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帥,梁明華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1)
尼泊爾上博迪克西水電站位于加德滿都東北方向約110 km 處,水電站為低壩長引水式,主要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重力壩、溢洪道、沉砂池、引水隧洞、調壓井、地面廠房等。電站裝機容量為2×22.5 MW、單機發電流量為18.4 m3/s,水電站于2001 年正式投產發電。2015 年經尼泊爾大地震后引水管道破損,2016年經歷了特大洪水事件,致使大壩主體工程損毀,廠房淹沒1 m,安裝間以下全部泡在水中長達6 個月。廠房所有系統基本全部損毀,通信系統中斷,修復困難。
2015 年和2016 年本工程經歷了兩次比較嚴重的自然災害事件。兩次事件分別造成了廠房、明裝壓力鋼管等設施不同程度的損壞。因此,業主決定停機并對損壞部位進行修復,同時借此機會將廠房與大壩之間的通信系統進行升級改造,以提升電站的運行效益,降低電站運行安全風險。
電站原來的通信系統為架設架空線,敷設光纜和電話線,受自然災害影響,雨季期間尼泊爾脆弱的通信系統不能保證全天候通信無中斷,基站隨時有可能停電、停網,架空線也經常被泥石流沖壞,通信系統不能得到保證,不能隨時掌握大壩水位水情,給電站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隨時面臨停機檢修。根據業主訴求,此次改造將電話系統、監控CCTV 系統以及大壩現地控制單元LCU 同時接入廠房中控室,保證隨時監控大壩水位和設備安全。因此,基于業主的技術要求、安全要求及成本預算、現場現有條件等幾方面因素考慮,確定此次通信系統升級改造的技術研究方向及目標。
廠房在大壩下游側3.4 km 處,經度85.926 92°e,緯度27.913 19°n,海拔高度1 377 m;大壩經度85.944 08°e,緯度27.939 43°n,海拔高度1 462 m,處于喜馬拉雅山脈,地質差,經常發生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災害,所以對于選址和設計要求極高。廠房與大壩之間不能直接目視看到,中間山體遮擋,不能選用直線的微波傳輸,且樹木林立,對信號傳輸影響很大,需對有影響的樹木進行砍伐,避免干擾信號傳輸,當地社會環境復雜,征地困難,故不能選用以前架空線,且架空線容易斷,維護費用昂貴且維護困難,自然災害頻發,不能保證在雨季期間的安全,電站機組停機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經現場勘測,在距離廠房上游1 km 的河岸對側山肩處適合設置中繼站,經度85.929 57°e,緯度27.921 92°n,海拔高度1 500 m,通過天線傳至大壩,中繼站位于山肩,電力系統不穩定,若采用有源中繼站,需穩定電力,山肩的光照時間不足,如采用光伏發電需配備很大的電池組,增加后期運行維護難度,經過與業主、廠家以及設計溝通,確定采用無源中繼站,無源中繼站運行維護成本低,安裝方便,通信傳輸效果不亞于普通中繼站,能保證電站使用裕度充足,如圖1 所示。

圖1 現場勘測地形圖
目前國內通信系統大多選用光纜等,信號穩定,架設方便,便于維修,國內有龐大的市場,安裝費用低,維護容易。但是尼泊爾由于國家地理條件因素,經濟落后,當地環境因素和社會因素導致無法使用較方便的光纜傳輸,通過對比,采用微波傳輸的方式。中繼站由于沒有電源供應,采用無源天線,通過波導電纜連接,大壩與廠房之間互相傳輸數據方向如圖2 所示。經設計初步計算,在大壩側與廠房側,選用1.8 m 拋物面天線,在中繼站選用1.2 m 拋物面天線。中繼站為無源中繼站,只需要安裝中間的波導電纜即可,大壩與廠房側,通過天線連接ODU,將傳輸來的微波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后連接IDU 將電信號轉換為光信號傳輸給廠房和大壩的中控室,實現對側數據互相傳輸,盤柜內設UPS 不間斷電源,確保停電情況下無線通信正常運行。

圖2 信號傳輸方向
微波通信系統原理為:在工作時,如大壩數據傳輸至廠房,由大壩CCTV 監控系統、電話系統、現地控制單元發出數據至大壩側VPN 服務器,服務器將光信號傳輸至IDU1,經IDU1 處理為電信號傳輸至ODU1,通過天線發送8 GHz 頻率的無線電信號,轉換為微波信號傳輸至無源中繼站,中繼站傳至對側天線,對側天線接收微波信號至ODU2,轉換為電信號傳至IDU2,經IDU2 轉換成光信號傳輸至廠房,數據傳輸為實時數據,數據延時30 ms 以內,廠房至大壩同理反向傳輸,以此實現大壩和廠房之間的通信傳輸,原理圖如圖3 所示。

圖3 數據傳輸原理圖
VPN 服務器原理:廠房側VPN(B)網關在接收到大壩側VPN(A)發出的訪問數據包時對其目標地址進行檢查,如果目標地址屬于大壩側的地址,即可判定為VPN 數據包,并對該數據包進行解包處理。解包的過程主要是先將VPN 數據包的包頭剝離,再將數據包反向處理還原成原始的數據包。從廠房側VPN(B)返回大壩側VPN(A)的數據包處理過程和上述過程一樣,這樣兩個網絡內的終端就可以相互通信了。通過上述說明可以發現,在VPN 網關對數據包進行處理時,有個參數對于VPN 通信十分重要,即原始數據包的目標地址(VPN 目標地址),它在通信中建立了鏈接通道,所以需要對整個電站的通信設備進行IP 分配。
需要注意的是,整個系統需要具備在惡劣天氣下工作的能力,因為惡劣天氣容易發生自然災害,更加需要實時監測大壩的水情動態以及設備情況,及時發出指令,控制大壩閘門以及啟閉機,同時將廠房側的機組發電數據傳輸至大壩,以便調整水位,因此需要將天線數據傳輸裕度調整至最大,保證在惡劣天氣以及大風天氣下,上傳與下載數據傳輸正常。
3.3.1 1.8 m 拋物面天線安裝
首先根據圖紙要求,在選址處澆筑1.5 m×1.5 m×1.5 m 的底座鎮墩平臺,并且預埋天線支架地腳螺栓,天線安裝抱桿直徑為Φ114 mm,有效長度大于1 100 mm 的抱桿垂直、牢固地固定在天線安裝位置。在抱桿相同的高度上,應有合適的支撐點用于固定天線微調拉桿,防止在極端天氣天線方位角發生偏轉,造成信號丟失。
天線安裝時,應根據安裝手冊按步驟逐步安裝天線,需要注意的是,在天線吊裝時,注意天線極化方向,大致方位角等,安裝完成后,為了提高天線的抗風能力,及時安裝側向拉桿,并調整天線位置與對側站方位,如圖4 所示。

圖4 1.8 m 天線
3.3.2 1.2 m 拋物面天線安裝
兩臺1.2 m 天線設在中繼站,一面對向大壩方位,另一面對向廠房方位,安裝方法與1.8 m 天線相同,粗略確定方位,根據電路設計,用目測或指北針粗略確定天線的方位,安裝完成后做好接地防雷措施,如圖5 所示。

圖5 1.2 m 天線
4 臺天線全部安裝完成后,采用全站儀對每組(對應的兩個)天線進行方位和仰角定位,通過全站儀模擬天線上下左右4 個邊的實際位置,計算對側應調整的距離,將每組天線粗略定位,簡化后續頻譜儀調整的步驟,節約安裝調試時間。
3.3.3 饋源安裝與波導線安裝
饋源安裝前首先要向當地政府、軍隊及電信部門報備確定天線極化方向,避免與政府通信沖突,并告知當地政府通信頻率以及設備參數,若采用垂直極化,則所有天線都采用垂直(H)極化,反之則采用水平(V)極化,不可采用其他極化方向,通過饋源壓塊固定,如圖6 所示。

圖6 天線極化調整
波導線安裝時,注意安裝極化響應,用螺栓固定,室外安裝接頭部分縫隙全部填滿硅膠,防止進水,波導線安裝時需將其固定在支架上,防止大風、地震等災害。
3.3.4 通信設備安裝
由于中繼站為無源中繼站,不需要安裝設備,僅做方位調整,大壩與廠房側饋源安裝后使用低損耗電纜連接饋源與ODU,同樣需要在接頭處灌硅膠,ODU 與IDU 采用中頻電纜連接,中頻電纜長度應符合要求,由IDU 輸出至VPN 服務器,由服務器對其數據包進行解碼,通過檢查IP 地址,分別發送到對應的設備。
在通信盤柜內安裝48 V 不間斷電源,保證在停電期間通信設備正常運行,48 V 電源電池組需保證至少5 h 的容量。
3.3.5 設備調試與試運行
天線調整在大壩與廠房設備安裝完成之后,能發送數據時,且在中繼站波導線安裝之前,使用頻譜儀確定天線信號強度,通過調整螺栓調整天線方位并固定,分別將中繼站對廠房和大壩側信號調整至最大,安裝波導電纜,全部安裝完成后,電測兩側信號,無線電信號電壓在3 V 以上,滿足通信信號強度,通過廠家對兩側IDU 設備進行內部數據設定,保證數據收發正常。
全部安裝完成后,將無線通信連接至廠房電腦,輸入win+r →CMD →pin+對側IP 地址,測試數據收發包有無丟失,并檢測信號強度與延時信息,根據信息提示判斷通信正常,連接設備,測試電話接打正常,CCTV 監控系統畫面正常,無延時,同時運行后,檢查系統連續7 d 的性能數據,以及最近3 d 每15 min 的性能數據。這些數據有利于分析微波鏈路性能的穩定性。
設備在運行期間要定期維護保養,每3 個月要對電池組進行一次充放電測試。室外的通信接頭定期檢查密封性,保證通信饋源、電纜內部干燥,定期檢查通信盤柜內部設備運行狀態,定期檢查收信電平數值,檢查報警信息等。
2021 年9 月下旬,通信系統設備安裝調試完成,并通過業主的驗收,設備使用正常,發送與接收包正常,基本無延時,2022 年4 月,天氣突變,大風9 級以上并伴隨冰雹,設備運行檢測傳輸數據收發正常,數據包無丟失,設備延時20 ms,通信傳輸裕度符合初步設計要求。
無線通信設備自投運半年以來,未發生任何中斷現象,給電站運行提供安全保證,保證了大壩與廠房之間通信正常,及時提供水位水情信息。
經過此次對通信系統的應用改造,實現了電站大壩與廠房之間的通信安全,解決了水電站運行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取得了相當的經濟效益,也避免了停機帶來的安全隱患與經濟損失,保障了業主的切身利益,對類似水電站及建筑工程存在的類似安全問題具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