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然

2月5日,頓涅茨克巴赫穆特附近,前線的烏克蘭士兵發射PzH-2000自行榴彈炮。圖/澎湃影像
當地時間2月11日,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韋爾希寧在接受俄羅斯紅星電視臺采訪時表示,俄羅斯準備與烏克蘭接觸,在“不應有任何先決條件”并“根據現狀”的情況下開始對話。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顧問波多利亞克當天回應稱,只有烏克蘭取得勝利才能結束戰爭。
在俄烏沖突持續一周年之際,韋爾希寧的言論被國際社會視為一種積極信號。他的說法并不新鮮。2022年11月,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提出“俄羅斯撤軍并賠償損失”的談判先決條件后,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格魯什科就曾說,談判需要“無先決條件”和“基于現實”。但這一次,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總干事科爾圖諾夫指出,俄方展現了更強的談判意愿。
2022年2月24日沖突升級后,俄烏雙方曾于3月初在白俄羅斯和土耳其展開一系列對話,觸及烏克蘭永久中立、國際安全保障、雙邊元首會晤等一系列關鍵議程。4月后,涉及殺害平民的“布查事件”和馬里烏波爾慘烈的圍城戰,及其背后反映出的雙方強烈的“以戰爭取勝”的意愿,最終導致會晤未能繼續。科爾圖諾夫強調,目前雙方很難回到“伊斯坦布爾時刻”,但可以先建立起更穩固的溝通渠道,包括在沒有停火、繼續沖突的背景下保持交流。
某種意義上說,俄烏已經開始“邊打邊談”。近期雙方在土耳其進行了多輪有關交換戰俘的談判。在非官方渠道,俄烏政策界人士一直就和平談判的“技術性問題”保持交流。在科爾圖諾夫看來,下一步的目標,就是將對“小問題”的討論逐漸擴展到對“大問題”的討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11日,美國前駐烏克蘭大使威廉·泰勒也撰文支持“邊打邊談”。泰勒指出,在歐美政策界,推遲談判的主張無非是希望“直到俄羅斯被擊敗或被徹底削弱后”再展開對話,但延長戰爭可能進一步損害烏克蘭的經濟基礎,并削弱西方世界公眾對軍事援助的熱情。此外,“烏軍能否迫使俄羅斯離開被占土地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歐美不推動談判,最終換來的未必是俄羅斯的潰敗,而是“毀滅性的長期戰爭”。
因此,泰勒認為,西方世界可以在支持烏克蘭的同時,與俄羅斯就地區戰略問題、歐洲安全秩序展開對話。他希望通過“邊談邊打”建立一種“和平選項”,向俄羅斯政府發布明確信號:俄方可以通過外交途徑而非戰爭,以解決自己的合理安全關切。
不過,雖然科爾圖諾夫和泰勒都提到“邊談邊打”的談判內容可以包括軍事降級、約定不攻擊民用目標等,但這僅僅意味著限制戰爭手段,而非縮小沖突規模。相反,西方軍事分析人士多認為,如果俄羅斯想在沖突升級一周年之際,于頓巴斯戰場取得決定性突破,就必須擴大進攻規模,建立新的戰線,以掌握主動權。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研究員邁克爾·克拉克近日預測稱,在該戰略目標驅使下,俄軍可能進一步加強對烏克蘭首都基輔的攻擊,甚至試圖“將兵力從第聶伯河推進至基輔郊外”,因為這是逼迫烏軍從東線戰場轉移其軍事主力的最好方案。
截至2月14日,俄軍仍在努力完成對烏克蘭頓涅茨克州東北重鎮巴赫穆特的合圍,并在頓涅茨克南線組織新攻勢。1月中旬,俄軍占領距巴赫穆特18公里的小鎮索萊達爾后,激戰近一月,仍未切斷巴赫穆特守軍的對外通道。西方情報機構認為,俄軍推進速度低于預期。
此外,俄羅斯空軍和海軍2月10日到11日對烏克蘭南部各主要城市基礎設施進行了空襲及無人機、無人艇攻擊。其中,俄軍無人艇首次參戰,破壞了敖德薩州的一座公路鐵路橋。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對澤連斯基近日訪問歐洲、推動西方援助先進戰斗機的回應。
另一邊,烏軍也在籌劃反擊。對烏克蘭政府而言,如果不對即將投入戰場的西方援助坦克“善加利用”,就很難指望更多、更升級的軍事援助,特別是在澤連斯基訪問歐洲主要國家時提出的戰機援助。烏軍消息人士稱,將基于西方先進坦克組建新的師級戰斗群,投入頓巴斯決戰。考慮到雙方都仍有強烈的“戰場取勝”意愿,能否“邊談”還打著問號,而“邊打”的過程仍將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