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節氣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冬季的第五個節氣,冷氣積久而寒,小寒節氣的特點就是寒冷,但是還沒有冷到極致。
三候
中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

一候雁北鄉,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

二候鵲始巢,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并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筑巢。
三候雉始鴝,“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應到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小寒·習俗
繪九九消寒圖
小寒節氣最初起源于黃河流域,據說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養生。
用圖形表示的九九消寒圖是將宣紙等分為九格,每格用筆帽蘸墨印上九個圓圈,每天填充一個圓圈,填充的方法根據天氣決定,填充規則通常為:上涂陰下涂晴,左風右雨雪當中。這種圖形版本的九九消寒圖簡單易行。
用文字表示的九九消寒圖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內容為“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均為繁體字,九字每字九畫,共九九八十一畫,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這也稱作“寫九”。


小寒·經典

圖片源自統編教材語文二年級上冊
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么遠望就知道那是梅花而不是白雪呢?因為它隱隱傳來了陣陣香氣。
這首詩描寫了梅花在嚴寒中怒放的畫面,贊美了梅花高貴的品德和頑強的生命力。

圖片源自統編教材語文四年級上冊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以評議梅與雪的高下,只得擱筆好好思量。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此詩將梅與雪的不同特點用兩句詩概括了出來,妙趣橫生,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此詩開頭兩句直接描寫墨梅,最后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全詩構思精巧,淡中有味,直中有曲,極富清新高雅之氣。

圖片源自統編教材語文四年級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