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

陽歷的3 月5 日或6 日,太陽到達黃經345 度的位置,這時是農歷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
北半球氣候溫暖,許多地方的人都開始播種了,“春雷響,萬物長”。有意思的是,大自然千萬年的演進,使蟄伏在地下的昆蟲和小動物都知道此時該露頭了。“春雷驚百蟲”,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了蟄伏于地下的昆蟲,故曰驚蟄。在先民看來,驚蟄就像運動場上的發令槍,這一槍在天地間打響,那些還在冬眠狀態、昏昏沉沉的昆蟲與走獸都醒轉過來,開始努力生長壯大。
驚蟄節氣教給我們的道理在于明而動。很多人都熟悉龔自珍的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边€有魯迅的詩:“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一代代先行者希望喚醒人心。據說嗜欲深者天機淺,那些順從本能生活的、沉溺于欲望的人,與天地溝通的靈性、智慧是極為淺薄的,他們的一個表現就是貪睡。冬去春來,在驚蟄時分,那些昏睡的人,那些貪睡的人,他們未必聽得懂天地間的雷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