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琪瑞
每到大頭菜、勺子菜收獲的季節,很多人喜歡將它們采收后用來腌菜。
腌菜程序繁多,除了要擇洗、晾曬、揉搓、入缸、撒鹽、倒缸等,還有一個程序少不了,那就是要用一塊圓溜溜、滑亮亮的石頭,壓在蓋大瓷缸的木蓋上。這塊石頭,被稱為“壓菜石”或“腌菜石”。
小時候,我不明白腌菜缸上為什么要壓一塊石頭。母親告訴我,缸里腌的那些雜七雜八的菜支棱著,要是不蓋嚴壓實,它們就沉不下去,浸不透鹽。如果遇到大風天,蓋子容易被風刮掉,落進去灰塵、垃圾,壓上石頭就穩當了。
其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石頭,雖不起眼,但作用多,可不止用來壓腌菜缸。我小時候頑皮,常隨父親去地里玩耍。在回家的路上,父親推的一車肥料卸到地里后,獨輪車就空了,我非要坐小車讓父親推回家。父親把我抱到小車的一邊,又到路邊找來一塊大點的石頭搬到車的另一邊,推著走。
對父親這種奇怪的做法,我當然不明白。父親解釋說:“這是‘壓車石’,重量要和另一邊的重量差不多。要是沒有它壓著,車子偏重,推起來不穩當,容易翻車,你在上面坐著也不安全。有了這塊石頭,兩邊的重量就平衡了,既安全又順當。”
后來,我留意觀察,嶺坡、溝底那些三角四棱的石頭也別有用途。人們割麥割稻時,鐮刀用鈍了,便去田頭找平滑一些的石頭,蘸上溝渠里的水,蹲下磨一磨,鐮刀又變得鋒利、锃亮。我們坐渡船到對岸鎮上上學時,等到了岸,船空了,船老大系上纜繩,也要搬來一塊大石頭壓艙,防止船被大風刮翻。
這些小石頭壘墻蓋屋發揮不了大用處,卻被人們用在生產生活的各個小環節上,用得恰如其分,也給了我們一些人生啟示。浮躁時,用“壓菜石”壓住,讓身心沉穩下來,不至于落入灰塵;懈怠時,用“磨刀石”及時磨礪,重新煥發精神,激發前進的動力;取得成績驕傲時,用“壓車石”調整心態,避免失去平衡翻車;遇到大風大浪時,用“壓艙石”穩定重心,讓信念不發生動搖。
現在的我,心里常常懷有一塊“石”,關鍵時用一用,借勢發力,適得其所,對于人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