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鵬,龍哲君,劉先科
(三峽水力發電廠,湖北 宜昌 443133)
因缺陷引發的設備異常、損害乃至事故時有發生,因此缺陷管理在水電站的可靠性管理和質量管理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為打造安全可靠智慧化電站,實現電站本質安全,保證設備安全穩定運行,零缺陷管理成為許多電站確保設備穩定和安全可靠運行的重要手段。
應在設備管理的過程中樹立零缺陷管理意識。沒有零缺陷的管理意識,就談不上質量管理。零缺陷管理意識指對待工作必須有一種堅持“一次把事情做好”的決心和態度,樹立安全生產上追求“精益、卓越、責任”的意識。
零缺陷管理不是不容許出錯,而是不允許犯同樣的錯誤。從安全管理的角度上來說,僅管理人的因素無法完全規避錯誤的發生,而且隱患無處不在,因此,缺陷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
樹立零缺陷管理意識,必須深刻理解“三不原則”:不害怕缺陷產生、不放過出現的缺陷、不重復出現同樣的缺陷。
(1) 不害怕缺陷產生。水電站設備數量多,產生缺陷的因素包括設備老化、產品質量、安裝工藝、異常工況等,理論上來說缺陷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
(2) 不放過產生的缺陷。針對產生的一般缺陷或隱患,應及時消除,若錯過消缺機會,可能會使隱患發展成重大缺陷、一般缺陷發展成重大事故,從而造成設備損壞、人身傷害和經濟損失,甚至導致其他嚴重后果。
(3) 不重復出現同樣的缺陷。缺陷的消除應追求一次到位,并舉一反三。在缺陷消除后,應組織加強監控和和診斷分析,對缺陷和隱患的管控形成閉環,避免同樣或同類型的缺陷再次出現。
人的意識決定人的行為,人的行為決定工作質量。因此,只有人人樹立零缺陷管理意識,做到人人關注安全生產,人人積極消除設備隱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水電站的設備管理水平,保障電力安全生產。
水電站為保證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應制定缺陷管理制度,對缺陷的發現、定級、跟蹤、責任、消除、分析、改進等進行明確規定,使零缺陷管理落到實處。
(1) 缺陷管理應做到及時發現、準確定級、有效跟蹤、按時消除、原因清晰、責任明確、措施到位,確保閉環控制并持續改進。
(2) 維修部門是所轄設備設施消缺工作的責任主體,應及時消除設備設施缺陷,保證設備設施安全穩定運行。
2.2.1 設備設施缺陷分類
設備設施缺陷是指運行或備用的設備設施存在的異常情況或隱患,一般可根據缺陷的可能后果和緊急程度分為4類。
(1) 1類缺陷:對設備設施和人身安全產生直接威脅,隨時都可能發生故障,如不及時消除或采取應急措施,在短時間內將嚴重損壞設備設施、造成強迫停運,或危及人身、系統安全的缺陷。
(2) 2類缺陷:對設備設施和人身安全有一定的威脅,設備設施可以帶病運行,或采取防止事故發生的臨時措施后可以運行,但設備設施的運行可靠性降低,必須列入近期停運計劃來消除的缺陷。
(3) 3類缺陷:對設備設施和人身安全威脅不大,不會對系統安全和設備設施造成影響,長期運行將使設備設施的運行可靠性降低,可借設備設施停運處理的缺陷。
(4) 4類缺陷:對發變電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無直接影響的缺陷。
2.2.2 消缺時效性要求
(1) 1類缺陷:應該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并安排處理。
(2) 2類缺陷:應該在72 h內安排處理。
(3) 3類缺陷:可在設備設施停運時處理。
(4) 4類缺陷:可在歲修時處理。
2.3.1 基本流程
缺陷管理流程包括缺陷的報告、接收、跟蹤與消缺、檢修交待與驗收、統計分析與考核等環節。
運行、維修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巡檢或維修過程中發現缺陷后,應及時填寫缺陷報告,維修人員接收缺陷報告,生成缺陷工單,缺陷消除后填寫消缺記錄,運行人員對消缺結果確認后注銷工單,最后結束缺陷。設備缺陷管理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缺陷管理流程
2.3.2 缺陷的發現與報告
水電站應及時準確地發現缺陷。缺陷發現途徑包括:運行維護人員設備巡檢、設備設施在線監測系統、定期檢修維護、其他途徑。
發現缺陷后,發現人員應及時上報相關信息至運行值長。運行值長負責對缺陷性質、可能原因進行判斷認定。當缺陷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或設備安全運行時,應按運行規程規定或相關預案的要求,將設備退出運行,采取必要的隔離措施,并立即通知設備維修部門檢查或搶修;一般性缺陷則按缺陷管理辦法生成缺陷報告;對于須在一天之內處理的缺陷,值長應在在缺陷報告生成后以電話等方式及時通知設備維修部門。
2.3.3 缺陷的消除與跟蹤
針對缺陷的消除必須制定相應的組織措施、技術措施和安全措施,周密部署,強化缺陷管理。
(1) 維護部門應在24 h內確認缺陷并接收缺陷報告。
(2) 維護部門核改缺陷等級及確認消缺條件。
(3) 具備消除缺陷條件時,及時生成工作票消除缺陷。
(4) 對不能及時消除的缺陷,維修部門應做注釋,詳細交待原因、后續處理安排、設備能否運行、運行注意事項以及對設備正常運行的影響等,對缺陷跟蹤觀察,具備條件后及時消除缺陷。對于此類缺陷,維修部門應定期跟蹤,每月不少于1次,并記錄跟蹤結果。
(5) 設備缺陷消除后,維修部門應填寫檢修交代,說明工作內容、發現問題、處理措施、檢修結果,并提供消缺材料工具是否清理完畢、人員是否撤出、元器件更換情況、發生了變化的設備狀態、設備是否具備投運條件等運行人員需要的信息,必要時還應提供部件更換后的注意事項、試驗結果、實測數據、現場照片等。
2.3.4 缺陷的統計、分析與考核
(1) 對原因不明的缺陷,電站應組織召開專題技術分析會,查明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缺陷處理前應做好防止缺陷擴大或導致事故發生的技術措施。對重要、多發缺陷進行統計歸類,深入分析缺陷發生的機理,掌握設備運行規律,必要時召開專題分析會,提出改進方案或控制措施。
(2) 電站建立全廠缺陷管理臺賬。每月對全廠設備缺陷處理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總結和歸檔,并對典型故障現象和處理流程進行分析總結,包括:缺陷產生原因、典型故障現象、可能造成的危害、跟蹤情況、處理過程及處理結果等,并記錄檢查處理結果,避免同類型缺陷再次發生。對行業內通報的缺陷及典型案例,應有針對性地對所轄設備設施開展排查治理,做好記錄,并進行監督檢查。
(3) 開展缺陷管理考核。對設備缺陷受控率、當月消缺率、年度消缺率等進行統計,對違反缺陷管理制度、設備缺陷受控率或消缺率不符合要求的,按規定進行考核。
電站在加強設備缺陷過程控制的同時,還應從設備的設計選型、安裝調試、檢修驗收、維護運行等各個方面采取措施,加強缺陷的預防性控制,才能保證設備的零缺陷目標。具體措施如下。
(1) 深入排查設備隱患,掌握設備健康狀況,跟蹤評估設備設施以往檢修與技術改造效果,切實做到“修必修好”。
(2) 在項目的科研設計階段,應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工序、新設備等科技創新成果,不斷優化檢修流程、提高檢修工藝水平,提升工作效率,保證檢修質量。
(3) 在設備選型上,應選擇材質優良、質量可靠、信譽度高的廠家,對主要設備堅持駐廠監造和出廠驗收,杜絕和避免有先天缺陷的設備進入電站。
(4) 在設備安裝上,嚴格執行各類設備的安裝規定和安裝工藝,做好關鍵工序、工藝的現場技術指導和技術監督,保證安裝質量。
(5) 在設備檢修上,應實行全過程質量管理,推行標準化作業,保證檢修質量。檢修質量控制采取檢查、試驗、工序管理三種手段結合進行。從影響工序質量的人員、機械、材料、方法和環境要素(4M1E)進行控制,包括工序作業條件的監控和工序作業效果的檢測、工序完工后的監控等內容,重點注意對質量控制點的控制和隱蔽工程的檢查。維修部門應做好設備設施檢修記錄,記錄應準確完整,必要時附圖說明。
(6) 在設備驗收上,結合檢修項目編制驗收清單并注明驗收等級,檢修過程中嚴格執行。設備投運后隱蔽性強且對安全運行有直接影響的關鍵質量點,采用三級驗收。所有級別驗收合格后方可繼續進行下一道工序或者完成檢修工作,否則須返工處理,重新進行三級驗收程序;各級驗收人員依據檢驗標準對檢修結果進行復核,驗收合格后驗收人員應逐級簽字認可,并形成可追溯的檢修驗收記錄。
(7) 在設備維護上,應嚴格執行設備設施管理程序,制定各類設備的維護內容明細,確保設備維護到位。
零缺陷管理是傳統缺陷管理制度的進一步補充和完善,不僅注重缺陷處理的過程控制,更注重缺陷的預防控制,這是促進水電站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舉措。應充分利用在線監測系統和診斷分析,深入開展缺陷分析,研究缺陷發展的機理,豐富巡檢的手段,提高巡檢的質量,調動運維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人才的主導作用,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深化、完善零缺陷管理體系,提高電站設備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