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元明

書家簡介
顏奕端,廣東普寧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職業道德與行風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
書法作品入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大展,第二、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當代書壇名家系統工程·全國五百家書法精品展,全國首屆冊頁書法作品展,全國第二屆草書藝術大展,“我與經典”當代行書藝術展,第二屆書法批評家提名展,全國帖學名家學術邀請展等;獲全國首屆行書大展提名獎、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作品展三等獎、翁同書法獎提名獎;2008年被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評為“廣東省新世紀之星”,2009年榮獲第八屆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書法獎),2020年被評為年度中國書法風云榜“創作潛力人物”。
奕端是個很考究的人,酷一點的說法,叫作有品位。現在的書家普遍喜歡說“玩書法”。然書法“可玩不可褻”,缺乏敬畏之心,為所欲為,品位甚至品格與品德會在不知不覺中喪失。只有書家個人有品位,寫出來的書法才有品味。除去書法家身份,奕端還是一位收藏家。以藏濡眼,故而眼界高。眼界高了,后面的路就好走。
以我對奕端的了解,他對書法有一定的想法,火候把握得極好。所以,每過一段時間,他的作品都有一些小變化,處于不斷上升的空間,給人帶來不同的欣賞感受。想法太多,必然束縛太多,過猶不及,成為一種壓迫,提不起筆。若沒有想法,必然離圈子近,容易隨大流。保持合適的距離最重要,這樣才能真正做自己。對待名利方面,他也是同樣的心態。實際上,這是一種藝術的自覺。
書家但凡達到一定水準,愈往后,進步愈難,變或不變都是一個難題。不變當然不行,刻意去變則適得其反,能有寸進,已是不易。因此,書家要具有相當的敏銳性,知變、能變。但最終還是要回到個人綜合修養和積累的問題上去,非一日之功。
時隔三四年,我沒有見過他的作品。因為按照他的個人習慣,一年保留的作品不過數件,非常嚴格。有了一定的間隔,面對其新近之作,有了全新的感受。

《水曲溪虛》五言聯 顏奕端

《見欲回》七言聯 顏奕端
幾年前的作品,總體傾向于“稿本風格”,支離錯落天真,然整體氣息綿密,尤以字多取勢。近作變化在于遠取魏晉造像的筆法,著意于生拙之美,近宗謝無量、徐生翁兩家。從徐生翁的“枯筆法”到謝無量“亂石鋪街”的章法,結合黃賓虹多變的墨法,雜取雜用,最終追求“我法”。“隸碑化草”,寓靜于動,殊為不易。不追求強烈奔放的氣勢,“弱其表,強其骨”,減少筆畫外在流動的力道,內在的韻味更加持久,以柔克剛、以柔化剛。
作品款字,常常有心儀古賢的說明,諸如“金農曾作此聯”“用徐生翁法”等。其中以寫《心經》最難,因為題材太爛熟,似曾相識的面孔多,款字中見“雜用《圣教》、無量之法”,將看似不相干的兩種筆法糅合到一起,靠的是功力、才情,以及眼界和膽識。
從這些作品中,我看到了奕端書風變化的軌跡,也有他努力的方向。他對于書法有一種虔誠感,也有一種使命感,孜孜矻矻,上下求索,以變應萬變。

《陳陶〈番禺道中作〉》顏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