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縣朱里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賈四妮
白花蛇舌草怕旱、寒、澇,宜選擇光照充足、排灌方便、松軟肥沃的壤土,不宜在重黏土田地和低洼地種植。播前做防草處理,為降低白花蛇舌草生長期草害,宜采用二次翻耕法進行播種,減少或避免化學除草劑的使用。整地宜采用機械深松的方法,深耕25~30 cm,深翻細耙,做深溝高畦,畦寬1.5~ 2.0 m,畦高20~25 cm,溝寬30~40 cm,畦面呈龜背狀。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農家有機肥應充分腐熟,達到無害化衛生標準。每667 m2田地施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N:P2O5:K2O=17:17:17)30~40 kg 和腐熟有機肥作基肥,混合撒勻。
根據當地生態條件,選擇高產、優質、綜合抗性好、適宜當地種植的品種,種子無蟲蛀、無霉變、有光澤、飽滿,種子純度≥80 %、凈度≥80 %、發芽率≥80 %。
播種前種子要進行處理。將種子放在地面上,用包有橡膠或布的木棍輕輕揉搓,去掉果皮及種子外的蠟質,再用10 倍細土拌勻種子,待播種。
足墑條件下4 月下旬至6 月上旬適時播種。
白花蛇舌草每667 m2用種量為0.5~0.75 kg。
白花蛇舌草為一年生草本,有種子育苗移栽和直播兩種繁殖方式。由于白花蛇舌草種子極為細小,育苗移栽費工費時,也不好移栽,不適于大規模種植,生產中一般采用直播方式。直播行距25~30 cm,播深3~4 cm。由于白花蛇舌草種子小而輕,可以與適量的細沙或商品有機肥混合,風較大時,也可以加入適量的水,混合后播種。播種后,用掃帚輕掃,增加種子與土壤的接觸程度,提高種子的發芽率。
當白花蛇舌草苗高5~8 cm 時,按株距10 cm 定苗。
幼苗出土后至封行前進行人工除草,避免傷根。
根據植株長勢和生育期確定施肥時間、次數和施肥量,結合除草在出苗期、展葉期、分枝開花期、封行前每667 m2田地施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N:P2O5:K2O=17:17:17)15~25 kg。
出苗期保持土壤濕潤。小暑至大暑期間,應在溝內灌水,開花期和結果期應停止澆水。
白花蛇舌草病害較少,主要有斜紋夜蛾、蚜蟲等。
根據“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白花蛇舌草病蟲害防治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化學防治應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嚴格控制施藥量和安全間隔期。
1.農業防治。土地深翻,合理輪作和間作,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機肥。
2.物理防治。根據害蟲的生物學特性,使用糖醋液、誘蟲板、殺蟲燈等誘殺害蟲,利用昆蟲性激素誘殺成蟲。
3.生物防治。助遷和保護瓢蟲、草蛉、捕食螨等昆蟲天敵,應用生物農藥制劑防治病蟲。
4.藥劑防治。對于斜紋夜蛾,一是避免與十字花科作物連作;二是在成蟲發生期設置殺蟲燈誘殺,減少蟲源;三是施用生物藥劑Bt 2500 倍液,或每667 m2用5%甲維鹽水分散粒劑104 g;四是用40%氰蟲·啶蟲脒懸浮劑30~50 mL 噴治。忌常年使用單一農藥,應交替或混合使用。對于蚜蟲,每667 m2用25%噻蟲嗪懸浮劑20 ml 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 mL。或配制洗衣粉、尿素、水混合溶液噴霧,每隔7~10 d 用藥1 次。
在總結傳統栽培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大田試驗結果發現,白花蛇舌草宜在果實成熟時采收。因播期不同,采收時間視白花蛇舌草開花結籽情況而定。一般9 月中下旬果實變黃即可采收。采收時選晴天齊地面割取地上部分。除去雜質、泥土,干燥,置于通風干燥處存儲。
留種田塊宜加強管理。一般9 月中下旬至10 月上旬果實成熟時選擇大田植株粗壯、分枝多、無雜草混入、無病蟲害的全草,采收成熟種子曬干、去雜,置于干燥通風處,備翌年播種。注意拔除田間偽品傘房花耳草(水線草),該草與白花蛇舌草同科同屬,形狀相似度高,在生產采收時很容易混淆,因其藥理作用和主要化學成分不同,混淆后不利于臨床用藥安全,必須區分和拔除。
建立白花蛇舌草栽培技術檔案,記錄種子的來源、生產和管理技術、肥料和農藥使用情況、病蟲草害防治、采收留種等各生產環節,以便于追溯。檔案留存3年以上,以備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