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芳


【摘要】目的:分析對血液系統疾病患者輸注血小板后無效的原因。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間在長春市某醫院接受治療并輸注血小板的血液系統疾病患者74例,從抗體強度以及患者基本資料、輸血情況等角度分析患者血小板輸注無效的原因。結果:經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患者血小板抗體陽性、抗體強度以及體重、感染、脾腫大、輸血的次數、伴有活動性出血以及治療性輸血是血小板輸注無效的相關影響因素(P<0.05);經Logistics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以下幾點均是導致患者血小板輸注無效的獨立危險因素:血小板抗體陽性、伴有感染、累計輸血次數超過(含)3次、伴有活動性出血以及脾腫大(P<0.05)。結論:導致血液系統疾病患者血小板輸注無效的主要原因是血小板抗體陽性、伴有感染、累計輸血次數超過(含)3次、伴有活動性出血以及脾腫大。
【關鍵詞】血小板輸注;無效;血液系統疾病;原因分析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ineffective in clinical platelet transfusion
FENG Wenfang
Changchun Central Blood Station, Changchun, Jilin 13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ineffective platelet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disease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2,74 patients with blood system disease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and platelet transfusion in a hospital in Changchun were selected.The causes of ineffective platelet transfusion we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antibody intensity,basic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and blood transfusion. Results: The results of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platelet antibody positivity,antibody intensity and body weight,infection,splenomegaly,times of blood transfusion,active bleeding and therapeutic blood transfusion were the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0.05);Logistic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ollowing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leading to ineffective platelet transfusion:Positive platelet antibody,accompanied by infection,cumulative number of blood transfusions was more than (including) 3 times,accompanied by active bleeding and splenomegaly(P<0.05). Conclusion: The main causes of ineffective platelet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diseases are positive platelet antibody,infection,cumulative transfusion times more than (including) 3 times,active bleeding and splenomegaly.
【Key?Words】Platelet transfusion; Invalid; Hematological diseases; Cause analysis
對于血液系統疾病患者而言,輸注血小板是改善其臨床癥狀、維持生命體征平穩的重要治療舉措之一,血液系統疾病患者由于血小板減少,容易出現出血的情況,因此,需要及時給予預防性或是以治療性為目的補充血小板治療[1]。但是,即便輸注血小板后仍有部分患者達不到預期療效。目前,臨床公認短時間內多次輸血以及伴有活動性出血癥狀是導致血小板輸注無效的相關因素[2]。此次研究將74例接受血小板輸注治療的血液系統疾病患者納入研究并對其資料進行分析,旨在進一步對影響血小板輸注無效的因素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
抽取7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為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血小板輸注治療的血液系統疾病患者,所有研究對象入組前均簽署了《同意書》,已排除患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患者年齡20~67歲,平均年齡(43.49±5.52)歲,男44例,女30例,入院原因:急性白血病31例、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15例、再生障礙性貧血18例、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10例;接受預防性輸注的患者共計30例,接受治療性輸注的患者共計44例,其中牙齦出血14例、皮下出血11例、血尿7例,此外還有10例患者有便血癥狀、2例患者有鼻出血癥狀。
1.2 方法
所有患者輸血前均需接受ABO血型以及Rh血型檢測,44例有出血癥狀的患者接受治療性輸注,其余30例無出血癥狀但血小板計數水平<20×109/L的患者接受預防性血小板輸注治療,250mL/袋為一個治療單位;單次治療時輸注量為1個治療單位,輸注前15min速度控制在每分鐘2~5mL即可,15min后可調整輸注速度,控制在每小時300mL即可,若患者耐受情況較好可適當調快輸注速度。血小板抗體強度檢測辦法:固相凝集法,收集患者靜脈血液樣本,經離心和洗滌處理后將其置入檢測孔進行孵育,加入IgG和IgC后繼續離心直致致敏紅細胞與血小板抗體完全融合,致敏紅細胞平鋪于反應孔的底部則提示抗體為陽性并以平鋪的情況來判斷陽性的強度。
1.3 觀察指標
分析患者的抗體陽性情況以及抗體強度和患者一般資料對血小板輸注無效的影響。患者接受血小板輸注后1h對其血小板計數增高指數(CCI)進行檢測,若血小板指數<7.5×109/L、血小板回收率(PPR)<30%或輸注后24h血小板指數仍<4.5×109/L、血小板回收率<20%時均可判斷為血小板輸注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抗體強度對血小板輸注無效的影響
本次研究納入的74例患者中共有17例(22.97%)患者抗體檢測結果為陽性,其中抗體4+、3+、2+和1+患者分別有2例、3例、4例和8例,輸注無效患者占比依次為100.00%(2/2)、66.67%(2/3)、50.00%(2/4)和12.50%(1/8);可見抗體陽性強度越高患者血小板輸注無效的占比就越高。
2.2 血小板輸注無效單因素
分析后提示血小板抗體陽性、抗體強度以及體重、感染、脾腫大、輸血的次數、伴有活動性出血以及治療性輸血均與血小板輸注無效有關(P<0.05),見表1。

2.3 血小板輸注無效多因素分析
將上表中有效數據錄入統計學軟件進行多因素分析后結果顯示,血小板抗體陽性、伴有感染、累計輸血次數超過(含)3次、伴有活動性出血以及脾腫大均是導致患者血小板輸注無效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血小板計數水平低下對患者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均可造成較大影響,尤其是可造成多種出血癥狀發生,因此,需對此現象及時予以防治。而血小板輸注則是對此類型患者進行干預的主要措施,在進行血小板輸注后還需密切監測患者的血小板指數和血小板回收率,以觀察血小板輸注的治療效果。目前已知的脾腫大以及非免疫因素的彌散性血管凝血均會對血小板輸注的效果造成影響[3]。
此次研究中對導致輸注無效的相關單因素進行多因素分析可見,血小板抗體檢測結果為陽性、伴有感染、反復輸血超過(含)3次、伴有活動性出血以及脾腫大均是導致血小板輸注無效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原因:①血小板抗體陽性患者輸注血小板過程中部分血小板即會被抗體清除,進而導致輸注無效,且抗體強度越大清除力越強[4-7];②伴有感染時會導致個別較為隱蔽的抗原對IgG抗體產生吸附作用,網狀內皮系統則會對血小板進行清除[8-10],導致血小板數量減少或血小板輸注無效;③脾池內的血小板占比達1/3,一旦發生脾腫大則可導致血小板所處位置受到破壞,且此類患者脾功能多表現出亢進的現象,導致巨噬細胞吞噬滯留于脾內的血小板[11-13];④多次輸血患者的血源多為非同一供體,即便經過處理其中的白細胞也難以全部清除,因此,易發生同種免疫反應導致機體生成血小板特異性抗體將血小板清除導致輸注無效;⑤伴有活動性出血者輸注血小板后血小板會滯留在血管內皮細胞中并形成血栓,使得血小板消耗量上升,導致輸注無效。
綜上,血小板抗體檢測結果為陽性時、伴有感染時、反復輸血者、伴有脾腫大者以及伴有活動性出血時均可導致血小板輸注無效。

參考文獻
[1] 楊小莉,余澤波.血小板輸注無效原因及對策研究進展[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9,16(7):985-988.
[2] 蘆鳳亮,李鑫,顏廷宇,等.哈爾濱地區血小板輸注無效患者的抗體鑒定與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 2019,32(8)751-752.
[3] 韓日成,卓少賢,張家明,等.血小板輸注無效的臨床分析及預防措施[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18,7(3):451-452.
[4] 衛志燕.血小板輸注無效的實驗室篩查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9):1538-1539.
[5] 鐘麗紅,吳泳彬,楊定坤,等.血小板輸注無效的原因及其配型療效的相關研究[J].血栓與止血學, 2018,24(2):227-230.
[6] 張桂芬,閆萌.反復輸血后血小板輸注無效患者抗體陽性率,特異性及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血液學雜志,2020,33(6):391-393.
[7] 董瑩瑩.血小板輸注無效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9,31(4):133-135.
[8] 劉洋,崔若帥,馬春婭,等.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輸注效果對比及無效原因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7,38(13):1836-1838.
[9] 蘇婷婷,任榮香,王承華,等.急性白血病血小板輸注療效影響因素及其對臨床預后的影響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22,43(2):116-120.
[10] 龍冠杰.血小板輸注治療血液病患者的療效及相關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2).30-31.
[11] 丁琴麗.血小板抗體檢測結合交叉配型輸注對白血病患兒凝血功能、血小板參數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22,19(9):165-168.
[12] 蔡碧紅,王嘉勵,葉欣,等.廣州地區無償獻血者CD36缺失頻率及血小板輸注治療[J].實用醫學雜志,2020,36(12):1634-1637.
[13] 高曉云,王新華,寇立舵,等.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輸注無效分析及管理策略探討[J].北京醫學,2021,43(8):804-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