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 郭先紅
駐馬店市充分發揮中藥材產業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精準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立足資源優勢,在道地產區和重點產區發展中藥材生態種植、野生撫育和仿野生栽培,推動產業標準化發展,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中藥材產業體系,有力助推了地方經濟發展。
駐馬店市中藥材種植面積15 126.67 hm2,比上年14 133.33 hm2增 長993.34 hm2,增 幅7.03%;產 量18.69 萬t,比上年17.04 萬t 增長1.65 萬t,增幅9.68%;產值10.33 億元。具有法人資格、規模較大的中藥材生產企業15 家,中藥材種植銷售合作社、家庭農場456 個,鄉土人才和技術能手3000 余人,從業人員12 萬人,帶動2836 名貧困人口走發展中藥材致富路。
駐馬店市中藥材種植區域較為集中,主要在確山縣、泌陽縣西部淺山丘陵區,種植面積穩定,約占全市總面積的80%。確山縣種植面積6 666.6 7hm2,產量3 萬t,產值3.8 億元;泌陽縣種植面積5 426.67 hm2,產量11.47 萬t,產值3.5 億元。
駐馬店市優勢道地藥材品種主要有夏枯草、半枝蓮、白花蛇舌草、淫羊藿、桔梗、射干、汝半夏、艾草、丹參、玄參、板藍根、鵝不食草、皂角、益母草、芍藥、白術、蒼術、白芷、金絲皇菊、杭白菊、黃芩、決明子、敗醬草、徐長卿、野菊花、金銀花等。夏枯草種植面積和產量占全國夏枯草總產量的70%以上,鵝不食草種植面積占全國的80%以上,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市場份額占國內40%以上,徐長卿種植面積占全國的7%,有國內最大的淫羊藿和野菊花規范化種植基地,均為優勢主導品種。
駐馬店市扶持、發展一批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探索出“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農戶(貧困戶)”新型農業生產模式,重點培育和發展河南鼎復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天弘綠源藥業有限公司、確山縣天源中藥材發展有限公司等醫藥企業16家、種植大戶76 個、專業合作社(聯社)23 個、提供種植服務的種子種苗公司16 家。
駐馬店市政府高度重視發展中藥材產業,制定出臺了《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市農業農村局研究提出了《駐馬店市中藥材產業生產意見》。2022 年7 月15 日市政協召開各有關部門座談會,成立調研組,深入開展中醫藥發展專題調研,著手研究制定《中醫藥產業發展意見》,著力攻克當前制約產業發展瓶頸問題。2022 年8 月11—13 日政協調研組在泌陽縣、確山縣開展了實地調研,圍繞駐馬店市中藥材產業種植歷史、生產現狀、市場流通、科研育種、產業鏈和制約因素等進行廣泛深入交流,研究發展對策。
駐馬店市政府加強技術培訓,多次組織全市中藥材種植大戶參加河南省農業農村廳舉辦的中藥材生產技術培訓班;及時辦理人大政協中藥材建議、提案5 項;制定地方標準8項,助推標準化生產。在藥材生長關鍵時期,市縣農技部門組織技術人員以確山縣竹溝鎮、瓦崗鎮、石滾河鎮等鄉鎮為重點,深入到中藥材種植基地和種植大戶的藥園,開展分類技術指導服務,幫助藥農因地因時因苗落實關鍵技術措施。
駐馬店市通過舉辦金銀花節、金絲皇菊節、芍藥節、中醫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中國藥谷”中醫藥產業發展論壇等形式邀請知名藥企實地調研。此外,河南日報、新華網、學習強國平臺、駐馬店日報、天中晚報等新聞媒體宣傳報道駐馬店市中藥材典型,擴大其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
目前,中藥材產業層次較低,缺乏龍頭型企業的引領帶動,缺少精深加工的“拳頭”產品,產業以提供原料和初級加工品為主,尚未形成具有影響力的中藥材深加工企業,中藥材產業出現了“產業有優勢,產品無優市,農民難入市”的尷尬局面。
近年,駐馬店市中藥材發展勢頭迅猛,面積逐年擴大,但缺少政府扶持、引導,大多是農民根據市場需求自發地發展,各級政府也很少拿出專項資金扶持中藥材發展。此外,農業部門中藥材方面沒有項目,工作經費缺乏,不能正常開展試驗示范,缺少技術支撐,形成品種亂雜、帶動不強的局面。
中藥材科技研發力量薄弱,特優道地藥材的培育、引進,規范化種植、采收、加工等基礎工作相對落后。
駐馬店市應切實與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農業大學、山東大學加強合作,加大技術培訓力度,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生產,逐步建設一批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
在“中國藥谷”中醫藥專項工作組的領導下,駐馬店市要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招引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中藥材加工企業,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
駐馬店市需進一步完善中藥材市場服務體系,規范升級中藥材交易市場,推進中藥材電子商務銷售平臺建設,努力拓展銷售市場,提升產業收益。
駐馬店市可以加快出臺專項資金支持、項目扶持、保險保障等政策,切實提升中藥材產業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