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植樹造林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關鍵舉措,同時也是完善生態系統的有力措施。山東省萊西市有著悠久的梨種植歷史,梨種植業在當地的林果產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逐漸加大,當地的梨樹栽培面積呈現逐漸擴大的趨勢,但在種植過程中,很多種植會一直堅持傳統的栽培品種,品種更新速度較為緩慢,梨園管理不到位,導致梨樹的生產潛能并沒有全面的發揮出來,同時還很容易受到多種病蟲害的威脅。梨樹產業作為帶動區域經濟健康發展和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如果不注重做好栽培技術的有效更新換代,一直沿用傳統的種植模式,勢必會影響到梨產業的發展質量和發展水平,因此就需要結合當前梨種植過程中所存在的諸多不到之處,構建完善的栽培技術方案,更好地推動梨樹種植產業的現代化發展,以此來提高栽培水平,為推動梨種植業的良好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梨樹;栽培管理;技術要點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果樹種植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更新換代,但目前果樹科學栽培技術尚未得到深入的推廣和應用,亟待提高其產量和安全水平。近些年,萊西市借助當地緊鄰萊西湖的區位和資源優勢,按照“因地制宜、優勢開發、示范帶動、擴大規模”的思路,鼓勵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參與引領,帶動群眾發展現代高效農業,重點建設規模化、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大力發展梨產業,先后培育發展豐水、新高、秋月和黃金等優質品種,全面提升特色農產品種植能力和水平。在今后梨樹栽培管理過程中,就需要從當前栽培管理存在的諸多問題入手,加快構建完善的技術方案,確保梨樹種植質量,推動梨樹種植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1 梨園的規劃建設
1.1種植地的選擇與處理
梨樹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適宜生長的溫度范圍為5-25攝氏度,適合在溫帶和亞熱帶地區種植。同時,梨樹對氣候的適應性較強,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干旱、霜凍等惡劣氣候。樹木對土壤要求較高,適宜生長在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沙質土壤、黃土、紅壤等土壤類型均可種植梨樹,但以沙質土壤和黃土最為適宜。但為了保證梨樹的生長和產量,應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種植。要保證生長地區有充足的水分,因此種植地應靠近水源,便于灌溉。在種植前,應對土地進行深翻整地,使土壤松散、通氣、排水良好[1]。一般要求整地深度達到40-60cm。整地時,可結合施用基肥,提高土壤肥力。基肥是梨樹生長的重要營養來源,應選擇有機肥料,如堆肥、豬糞、牛糞等,或復合化肥。一般每畝施入基肥2000-3000kg,或施入45%的復合肥50-100kg。基肥施用宜在秋季進行,以便于有機肥料充分腐熟。
1.2品種選擇
山東省萊西市位于中國東部,地處溫帶,氣候適宜梨樹生長。梨樹品種的選擇應根據當地氣候、土壤條件以及市場需求等因素進行。目前在山東省萊西市推廣應用較好的梨品種主要有茌梨、萊西梨、雪花梨、碭山梨。茌梨是山東省萊西市的主要梨樹品種之一,具有早熟、豐產、適應性強等特點。茌梨果實呈圓形或近似圓形,果皮黃綠色,果肉白色,肉質細嫩,汁多味甜,品質優良。萊西梨是山東省萊西市的著名梨樹品種,具有早熟、豐產、品質優良等特點。萊西梨果實呈倒卵形或橢圓形,果皮綠色,果肉白色,肉質細膩,汁多味甜,口感脆爽。雪花梨具有晚熟、豐產、適應性強等特點[2]。雪花梨果實呈圓形或近似圓形,果皮黃綠色,果肉白色,肉質細嫩,汁多味甜,品質優良。碭山梨是山東省萊西市的地方特色梨樹品種,具有早熟、豐產、品質優良等特點。碭山梨果實呈倒卵形或橢圓形,果皮綠色,果肉白色,肉質細膩,汁多味甜,口感脆爽。
1.3定植
1.3.1主栽品種和授粉品種的搭配比例
主栽梨品種和授粉梨品種的搭配比例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市場需求以及梨樹品種的生長特性等因素綜合考慮。一般來說,主栽梨品種與授粉梨品種的比例可采用1∶4或1∶5的比例進行搭配。在品種搭配過程中,應該根據當地市場需求選擇主栽梨品種。主栽品種應具有較高的產量、穩定的品質以及符合當地消費者口味的特點。例如,在山東省萊西市,茌梨、萊西梨和雪花梨等品種可作為主栽品種。同時還需要選擇適合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的授粉梨品種。授粉品種應具有較強的適應性、抗逆性以及與主栽品種互補的成熟期。例如,在山東省萊西市,碭山梨、新世紀梨等品種可作為授粉梨品種。將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進行合理搭配,可以提高梨園的授粉效果,從而提高梨樹的產量和品質。例如,在梨園中,可以將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進行混栽,或者在主栽品種中穿插種植授粉品種。
1.3.2苗木定植
萊西地區梨的定植時間通常在春季,具體時間一般在3月至4月之間。此時的氣溫逐漸回升,土壤溫度適宜梨樹根系生長,有利于梨樹成活和生長。一般來說,梨樹的定植株距可為2-3米,行距可為4-5米。較密的株距和行距有利于梨樹早期產量和品質的提高,但過密的株距和行距可能導致梨樹生長不良、病蟲害加劇等問題。定植深度應根據土壤質地和梨樹根系發達程度來確定。定植深度以根頸部位與土壤表面平齊或略低于土壤表面為宜。定植過深可能導致根系缺氧,影響梨樹生長;定植過淺則可能導致梨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抗逆性降低。選擇優質梨樹苗木,要求苗木根系發達、無病蟲害、生長健壯[3]。挖定植穴,穴的大小可根據苗木根系和土壤條件來確定,一般穴直徑和深度均為60-80cm。挖穴時應將表土與底土分開,底土與有機肥、磷肥等混合均勻后填回穴中。將苗木放入定植穴中,保持根頸部位與土壤表面平齊或略低于土壤表面,然后將土壤填回穴中,踩實。澆透定根水,促使苗木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提高成活率。
2 果園管理
2.1中耕除草與全面松土
在梨樹發芽后至新梢生長初期(約4月)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此時,雜草生長速度較快,及時進行中耕除草可以減少雜草對水分、養分和陽光的競爭,有利于梨樹生長。果實成熟前(約7月)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此時,雜草生長旺盛,容易與梨樹競爭養分和水分。通過中耕除草,可以降低雜草數量,提高梨樹產量和品質。果實采收后(約9月)進行第三次中耕除草。此時,雜草生長迅速,及時進行中耕除草有利于降低次年雜草數量,減少病蟲害發生。秋季是全面松土的最佳時期,一般在9月至11月之間。此時,土壤濕度適宜,利于土壤松散,且梨樹根系生長緩慢,有利于土壤改良。全面松土的深度一般在30-40cm左右,可根據土壤條件和梨樹根系分布進行適當調整。可采用人工或機械松土。人工松土可使用鋤頭、鏟子等工具,機械松土可使用拖拉機牽引的松土機或鏵式松土機。在松土過程中,應保持土壤顆粒完整,避免破壞梨樹根系。松土后,應及時進行土壤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管理工作,以保證梨樹健康生長。施肥可結合松土進行,將有機肥、化肥等均勻撒施在松土后的土壤表面,然后進行深翻。
2.2施肥管理
2.2.1基肥
梨樹基肥的最佳施肥時間是在每年的秋季,大約在9月至11月之間。此時,梨樹正處于生長緩慢期,對肥料需求較小,而土壤濕度適宜,有利于肥料的分解和根系的吸收。基肥的施肥量要根據樹齡、土壤肥力、產量等因素綜合考慮。一般來說,每株成年梨樹的基肥施肥量約為50-100kg。具體施肥量可參照當地農業部門推薦的施肥量標準。可以在梨樹周圍挖一條深約30-40cm、寬約20cm的溝,將基肥均勻撒入溝中,然后覆土。或者在梨樹樹冠滴水線外緣挖一條深約30-40cm、寬約20cm的溝,將基肥均勻撒入溝中,然后覆土。也可以以梨樹為中心,在樹冠滴水線外緣挖數條深約30-40cm、寬約20cm的溝,將基肥均勻撒入溝中,然后覆土。施肥前,應先對土壤進行翻耕,使土壤松散,有利于肥料的分解和根系的吸收,避免肥料直接接觸梨樹根系,以免燒傷根系。施肥后,應及時澆水,促進肥料的溶解和根系的吸收。
2.2.2追肥
在梨樹萌芽至新梢生長初期(約4月)進行第一次追肥。此時,梨樹開始進入生長旺盛期,對養分需求較大。在梨果實快速生長階段(約7月)進行第二次追肥。此時期追肥有利于果實膨大,提高產量和品質。追肥量要根據樹齡、土壤肥力、產量等因素綜合考慮。一般來說,每次追肥每株成年梨樹可施入45%的氮、磷、鉀復合肥0.2-0.5kg。施肥過程中可以在梨樹周圍挖一條深約15-20cm、寬約20cm的溝,將追肥均勻撒入溝中,然后覆土。或者在梨樹樹冠滴水線外緣挖一條深約15-20cm、寬約20cm的溝,將追肥均勻撒入溝中,然后覆土。
2.2.3葉面肥
梨樹開花坐果期葉面肥種類主要有硼肥、磷酸二氫鉀。一般硼肥每株施入0.2-0.3g,磷酸二氫鉀每株施入0.1-0.2g。在梨樹開花前和坐果初期,將葉面肥溶解在水中,噴灑在梨樹葉面上,以葉面濕潤但不滴水為宜。噴灑時可結合病蟲害防治一起進行。果實膨大期葉面肥種類主要有尿素、磷酸二氫鉀、鈣肥。尿素每株施入0.1-0.2g,磷酸二氫鉀每株施入0.1-0.2g,鈣肥每株施入0.2-0.3g。在梨果實快速生長階段(約7月)進行,將葉面肥溶解在水中,噴灑在梨樹葉面上,以葉面濕潤但不滴水為宜。噴灑時可結合病蟲害防治一起進行。成熟期葉面肥種類主要是磷酸二氫鉀和過磷酸鈣。磷酸二氫鉀鉀肥每株施入0.1-0.2g,過磷酸鈣每株施入0.1-0.2g。在梨果實成熟前(約9月)進行,將葉面肥溶解在水中,噴灑在梨樹葉面上,以葉面濕潤但不滴水為宜。噴灑時可結合病蟲害防治一起進行。
3 整形修剪
3.1定干
定干是在梨樹苗木栽植后,對主干進行短截,以確定梨樹的高度和樹冠大小。根據梨樹的品種、立地條件、栽培目的等因素確定。一般而言,定干高度在1.2-1.5m之間。剪口要平滑,避免撕裂樹皮。剪口以下的枝條應全部抹去,以利于剪口愈合和新芽生長。
3.2疏剪
疏剪是對梨樹過密、交叉、重疊枝條進行疏除,以改善樹冠內通風透光條件,促進果實生長和提高果實品質。疏剪過密、交叉、重疊枝條,以及病蟲害嚴重、損傷枝條。根據樹冠密度和果實產量目標確定。疏剪量應控制在10%-20%之間。
3.3短截
短截是對梨樹的一年生枝條進行修剪,以控制樹冠大小,調整枝條結構,促進花芽分化和果實生長。 短截對象為一年生枝條。根據樹冠大小和枝條密度確定。一般而言,短截程度在20%-30%之間。剪口要平滑,避免撕裂樹皮。剪口以下的枝條應全部抹去,以利于剪口愈合和新芽生長。
3.4長放
長放是對梨樹的多年生枝條進行修剪,以維持樹冠大小,延長枝條壽命,提高果實品質。長放對象是多年生枝條。根據樹冠大小和枝條密度確定。一般而言,長放程度在10%-20%之間。剪口要平滑,避免撕裂樹皮。剪口以下的枝條應全部抹去,以利于剪口愈合和新芽生長。
4 花果管理
4.1人工授粉
選擇合適的授粉品種,要求與主栽品種花期相近、親和力強、品質優良。在授粉品種的梨樹上采集未開放的花蕾,將花粉擠出,用干凈的紙或布收集,晾干保存,常用工具如毛筆、橡皮棒等。選擇在梨樹花期(約25%的花開放)進行人工授粉,一般在上午8點至下午6點之間進行。將收集到的花粉與適量的填充劑(如滑石粉、淀粉等)混合,用毛筆或橡皮棒蘸取花粉,輕輕涂抹在梨花的柱頭上。每朵花只涂抹一次,避免重復。花粉與適量的水混合,用噴粉器將花粉均勻噴灑在梨花的柱頭上。根據梨樹花期和授粉效果,一般情況下,人工授粉需要進行1-2次。第一次授粉后,觀察梨樹花期和果實發育情況,如授粉效果不佳,可進行第二次授粉。
4.2疏花疏果
梨樹疏花疏果是為了調整梨樹的負載量,保持樹體生長與結果的平衡,提高果實品質和產量。在花序分離期至盛花期進行疏花。將整個花序的全部花朵掐掉(整花序疏除),以利果臺枝的生長和花芽分化。疏花的程度因品種、樹勢、花量等因素而異,保留花序的數量和距離與本品種所要求的留果標準相同即可。謝花后15天左右進行疏果。根據果實大小、生長狀況和樹體負載能力,按一定比例疏除病蟲害嚴重、畸形、小果等。疏果時,應保留果梗,避免果實損傷。疏果后,對果臺枝進行修剪,保留強壯、分布均勻的果臺枝,剪除病蟲害嚴重、交叉、重疊等不良果臺枝。
4.3果實套袋
梨樹果實套袋技術方案可以提高果實品質,減少病蟲害和農藥殘留,保持梨樹園的生態平衡。在梨果實成熟前約30天進行套袋。套袋過早,果實尚未發育成熟;套袋過晚,病蟲害和農藥殘留可能增加。選擇透氣性好、抗風雨、耐磨、防菌、防蟲的紙袋或塑料袋。紙袋優于塑料袋,因為紙袋可以更好地保持果實的品質和口感。一般在晴天無風的天氣進行套袋,先將紙袋或塑料袋撐開,將果實套入袋中,然后將袋口收緊,使袋子緊密貼合在果實上。套袋時,盡量避免果實之間的摩擦,以免損傷果皮。在果實成熟前3-5天進行拆袋。拆袋過早,果實可能未完全成熟;拆袋過晚,果實可能會因為缺氧而品質下降。
5 病蟲害防治
梨樹黑斑病推薦使用波爾多液,每畝用波爾多液300-400倍液,噴灑在梨樹葉片和果實上,每10-15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梨銹病使用氧化萎銹靈,每畝用氧化萎銹靈1000-1500倍液,噴灑在梨樹葉片和果實上,每10-15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梨蚜使用呲蟲啉,每畝用呲蟲啉10-15g,春季發芽前和秋季落葉后各噴一次,連續噴2-3次。梨小食心蟲使用辛硫磷,每畝用辛硫磷80-100mL,每10-15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梨樹紅蜘蛛使用炔螨特,每畝用炔螨特10-15mL,每10-15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
6 結語
綜上所述,在梨栽培管理過程中,為了保證整體的產量和品質,就需要栽培管理人員注重做好各個階段的針對性管理工作,通過進一步總結梨園建設、梨樹品種的選擇、土肥管理、修剪、花果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各個階段的管理要點,能夠更加系統性的制定栽培技術方案,確保各項種植技術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梨樹的健康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王廣信.梨樹幼樹整形與修剪技術[J].河南農業,2020(30):55-56.
[2]衛芬靜.淺談梨樹的管理技術與病蟲害防治[J].新農民,2021(16):77-77.
[3]王清強.河北寧晉縣梨樹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業工程技術,2021,41(26):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