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科延 陳磊 湯鴻 張虹
腰椎間盤突出癥(LDH)好發于20~50 歲的青壯年人群[1]。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改變,失去正常的彈性和張力,是導致LDH 的主要病理原因[2]。突出的髓核刺激和壓迫神經根,導致腰痛或臀部、下肢放射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3]。飛燕式腰背肌功能鍛煉可以調整、恢復脊柱結構和功能[4]。中醫理論認為,LDH 屬于“腰痛”“腰痹”的范疇,內傷、外感,或勞力扭傷引起氣滯血瘀、筋脈痹阻是其主要病因[5]。針灸是中醫外治的常見手段,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經絡、通經止痛之效。鑒于此,本研究以在成都市郫都區中醫醫院接受治療的恢復期LDH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觀察飛燕式腰背肌功能鍛煉聯合針灸的治療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 年1-7 月在成都市郫都區中醫醫院接受治療的56 例恢復期LDH 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CT 檢查確診為LDH;符合文獻[6]《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腰痛”診斷標準;近3 個月內未使用抗炎、鎮痛藥物。排除標準:強直性脊柱炎;風濕病、內分泌疾?。蝗焉锲诤筒溉槠谂?。將56 例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n=28)和試驗組(n=28)。本研究已經通過成都市郫都區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查,患者知悉相關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在每次疼痛無法忍受時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生產廠家: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13062,規格:0.4 g),1 粒/次,2 次/d。試驗組:患者在每次疼痛無法忍受時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此外每日采用飛燕式腰背肌功能鍛煉聯合針灸治療。飛燕式腰背肌功能鍛煉:俯臥,雙腿伸直,雙臂自然垂放于身體的兩側;腹部著床,抬起頭、頸胸部,雙腿并攏后伸、上抬,保持5 s;10 s 后重復以上的動作,每日早晚各做10 次,逐日遞增,直至每日早晚各做30 次動作。針灸治療:取腎俞、昆侖、大腸俞、陽陵泉、秩邊、委中、風市、腰眼,75%酒精皮膚消毒,一次性無菌毫針(規格:0.24 mm×40 mm)針刺穴位,采用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 min,1 次/d,7 d 為一個療程,治療兩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1)臨床療效。治療后,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癥狀消失,直腿抬≥70° 為治愈;癥狀基本消失,60°≤直腿抬高<70° 為顯效;癥狀部分消失,45°≤直腿抬<60° 為有效;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惡化為無效[6]。(2)癥狀消失時間。治療后,比較兩組腰腿疼痛、腰部刺痛、腰部僵硬、痛處拒按、俯仰困難的消失時間。(3)腰椎活動度。治療前后,參照文獻[7]評價患者腰椎活動度,0 級表示活動不受限,前屈手可觸足,后伸達20°~30°;Ⅰ級表示輕微受限,前屈>60°,但無法觸足,后伸<20°;Ⅱ級表示中度受限,前屈30°~60°,后伸<10°;Ⅲ級表示嚴重受限,前屈<30°,無法后伸。(4)疼痛程度。治療前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疼痛程度,得分0~10 分,分數越高說明疼痛越嚴重[8]。(5)功能障礙。治療前后,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ODI)評價腰部功能改善情況,該量表包含疼痛強度、社會生活、生活自理、干擾睡眠、性生活、坐位、提物、步行、站立、旅游10 個條目,每個條目計0~5 分,總分50 分[9]。ODI 評分=實際得分/50×100%,0 分表示正常,分數越高說明功能障礙越嚴重。(6)生活質量。治療前后,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價生活質量,該量表包含生理功能(10 個條目,分值10~30 分)、生理職能(4 個條目,分值4~20 分)、活力(4 個條目,分值4~20 分)、精神健康(5 個條目,分值5~25 分)、軀體疼痛(2 個條目,分值2~11 分)、社會功能(2 個條目,分值2~10 分)、情感職能(3 個條目,分值3~15 分)和總體健康(5 個條目,分值5~25 分)等維度,分值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高[1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 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常規組男16 例,女12 例;年齡23~60 歲,平均(38.51±9.05)歲;體重指數19~24 kg/m2,平均(21.43±2.21)kg/m2。試驗組男14例,女14 例;年齡21~60 歲,平均(39.22±9.43)歲;體重指數19~23 kg/m2,平均(21.79±2.32)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2.86%,高于常規組的71.43%(χ2=4.383,P=0.036),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3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治療后,試驗組腰腿疼痛、腰部刺痛、腰部僵硬、痛處拒按、俯仰困難的消失時間均短于常規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2.4 兩組腰椎活動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腰椎活動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0.392,P=0.698);治療后,試驗組腰椎活動度優于常規組(Z=2.311,P=0.021)。見表3。

表3 兩組腰椎活動度比較[例(%)]
2.5 兩組VAS、ODI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VAS、ODI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VAS、ODI 評分均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VAS、ODI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VAS、ODI評分比較[分,(±s)]
2.6 兩組SF-36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SF-36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SF-36 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SF-36評分比較[分,(±s)]

表5 兩組SF-36評分比較[分,(±s)]

表5 (續)
各種因素所致的脊柱生物力學結構改變及其生理功能紊亂,是導致LDH 的主要原因。突出的髓核壓迫神經根和椎管內靜脈,引起血液循環受阻,導致神經根周圍組織細胞缺血、缺氧[11-12]。LDH 急性發作期需絕對臥床休息以減輕椎間盤壓力,以及使用脫水藥物和非甾體抗炎藥來緩解神經根水腫和減輕疼痛[13]。恢復期LDH 患者可進行功能鍛煉和采用針灸治療。飛燕式腰背肌功能鍛煉能防止腰背肌肉痙攣、僵縮,增強腰肌力量,增強腰椎內在穩定性,調整、恢復正常的脊柱生物力學結構,并促進患處血液循環、恢復周圍組織細胞的血氧供應,減少酸性代謝產物和炎癥因子的累積[14]。黃曉春[15]研究發現,飛燕式鍛煉有助于改善LDH 患者疼痛、水腫和肢體麻木等臨床癥狀。
《素問·刺腰痛論》記載:“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仰則恐仆,得之舉重傷腰,衡絡絕,惡血歸之”[16]?!峨s病源流犀燭》曰:“腰痛…氣滯血瘀閃挫其標也”。中醫認為,LDH 的基本病機為氣滯血瘀、筋脈痹阻。針灸是中醫特色外治法,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手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筆者通過針刺腎俞、大腸俞、秩邊、昆侖、委中、陽陵泉、風市、腰眼等穴位,以達補腎益氣、散瘀活血、舒筋通絡、理氣止痛之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2.86%,高于常規組的71.43%,試驗組腰腿疼痛、腰部刺痛、腰部僵硬、痛處拒按、俯仰困難等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常規組,試驗組腰椎活動度優于常規組(P<0.05),提示飛燕式腰背肌功能鍛煉聯合針灸能夠明顯改善恢復期LDH 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這與已有的研究報道基本一致[17]。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后,試驗組的VAS、ODI 評分均低于常規組,SF-36 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常規組(P<0.05),提示飛燕式腰背肌功能鍛煉聯合針灸在減輕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和提高生活質量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這與王權亮[18]、湯杰杰等[19]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究其原因,此兩者能夠改善局部微循環,減輕水腫;減少炎性物質滲出,減輕其對神經的炎性刺激;激活機體“抗痛系統”,增加腦啡肽神經元、腦啡肽和阿片受體興奮性,提高軀體疼痛閾值[20]。
綜上所述,飛燕式腰背肌功能鍛煉聯合針灸治療恢復期LDH 的效果確切,能夠改善腰椎功能,減輕疼痛和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