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熙
良性前列腺增生在臨床中較為常見,目前最容易發生在老年人群。臨床常用的治療手段為手術治療,其中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剜出術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手段,有著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1-2]。但在手術治療時對膀胱進行灌洗,部分患者會出現體溫下降的情況,當患者體溫出現下降時會導致耗氧量增加,可能會誘導患者出現心動過緩、寒戰等臨床癥狀,導致患者預后較差[3-4]。因此,在對患者膀胱進行沖洗時對沖洗液溫度進行控制顯得尤為重要[5-6]。目前臨床對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剜出術的臨床報道較多,但對在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剜出術時進行沖洗液溫度控制的臨床報道較少。本研究對大體積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剜出術配合沖洗液溫度控制進行干預,分析其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1 月-2021 年1 月鐘祥市中醫院收治的160 例大體積前列腺增生患者。納入標準:(1)存在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等癥狀;(2)在本院進行病理學檢測確診為良性前列腺增生且體積>80 mL。排除標準:(1)有手術禁忌證;(2)合并尿路感染或尿路狹窄;(3)依從性差,無法較好的配合治療。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80 例。本研究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認可,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給予兩組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剜出術治療,對患者進行全麻后經過尿道將等離子電切鏡置入,仔細觀察患者尿道組織及周圍的情況,以精阜為標記物對患者進行操作,首先將精阜上緣6 點處的中葉腺體與精阜上緣黏膜切開,然后逆向推行組織,電切鏡進行翻轉之后將膀胱頸連接尿道黏膜、腺體組織連接部分切斷,并且對腺體進行剝離。在手術過程中出現出血狀況時進行電凝止血,將前列腺碎屑吸出。對照組在距離膀胱平面60 cm 處使用生理鹽水沖洗袋對膀胱進行沖洗。研究組采用人體恒溫輸液加熱器夾對導尿管進行加溫,保持37 ℃,根據引流液的顏色調整沖洗速度。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1)分析兩組手術相關指標,包括膀胱痙攣次數、留置尿管時間、住院天數及膀胱沖洗時間。膀胱痙攣判定方法:膀胱內無尿液,但仍有尿頻、尿急和腫脹感,若患者插入導管,尿液將從導管外部流出,而導管實際上屬于通暢。(2)于手術前后對患者殘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進行分析,使用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量表(IPSS)對患者前列腺功能情況進行分析,總分35 分,分數越高證明患者前列腺癥狀越嚴重[7]。(3)分析手術前后兩組勃起功能障礙、逆行射精情況。(4)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5)比較兩組術后滿意程度。使用本院自行研制的滿意度問卷進行調查,問卷評分0~100 分,將≥90 分定為非常滿意,60~89 分為滿意,<60 分為不滿意,總滿意=非常滿意+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年齡65~72 歲,平均(68.5±2.8)歲,前列腺體積106.5~123.8 mL,平均(115.2±6.9)mL,病程2.1~6.3 年,平均(4.2±1.7)年。研究組年齡66~73 歲,平均(69.1±3.1)歲,前列腺體積107.4~124.8 mL,平均(116.1±6.9)mL,病程2.3~6.2 年,平均(4.3±1.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膀胱痙攣次數較少、留置尿管時間、住院天數及膀胱沖洗時間均較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
2.3 兩組尿道功能比較 兩組術前PVR、Qmax 水平和IPS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PVR 水平、IPSS 評分均低于術前,Qmax水平均高于術前,且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PVR 水平、IPSS 評分均較低,Qmax 水平較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尿道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尿道功能比較(±s)
*與術前比較,P<0.05。
2.4 兩組性功能比較 兩組術前勃起功能障礙、逆行射精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勃起功能障礙、逆行射精發生率均有所上升。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術后勃起功能障礙、逆行射精發生率較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性功能比較[例(%)]
2.5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50,P=0.029),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2.6 兩組滿意度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滿意度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58,P=0.014),見表5。

表5 兩組滿意度比較[例(%)]
前列腺增生作為臨床常見的良性排尿功能障礙疾病,常見于老年男性[8-9]。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剜出術作為臨床新興的手術方式,能夠徹底地對前列腺增生組織進行切除,有著較好的治療效果[10-11]。
本研究發現,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膀胱痙攣次數較少、留置尿管時間、住院天數及膀胱沖洗時間均較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剜出術配合常規的生理鹽水沖洗會因溫度較低,導致患者機體下丘腦的正常分泌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機體電生理及神經生化,導致血管收縮加劇、肌肉過度緊張而影響患者手術情況。而恒溫加熱器的使用可減少對機體下丘腦分泌功能的影響,使血管保持正常的擴張狀態,肌肉不會因溫度的變化而過度緊張[12-13]。本研究發現,給予大體積前列腺增生患者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剜出術配合沖洗液溫度控制進行干預,患者膀胱痙攣次數減少,留置尿管時間、住院天數及膀胱沖洗時間均有所縮短,說明兩者聯合干預能夠改善患者手術情況。
PVR 為殘余尿流量、Qmax 為最大尿流率,是臨床分析尿道功能常用的指標,對其進行檢測能夠對患者尿道功能進行較為準確的評價[14-15]。手術時能夠導致機體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降。低于體溫的沖洗液,容易刺激膀胱平滑肌進行不自知的收縮,進而導致沖洗速度、沖洗效果受限,沖洗效果一般[16-17]。有研究指出,使用低溫沖洗液難以達到有效的沖洗效果,并且能夠增加沖洗時間,導致住院天數增加,且對尿道產生一定的損傷[18-19]。本研究發現,給予大體積前列腺增生患者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剜出術配合沖洗液溫度控制進行干預,患者PVR 水平、IPSS 評分均較高,Qmax 水平較低,由此可見,使用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剜出術配合沖洗液溫度控制對大體積前列腺增生患者干預能夠改善患者尿道功能、前列腺功能,有著較好的治療效果。
當沖洗液進入到人體之后,能夠降低人體的溫度,而當患者體溫開始下降時,則能夠導致虛脫癥狀的發生,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血小板功能障礙,增加患者膀胱痙攣、尿道狹窄等并發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性功能,導致勃起功能障礙及逆行射精等癥狀出現[20-21]。本研究發現,給予大體積前列腺增生患者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剜出術配合沖洗液溫度控制進行干預,患者膀胱痙攣、尿道狹窄、暫時性尿失禁發生情況有所降低,說明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剜出術配合沖洗液溫度控制能夠降低患者手術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有著較好的有效率。
綜上所述,使用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剜除術配合沖洗液溫度控制對大體積前列腺增生患者進行治療,能夠改善患者手術指標,尿道功能,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提升患者術后滿意度,有著較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