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偉志 陳小陽 林雅芬
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黨建+”鄰里中心為陣地,面向村(社區)、“兩新”組織、工業園區、區域單位,持續開展“千堂黨課進鄰里”活動,打造家門口的“紅色課堂”。
“能就近聆聽黨課、看黨報,接地氣地接收組織聲音,很激動!”石獅市城市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紡織基地項目經理邱國墩有感而發。
2022年11月14日,石獅市錦尚鎮創新講黨課方式,把“微黨課”搬到“黨建+”鄰里中心,邀請園區企業黨員職工共學黨課。同時,錦尚鎮還結合園區實際,以講促學、以學促干,進一步激發園區企業黨員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增強園區鄰里中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除了錦尚鎮,石獅市委黨校教員還深入寶蓋科技園“黨建+”鄰里中心為紡織服裝產業鏈的企業黨員上黨課;靈秀鎮電商谷“黨建+”鄰里中心組織快遞小哥、電商從業者等新就業群體黨員通過黨員遠教平臺上黨課……
石獅市“鄰里黨課”共分“專家黨課”“歷史黨課”“先鋒黨課”和“紅色實景”四大板塊,并以“電影黨課”“微黨課”“青年書記講演”“產業鏈上講黨課”“基地觀摩”等特色細分模塊貫穿始終,形成菜單式的學習課程體系。同時,“鄰里黨課”還擁有強大的“智庫”支持,由來自石獅市委黨校、石獅市直宣講團的專家,為黨員群眾送上最前沿、最系統的理論課程。
“喝了蔥井水,就是券內人。”近日,在石獅市鳳里街道仁里社區“蔥井”鄰里文化園里,社區黨委書記王志雄為轄區學生講述百年“蔥井”史。通過講述,學生們了解到,當時寬仁聚居著許多不同姓氏的鄉親,為團結各姓開起“存義社”,后來各姓之間商議在蔥園鑿一口水井。從此,外姓人搬到寬仁定居,必會打一桶蔥井水喝,這口蔥井就升華成一種“意象”的呈現。
石獅市著力培育村(社區)優秀黨員講師隊伍,講師們通過黨史學習教育、榜樣力量傳遞、身邊歷史發展、鄰里互動分享四類系列課程,帶領村(社區)黨員群眾走進歷史故事,用小故事詮釋大情懷,喚起黨員群眾的奉獻精神、擔當精神,凝聚起“不忘初心跟黨走、不負韶華建新功”的奮進力量。
“歷史上,因為我們居住的房舍低矮、簡陋,所以被外鄉人口頭稱為‘厝仔人’,如今我們厝仔村已經大不一樣了……”在石獅市蚶江鎮厝仔村鄉村振興館里,“‘黨建+’鄰里大講堂”活動主講人、石獅市博物館館長李國宏以《厝仔故事: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為題講了一堂精彩的黨課,讓村民們通過身邊故事感受“幸福鄰里”。
由“社區達人”和駐(掛)村(社區)市直機關、鎮(街道)機關黨員干部以及石獅市委黨校講師團組成的紅色“輕騎兵”,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深入“黨建+”鄰里中心講述群眾身邊的暖心事。他們用質樸的語言、鮮活的形式,送去最接地氣的宣講,讓黨員獲得與眾不同的黨課體驗。
據介紹,開展“千堂黨課進鄰里”活動以來,石獅市加強貼近黨員情況的教育載體建設,有效增進基層黨員群眾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不斷提高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讓城市發展更有溫度、民生福祉更有質感。
(摘編自《泉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