挑落山坡。尤其是母獸,為了保護幼崽,會更加勇猛。
因為“天馬”有著出色的攀登能力,戰斗力也不弱,所以野外的天敵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沒必要緊追著它不放。
“天馬”在自己熟悉的陡峭山地生活,就算遇到天敵也能從容應對,但如果誤闖到陌生地域,見到人,就會焦躁不安地上躥下跳。
當年江西都昌縣發現兩只“天馬”,人們將其送到動物園,它們不停用頭部撞墻,哪怕撞得頭破血流也沒有停下來。由于阻止不及,一只撞死了,另一只頭部受傷嚴重。這樣的事件在廣西、湖北等地也都有發生。
“天馬”野性難馴,怕人,見到人的應激反應很大,不能適應人為的干擾。寧愿死也不愿意被圈養,所以動物園里有獅子、老虎等各種動物,但沒有“天馬”。
近兩年“天馬”頻頻現身,說明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提高,自然生態也在逐漸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