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云凱(浙江省新昌縣青年路小學四年級四班) 指導老師:張炎
自從吃了蛋撻,我就迷戀上了這個味道。為了給我解饞,且鍛煉我的動手能力,媽媽特意買來原材料,讓我自己試著制作蛋撻。
“你行嗎?”
“把‘嗎’字去掉。”
媽媽竟然質疑我的能力。我決定好好做,讓她知道自家兒子不是只會吃不會做的“干飯人”。
蛋撻皮、錫紙杯是現成的,媽媽買了一摞。我要做的就是調制蛋撻液,然后烘烤成形。
首先,我從冰箱里取出3個雞蛋,學著媽媽的樣子,在碗沿上敲了敲。“咔嚓”一聲,雞蛋殼裂開了一道縫。用手輕輕一掰,雞蛋殼隨即裂成兩半,光滑的蛋黃與凝膠狀的蛋清“哧溜”一聲滑進碗里。
接著,我取出一瓶純牛奶,擰開蓋子,“咕咚咕咚”整瓶倒進碗中,又撒了四勺白糖,挖了一勺奶油,碗里頓時“貨量充足”。“哦,對了,得攪拌均勻。”我按順時針方向攪打起來,直到碗中的蛋撻液變得均勻。舔了一下筷子,嗯,不錯,甜度剛剛好。
隨后,進入了關鍵步驟。我把蛋撻皮放進錫紙杯中,慢慢地壓制成型,再倒入適量蛋撻液,放進烤箱,溫度調到200℃。透過玻璃,我看到蛋撻漸漸發生變化:蛋撻皮慢慢變黃,蛋撻液一點點膨脹起來,一上一下,像在呼吸。烤了10分鐘左右,“叮”的一聲,蛋撻熟了。
最后,我取出蛋撻。蛋撻皮金黃酥脆,蛋撻液像果凍一樣有彈性,勾起了我的食欲。我吹了吹,咬上一口。真好吃,就是這個味!
我連忙拿上一個請媽媽品嘗。
“不錯哦,超出我的預期。”媽媽給了很高的評價。
“那當然。以后,請叫我‘蛋撻小王子’。”我得意地回應,順手又拿起一個蛋撻,往嘴里塞去。
編輯說
寫一件事,就要寫好這件事的全過程。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過程中的順序、曲折等,都要清晰且有邏輯。很顯然,此篇文章的小作者做到了。制作蛋撻的起因,是自己的喜愛;制作蛋撻的過程,用“首先”“接著”“隨后”“最后”的順序詳細描寫;制作蛋撻的結果,是自己成了“蛋撻小王子”。同時,細品小作者的文字,細膩、風趣且十分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