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黃龍病是蘆柑生產中危害最嚴重和最具破壞性的一種毀滅性病害,染病后很難根治,通常情況下,第一年減產10%—20%,第二年減產20—40%,第三年則60%以上,3到4年后幾乎失去管理價值、整株死亡。黃龍病防控是一項長期、綜合和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根據黃龍病的特點,采用先進的防控技術和綜合防控措施,對其進行有效處理,為蘆柑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控成效。
關鍵詞:蘆柑;黃龍病;防控技術
黃龍病發病歷史長,分布范圍廣,給有效防治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為有效遏制這一病害的蔓延,確保我縣特別是福田鄉蘆柑產業發展不受影響,我縣積極采取多種措施,通過強化苗木源頭管控、加強木虱防治和做好果園精細化管理等綜合措施,努力提升蘆柑的果園科學管理水平,為有效防范蘆柑黃龍病提供技術保障。
1 安溪縣蘆柑產業發展現狀
蘆柑是安溪縣非常知名的優勢水果品種,主要以福前蘆柑為代表。福田鄉因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適合種植柑橘類的經濟作物,有蘆柑、茂谷柑、沃柑、耙耙柑、果凍橙、臍橙等十多個名優新品種,現有柑橘園約1萬畝,年產量17500多噸,年產值超過1億元,其中蘆柑果園達7500畝,是種植面積最大的一種。福前蘆柑果實碩大,色澤鮮艷,皮松易剝,肉質脆嫩,汁多化渣,維生素含量豐富,耐貯存,味道芳香甘美,食后有香甜濃蜜之感,風味獨特,廣受消費者好評和市場認可。2019年,福田蘆柑喜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稱號,是繼安溪鐵觀音、安溪黃金桂、湖頭米粉、龍門茭白和山格淮山之后又獲得的特色優勢農產品品種,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稱號大大提升福前蘆柑的知名度,價格也比市場同類產品提高20%,營銷方式也轉變為訂單式上門采購。福田蘆柑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為推動和激發安溪蘆柑全產業鏈轉型升級,實施商標品牌戰略提供了有效助力,有效推進了安溪蘆柑產業快速發展。
2 蘆柑黃龍病機理
蘆柑黃龍病是由黃龍病病原菌導致的一種病害,黃龍病病原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屬于變形細菌門(Proteobacteria),a-變形細菌亞綱(Alpha-Proteobacteria),根瘤菌目(Rhizobiles),根瘤菌科(Rhizobiles),這種病原菌的主要特點是不能離體培養,體積小,寄生于韌皮部篩管、薄壁細胞,病菌隨篩管的有機產物轉移至全株,能感染柑橘屬、枳屬、金柑屬中大多數的柑橘品種、雜交種和一些柑橘近緣種[1]。
3 蘆柑黃龍病癥狀
蘆柑被黃龍病侵染后,可以在病樹的枝稍、葉片、果實、根部等各個部位都能表現出癥狀,其中以枝稍、葉片、果實的受害癥狀表現最為突出。另外,因為蘆柑病樹的各個部位被侵染的數量多少很不均勻,所以,即使是同樣的受害部位,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癥狀形態。
3.1 葉片病害癥狀
黃龍病在葉片上的主要癥狀表現就是葉片退綠黃化,此病造成的黃化現象一般猶如黃色煙暈一樣在葉片上彌散分布且沒有清晰的黃化邊緣;此外,葉片上的退綠黃化現象一般會從葉片的葉脈、葉緣、葉基等部位向中間的葉肉組織擴展,但不同葉片的黃化程度和面積大小有很大的差異,有的葉片是黃綠相間,有的是整片葉發黃,即使是同一片葉片,葉片上黃化的顏色也有深有淺。對于病樹上的小葉來說,新長出的心葉大多會出現葉片變小、變尖、黃綠相間的花葉癥狀。
3.2 枝稍病害癥狀
黃龍病蘆柑樹上的枝稍癥狀,在每個時期的新稍期表現的比較突出,其中又以夏稍和秋冬稍的癥狀最為明顯,主要表現為新稍黃化、枝稍成熟期不轉綠,病樹樹冠上的個別新稍會有油綠色變為亮黃色;此外,受害病樹的枝稍黃化現象相對比較均勻一致,而且病稍上的葉片容易出現過早凋落的現象。
3.3 果實病害癥狀
黃龍病在蘆柑果實上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果實成熟上色異常、果實個頭變小、果實變硬畸形、果實的口感變差。遭受病害的蘆柑果實的常見癥狀有:一是病果的果柄果蒂部位變黃、變橙紅,但果實的頂部或其他部位依青綠不上色;二是病果的個頭和單重都明顯比正常果小,但果實的硬度卻明顯增加;三是病果的含糖量明顯降低,吃起來口感風味明顯變酸、變淡或發苦;四是病果的表光亮度明顯降低,著色的均勻度明顯變差;五是病樹上會出現很多洋梨狀果、桶狀果等畸形果和紅鼻子果、青頭果等成熟上色異常的病果;六是病樹的果實個頭大小和成熟情況不不均勻,果實的個頭有大有小,且果實的果皮粗糙變厚。
3.4 花器病害癥狀
受害蘆柑果樹會有明顯的開花早、開花多、畸形花增多等現象,而且病樹上的這些花朵后期難以成果,后期會大量凋落。
3.5 根部病害癥狀
蘆柑黃龍病的癥狀主要表現在地上部分的枝稍、葉片上,但在病害較重的情況下,病害果樹的根系會出現無新根、新根減少或者根系腐爛的現象,甚至會造成死棵的現象。
4 蘆柑黃龍病的發病原因與傳播途徑
4.1 發病原因
從蘆柑黃龍病的發病原因上來看,主要與果園管理粗放密切相關,常見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一是新建果園使用了帶病菌的苗木栽種或嫁接,或在栽種條件不佳的情況下使用了抗病性差或品種退化的柑橘品種;二是水肥使用、果樹修剪、疏花疏果等管理不當,造成樹勢衰弱;三是果園放稍不整齊、控稍不統一、新稍老熟時間晚,造成果園內持續有新稍進而誘發木虱取食傳病;四是果園植保管理不到位,尤其是蘆柑木虱等刺吸口蟲害防治不利;五是秋冬氣溫高、狂風暴雨多,為黃龍病菌的傳播蔓延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六是果園內或周邊果園有病樹,但病樹砍前、伐后管理處理不徹底,造成病菌病害傳播蔓延;七是把黃龍病錯當果樹黃化病防治,延誤病情防治而導致病害大范圍傳染。八是果園長期重茬種植,偏施氮肥,有機肥、生物菌肥等使用不足,蘆柑果樹生長環境差、發育不良、樹勢衰弱。
4.2 傳播途徑
從蘆柑黃龍病傳播蔓延的途徑上來說,帶病苗木栽種或嫁接、木虱終生帶菌傳病侵染是造成蘆柑黃龍病大肆傳播、快速蔓延的最主要途徑[3]。
5 蘆柑黃龍病的防控措施
防控蘆柑黃龍病,不僅需要強化果園精細化管理來培育抗病抗逆性強的健壯樹勢,而且要以加強苗木源頭管控和木虱防治為核心重點,同時要提高病害防治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如果發現園內蘆柑果樹染病,應該當機立斷的進行徹底鏟除,不可抱有任何僥幸之心。
5.1 做好苗木源頭管控
不論新建蘆柑果園,還是培育蘆柑苗木,一定要從無病和從未發生過病害的地區,選購健壯無病的苗木、接穗,培育幼苗應當進行脫毒種植。如何正確選購健康無病的苗木,關鍵要把握一下幾點:一是不可從露地培育的苗圃基地或者園內混、雜、亂的苗圃基地或者爆發過病情蟲害的苗圃基地購買苗木接穗,應當棚室防護措施到位完善、園內干凈清潔且沒發生過病蟲害的苗圃基地購買苗木接穗;二是選購無病育苗或脫毒育苗的苗木,對于發現的病苗病株病穗應當立即徹底的焚燒深埋,對于其他未發現病情的苗木要進行全面性的病情檢測,并在栽種前做好消毒殺菌處理。三是在苗圃基地購買苗木時,一定要所要和查看調運檢疫證明、市場檢疫證明等苗木檢測報告手續,對于沒有相關檢疫證明、來源不明的苗木,再便宜也不要買、不要用。四是在選擇苗木接穗時,應當選擇長勢健壯、抗病能力較強的苗木品種,這樣可以很好地降低栽種后的染病幾率。
5.2 及時挖掘并焚毀病株
黃龍病的范圍相對較廣。若果園中有一株植株感染,此類疾病將會在短時間內覆蓋到整個果園中。因此,一旦在果園內發現有感染疫病的植株,就必須要立刻的對其進行挖除,焚毀處理。做到發現一處清除一株,以杜絕黃龍病對其他健康樹木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對患有黃龍病的植株進行處理時,應先噴灑相應的藥劑,一般而言可使用40%的樂果1000倍液,噴射于病毒以及鄰近的健康植株中。并通過對木虱進行撲殺的方式,防止其從病樹轉移到健康樹中。挖除的病樹應當及時移出種植區,并進行集中焚燒。對于挖出病樹的地方當年最好不要接著種植蘆柑,可以隔年種植或者進行隔離種植。這樣做既可以避免木虱在砍伐過程中和托運過程中殘留,也可以徹底消滅掉病樹上的木虱和黃龍病菌。
5.3 重點防治帶毒傳病的木虱
春梢期是木虱繁育的第一個高峰期,即第一代蟲;夏梢期則是第二個繁殖高峰,可世代重疊;秋梢期為口蟲密度最大且受災害最嚴重的階段,木虱對蘆柑的危害主要體現在新梢嫩芽中,并在內牙中繁殖,這就會導致蘆柑在生長的過程中受到非常重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根據木虱繁殖繁育的關鍵時間節點,對其傳播途徑以和繁育區域進行綜合科學化應對手段。
5.3.1徹底清園。
在每年蘆柑果樹采收后,應當立即對園內的病樹、枯枝、落葉、殘果、雜草等進行徹底的清理出園,并進行集中的焚燒深埋,并使用石硫合劑、松脂合劑、波爾多液等藥物進行全園消毒殺菌,并在早春果樹萌芽前再全園噴施1次,在保持園內始終清潔的基礎上,以此來減少園內越冬木虱的蟲口數量。
5.3.2園區防護
蘆柑木虱帶翅能遷徙,所以為了避免外部木虱飛入園內危害,如果在果園周圍栽種防護林或者在園內用密口型的防蟲網、防塵網等覆頂,能夠有效的控制外界木虱遷徙入園。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在園內混種或套種一些對木虱具有驅逐作用的植物,比如含光莢含羞草、辣椒、馬纓丹、紅鳳菜和喜樹等,這些植物的揮發物對蘆柑木虱具有明顯的驅避作用。
5.3.3統一放稍
因為蘆柑木虱主要以寄生和蠶食蘆柑的新稍、嫩葉、新芽為主,如果新稍放稍控稍期不整齊、新稍成熟期早晚不統一,這樣以來會造成園內果樹上始終有新稍嫩葉,就會吸引大批的飛虱成蟲入園取食、傳病、產卵,從而大幅增加蘆柑黃龍病傳染蔓延的風險。因此,在蘆柑新稍管理上,應當盡量選擇同一品種種植、同一時期管理、統一時期抹稍、放稍,蘆柑新稍抽發整齊、成熟期一致,就會大幅減少園內木虱的繁殖數量,從而降低木虱帶菌傳病的危害性。在新稍管理時還應當特別注意,為了降低木虱侵染果樹的風險,在抹稍修枝前,應當先噴打保護性藥物,然后在進行抹稍修剪管理,對于多余的新稍和成熟期不一致的新稍應當及時進行疏除。
5.3.4抓好每個新稍期的藥物防治
蘆柑新稍期是木虱的爆發高峰期,所以在防治木虱管理上每個新稍階段都不能放松警惕,應當在新稍抽發前、新稍長到1-2公分時及時用藥進行滅殺。第一次藥物防治的最佳時間是在2-3月新稍萌芽前,第二次藥物防治的最佳時間是4月前后的春稍生長期,第三次藥物防治的最佳時間是5-6月的夏稍生長期,第四次藥物防治的最佳時間是7-8月的秋稍生長期,第五次藥物防治的最佳時間是9-10月的晚秋稍生長期和11-12月的冬稍生長期;在藥物的使用上,可以選用甲氰菊酯、吡蟲啉、噻蟲嗪、高效氯氰菊酯、呋蟲胺、聯苯菊酯、異丙威、氟蟲腈、阿維菌素、阿維?礦物油、氟啶蟲胺腈等,但不同時期用藥要根據蘆柑不同生長階段的抗藥性和木虱所處的不同形態靈活選擇安全且有針對性的藥物,把煙堿類藥物與菊酯類藥物復配使用,往往能夠取得更為突出的防治效果[5]。
5.4 做好果園精細化管理
良好的種植方法和精細化的管理,能夠在前期很好的預防黃龍病的發生。一方面,在栽種蘆柑的園地上要盡量增施完全腐熟的有機肥、農家糞肥、生物菌肥、磷鉀肥,嚴格控制好氮肥的用量,并做好肥水科學化管理;一方面要避免在重茬地、土壤貧瘠、地質鹽堿板結、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的地塊上建園,盡量選擇土質疏松、土壤肥沃、透氣透水性好、有機質含量高、海拔較高、緯度較高、氣溫較低且有一定坡度的地塊種植蘆柑;再一方面,在栽種蘆柑苗木時,應當施足底肥、及時追肥、重施葉面噴施中微量元素肥,確保養分供應充足、合理、全面,在種植模式上盡量選擇寬行、密株、小冠的栽種方法;同時,在做好樹體的枝稍修剪管理,適時把樹體上的病蟲枝、密生枝、徒長枝、過寬過長過高的樹冠外周枝以及距離地面的裙枝進行疏除,而且還要嚴格按照“保春稍、抑夏稍、控秋稍、除晚秋冬稍”的方法做好新稍的統一管理。通過以上措施,能夠培育出根系發展、長勢健壯、抗病抗逆性強的樹勢,從而減少蘆柑黃龍病的發生。除此之外,在果園內適量增施芽孢桿菌、乳酸菌等有益生物菌,也能夠起到很好的保護果樹、預防病害的效果。
6 蘆柑黃龍病防治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蘆柑黃龍病得到科學有效防治后,果園的發病幾率逐步減小,大大增強了蘆柑種植者的信心。防控技術經過實驗推廣以及輻射帶動后,已被廣泛應用于全縣有關鄉鎮的蘆柑種植技術推廣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由此可見,蘆柑黃龍病防控技術在種植工作中的推廣應用所帶來的意義非比尋常,可以從根本上提升蘆柑種植者的綜合效益。
總的來說,蘆柑黃龍病要得到科學有效防控,必須結合實地情況,通過加強苗木源頭管控、防治帶毒傳病木虱和做好果園精細化管理等方式開展綜合防控,才能收到實實在在的防治效果。黃龍病的有效防控,不僅可以提高蘆柑種植產量,還能提升蘆柑種植經濟效益,增強種植大戶種植信心,促進蘆柑產業綠色健康發展。因此,科學有效防治蘆柑黃龍病是引導規劃蘆柑種植工作中需要重點關注的一項內容。
參考文獻:
[1]曾慶鋒.蘆柑栽培管理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南方農業,2022,16(4):51-53.
[2]韋欣,羅麗娟,嚴翔,等. 黃龍病對柑桔果實品質及礦質元素的影響[J]. 中國南方果樹,2019,48(3):11-14.
[3]鄭木川, 潮汕蕉柑黃龍病發生與防控技術研究. 廣東省,汕頭市果樹研究中心,2017-07-20.
[4]潘慧明,張生才,潘建錚,等. 怎樣解決柑橘園的土壤問題的反思探索[J]. 農村科學實驗,2019(23):84-85.
[5]胡文娟,張宇平,祁春節,尤有利,鄭麗真.永春蘆柑生產成本與收益的比較研究——基于柑橘黃龍病防控新栽培模式[J].中國果樹,2022(2):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