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仙(天津市北辰區中醫醫院,天津 300400)
骨質疏松癥屬于臨床發病率相對較高的一種系統性骨病類型,其最為主要的臨床特征為骨量下降,患者的骨微結構遭受到了一定的破壞,會導致骨脆性增加情況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骨折等相關疾病的發生概率[1],如果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即使是輕微創傷甚至是無外傷的情況下也可能導致骨折的出現。骨質疏松癥在骨折發生前并無顯著表現,且女性患者明顯多于男性患者,并以絕經后的女性以及老年人為主要的發病人群。近些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其發生率顯著提升。骨質疏松癥這一疾病的出現給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等均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為骨質疏松癥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應用較多的是藥物保守治療,以抑制骨質流失,提高骨功能,但是常規的用藥并無法達到有效的治療目的,因此,需要分析一種更為理想的用藥方案[2]。本研究將2020年1月-2021年12月之間在我院接受骨質疏松癥治療的患者86例作為實驗對象,分析了在為骨質疏松癥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聯合運用仙靈骨葆膠囊與阿法骨化醇軟膠囊所獲得的臨床療效。現總結、分析如下。
1.1 基本資料 本研究將2020年1月-2021年12月之間在我院接受骨質疏松癥治療的患者86例作為實驗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人數相同的研究組(例數:43例)與對比組(例數:43例)。研究組中有19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齡區間為51歲-84歲,平均(67.54±3.66)歲,患者病程區間為10個月-13年,平均(5.87±0.39)年;對比組中有18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齡區間為52歲-83歲,平均(66.58±3.47)歲,患者病程區間為11個月-13年,平均(5.91±0.42)年,將兩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整理并錄入至統計學軟件中進行處理、分析后發現,研究組與對比組患者有著較強的一致性,并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骨質疏松癥的相關判定標準[3],存在腰膝疼痛以及下肢抽筋、腰膝酸軟、步履艱難、持重困難等相關癥狀,并經過CT或者X線檢查確診;②患者年齡介于50歲-85歲之間;③患者入組前3個月沒有影響骨代謝藥物的服用史;④患者與家屬均知曉本研究的相關內容與目的,并自愿參與本次實驗研究。
排除標準:①存在可能影響患者鈣磷代謝與骨密度相關疾病的患者;②心臟、肝臟以及腎臟等重要臟器存在功能障礙或者是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③因為甲狀腺功能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引起的繼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④對本次實驗研究所用藥物存在過敏史或者過敏情況的患者。
1.2 治療方法
1.2.1 對比組患者接受治療所用的藥物為阿法骨化醇軟膠囊,規格為0.25μg,每次的用藥劑量為2片,用藥的方式為口服,每日1次,于早飯后服用,連續用藥的時間為6個月。
1.2.2 研究組患者接受治療所用的藥物為阿法骨化醇軟膠囊+仙靈骨葆膠囊,其中阿法骨化醇軟膠囊的用藥劑量、方式與時間等均與對比組患者相同。仙靈骨葆膠囊規格為0.5g/粒,每瓶72粒,每次的用藥劑量為3粒,用藥的方式為口服,每天2次,于早晚飯后服用,連續用藥的時間為6個月。
1.3 評價指標 本研究的觀察與評價指標分別為治療效果、治療后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左側股骨頸骨密度)、疼痛評分、骨代謝生化指標(骨源性堿性磷酸酶、骨鈣素水平、血清鈣、血清磷)以及不良反應(便秘、胃腸不適、脂代謝異常、惡心嘔吐)發生率。
療效判定標準[4]:接受治療后,患者腰背疼痛這一主證與下肢抽筋、腰膝酸軟以及步履艱難、持重困難等次證均基本消失,疼痛評分降低到3分以下,且骨代謝生化指標、骨密度均得到了顯著改善認定為顯效;接受治療后,患者腰背疼痛這一主證與下肢抽筋、腰膝酸軟以及步履艱難、持重困難等次證均有所改善,疼痛評分介于3-5分之間,骨密度與治療前相比有所提升,且骨代謝生化指標有所改善認定為有效;接受治療后,患者相關主證、次證以及疼痛評分、骨密度與骨代謝生化指標與治療前相比均未出現明顯變化認定為無效,有效率的計算方法為顯效、有效例數之和與總例數的比值乘以100.0%。
疼痛評分借助視覺模擬評分法[5]進行評價,在實施評價之前,醫務人員首先要準備一條長度為10厘米的游動標尺,標尺刻有10個刻度,兩端分別標注0與10,其中0表示患者無疼痛感,10表示患者存在較為劇烈且難以忍受的疼痛感,由患者根據自己對于疼痛的感受選擇一個刻度或數據,數字代表疼痛評分,評分越高,則表示患者疼痛感越明顯。
1.4 統計學方法 收集并簡單對本研究中研究組、對比組患者的相關數據資料進行處理后將其錄入至統計學軟件SPSS19.0,以完成具體的統計學分析,治療效果等計數資料的表示方法為百分數(%),檢驗方法為卡方(χ2),骨密度、疼痛評分、骨代謝生化指標等計量資料的表示方法為均數±標準差(±s),檢驗方法為獨立樣本t,P<0.05表示統計學差異顯著。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分析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43例患者中,顯效24例,有效18例,無效1例,治療有效率為97.7%;對比組43例患者中,顯效20例,有效16例,無效7例,治療有效率為83.7%。統計學分析后可知,研究組患者與對比組患者相比,具有更高的治療有效率,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χ2=14.074;P=0.038)。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密度、疼痛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骨密度與疼痛評分并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后腰椎骨密度與左側股骨頸骨密度明顯較高,而疼痛評分則相對較低,與對比組患者相比,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腰椎與左側股骨頸骨密度和疼痛評分比較
2.3 兩組患者骨代謝生化指標分析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骨代謝生化指標并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骨源性堿性磷酸酶、骨鈣素水平、血清鈣、血清磷等骨代謝生化指標顯著差別于對比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代謝生化指標比較
中醫里并沒有骨質疏松癥這一疾病,從其病理、病機以及臨床癥狀進行分析后可知其在中醫上屬于“骨枯”、“骨痹”等相關疾病范疇,其認為導致這一疾病出現最為重要的病因就是腎虛與骨弱。中醫認為腎主骨而生髓,如果腎精不足就可能會導致骨髓失養的情況出現,從而導致骨骼疼痛,同時如果腎精虧損,則可能會導致氣血生成與骨髓營養不足,進而導致骨質疏松癥的出現[6]。對于骨質疏松癥患者來說,藥物治療屬于臨床應用較多的治療方法,但是常規西醫治療可以獲得的效果有限,無法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因此就要從中醫的角度對這一疾病進行分析,并開展辨證治療。從中醫角度進行分析后可知,治療骨質疏松癥需要緊緊圍繞腎臟主骨而生髓的理論,并從益腎填精、健脾養肝、益氣活血、強筋健骨以及通經活絡等角度出發,以更好地為患者實施治療[7-8]。
阿法骨化醇軟膠囊屬于骨化三醇類似物,同時也是骨質疏松癥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較多的一種治療藥物,用藥后可以促進小腸、腎小管更好地實現鈣的重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骨量,可以抑制骨吸收,減輕骨骼所產生的疼痛感,減少了骨丟失,更好地調節了肌肉鈣代謝,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患者的癥狀與體征,但是單獨應用所獲得的治療效果有限。仙靈骨葆膠囊屬于臨床應用較多的一種中成藥,其主要的成分包括知母、淫羊藿、補骨脂、地黃、續斷以及丹參等,其中淫羊藿、續斷與補骨脂這三種中藥材可以獲得祛風除濕與強筋壯骨的功效,丹參則可以活血化瘀,地黃、知母這兩種藥物則可以生津潤燥,整個方劑的聯合應用達到了活血化瘀、強腎壯骨的功效。從現代醫學角度分析可知,仙靈骨葆膠囊中的淫羊藿可以抑制破骨細胞的增殖、分化,可以促進新骨形成與再生,補骨脂則可以達到止血的功效,有助于骨細胞的增長,加快了骨再塑造的速度,具有一定的鎮痛效果,在為骨質疏松癥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獲得了相對較為理想的效果。因此,仙靈骨葆膠囊聯合阿法骨化醇軟膠囊是一種治療骨質疏松癥相對較為理想的用藥方案。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后骨密度、骨代謝生化指標以及骨源性堿性磷酸酶、骨鈣素水平和疼痛評分均與對比組患者存在顯著差異,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骨密度、骨代謝生化指標以及骨源性堿性磷酸酶、骨鈣素水平和疼痛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在一定的程度上說明了聯合運用仙靈骨葆膠囊、阿法骨化醇軟膠囊對于骨質疏松癥患者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與價值。此外,該聯合用藥方案并不會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對于骨質疏松癥患者來說,聯合運用仙靈骨葆膠囊+阿法骨化醇軟膠囊是一種相對較為理想的治療方式,對患者的更好治療與恢復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