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鋮
一個嬌小可愛的女孩,操縱著大國重器“大灣區號”盾構機馳騁于百米海底,在我國最深的海底隧道——珠江口隧道,以每天12至16米的速度向虎門方向掘進。
掘過了淤泥層、沙層,再到上軟下硬層,這個名叫楊涔的女孩雖然才24歲,卻已是一名老司機,也是目前全國最年輕的大直徑盾構女主司機。
潛江入海,不負熱愛,楊涔這個小女孩駕馭著盾構機這條“地下蛟龍”,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閃耀青春。
楊涔雖是女孩,卻對機械很感興趣。2016年7月高考后,她進入當地一所高校的自動化專業讀書。
2020年6月,畢業之際,楊涔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中鐵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聘信息,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前去應聘。也許是一種緣分,她很幸運地被錄取了,入職培訓期間,楊涔認識了當前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領域的主流高新技術裝備——盾構機。
盾構機被稱為“世界工程機械之王”,使用盾構機操作,施工速度是傳統鉆爆法的5倍甚至10倍。
一臺盾構機的零部件多達5萬個,集液壓、機械、電氣、流體、環流5大系統30余個子系統于一身,而駕馭它的就是盾構主司機。
從那時起,成為一名盾構主司機便成了楊涔的夢想。因職業的特殊性,工程施工行業的女性職工很少,當時中鐵隧道集團也沒有盾構女主司機。
一個柔弱的姑娘如何駕馭這個龐然大物?自信滿滿的她毛遂自薦,“我特別喜歡這種能夠實際動手的工作,所以很希望能在這個崗位上鍛煉。”
經過一番爭取,2020年7月,楊涔如愿被分配到當時國內在建最大直徑鐵路盾構隧道——佛莞城際鐵路3標項目見習。
這是楊涔第一次有機會親眼看到大直徑盾構機,既激動又興奮。報到前一晚,她只睡了三四個小時,大清早就起床,整裝待發。然而,遺憾的是,楊涔興沖沖地趕到項目現場時,發現工程已處于收尾狀態,佛莞3標的盾構機被調去了其他項目。


楊涔與同事


楊涔在主機室操控盾構機
“擦肩而過”的遺憾,讓楊涔對神秘的盾構機更加向往。集團開展導師帶徒活動時,她拜前輩任朋靜為師。任師傅是一名老盾構主司機,已在這個崗位上工作10余年。一開始,任師傅對楊涔并不認可,認為小女孩怎么能干大男人的活兒,只不過圖個新鮮罷了。
楊涔心里明白,當時隧道內的工作環境和條件極其惡劣,連衛生間都沒有,里面干活的都是清一色男職工,幾乎不讓女職工進去。
楊涔并沒有就此退縮,跟在任師傅后面學知識,寸步不離。有同事開玩笑說:“任師傅,你的這條‘小尾巴’不知能不能堅持一個月。”任師傅沒說什么,他和大家一樣,就等著這個小姑娘知難而退。
盾構機穿行地下,操作人員不僅要克服潮濕、噪音大和粉塵多的作業環境,還要忍受異常的悶熱。楊涔跟著任師傅攀上爬下,汗流浹背,到了飯點也顧不上歇一歇,餓了就從口袋里掏出冷饅頭啃幾口。“小楊,喝口水,饅頭干巴巴的。”任師傅有些心疼這個“傻徒弟”,遞上一瓶水。
“師傅,我不喝了,少跑廁所。”楊涔憨憨地笑著,硬是把一大口饅頭咽了下去。任師傅不禁紅了眼眶,沒想到眼前的這個小丫頭居然這么倔強。
其實,很多人都想不到,楊涔對自己有多狠,為了不出隧道上廁所,她使出了“尿不濕絕招”,而這個秘密,只有媽媽知道。
楊涔的媽媽也是在給女兒整理行李時發現的這個秘密,之前只聽說過隧道工作十分辛苦,但她沒想到,女兒居然需要穿尿不濕干活。“這么悶熱的環境,你怎么受得了?別悶出病來了。”媽媽的心疼,楊涔無言以對,只能盡量多給她打電話,讓她寬心。
楊涔的執著,終于感動了任師傅,他堅信楊涔以后會是一名出色的盾構女主司機,并把操作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她。
也是在那段時間,楊涔從任師傅那里知道了更多關于盾構機的故事。早在20年前,我國還造不出屬于自己的盾構機,2000年前后,德國的盾構機登陸廣州,每次德國專家過來保養維修,都不允許中方的工作人員在場。2008年,我國研制出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復合盾構機,至今,已生產出世界首臺馬蹄形盾構機和世界最大矩形盾構機,而我國的盾構機也早已被世界認可,遠銷30多個國家,占據全球百分之七八十的市場,有人稱之為“爭氣機”。
2020年10月,因工作表現出色,楊涔有機會跟著師傅們一起調到深江鐵路2標工作。在這里,她有幸參與“大灣區號”盾構機的組裝工作。
這是楊涔第一次親眼見到如此龐大的“鋼鐵巨龍”,“大灣區號”盾構機長135米,重3150噸,刀盤直徑13.32米,面對成千上萬個需要組裝的零部件,她有點不自信,任師傅鼓勵她說:“你不是成天想著組裝盾構機嗎?可不能‘葉公好龍’啊,大膽試一試。”
施工現場,有工友半開玩笑地說:“小姑娘,你趕緊回辦公室或換份工作吧,工地不是你待的地方,過幾天你就曬黑了,到時候可別哭鼻子。”楊涔只是笑笑,用實際行動作出響亮的“回答”:她每天天不亮就到物資倉庫,研究當天組裝所需的部件,然后頂著烈日跟著叉車、吊車把零件倒運到組裝場地,主動爬到設備上掛鉤、拉倒鏈……
盾構機內部深長開闊,分布著眾多精密線路,走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座機械城堡中,很容易磕磕碰碰。在這里面摸爬滾打,楊涔臉上滿是汗水和油污,身上到處是淤青,經常是舊傷沒好又添新傷。而她頭上的安全帽,沒戴幾天就被撞得坑坑洼洼。
經歷了兩個多月夜以繼日的奮戰,“大灣區號”盾構機終于組裝完成,看到刀盤轉動的那一刻,楊涔忍不住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2021年12月,楊涔以優異的成績成功競聘上盾構主司機崗位。
夢想成真不是終點,而是負重前行的起點。15平方米的盾構機駕駛室里,有200多個按鈕、9塊屏幕,還有各類通話器,閃爍的指示燈讓人目不暇接,楊涔必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應變和處置,確保工程順利進行。
“大灣區號”有著特殊使命。2020年7月,深江鐵路珠江口隧道開工建設,這是珠江入海口的一項超級工程,是目前最大水壓、最大埋深的海底隧道工程 ,全長13.69公里,水下最大埋深115米,相當于39層樓高。
超級工程需要超級裝備,“大灣區號”盾構機針對隧道海域的水壓環境,配備了超高承壓密封系統,為國內承壓能力最高的盾構機。施工過程中,兩臺盾構機在珠江口海域水下相向掘進,最終在海底實現精準對接,這猶如在大海中穿針引線,對盾構機掘進過程中的動態控制要求極為苛刻,施工難度全世界罕見。
操作著如此精密的大國重器,掌控著海底隧道工程的前進方向,父母為女兒感到驕傲。然而,驕傲背后,是他們無盡的擔憂和牽掛。
有一次,楊涔深夜11點下班,累得澡都沒洗,倒頭就睡,媽媽知道女兒今天會晚下班,從晚上10點開始發微信、打電話,卻始終沒得到回音,嚇得一整晚都沒睡著。輾轉反側之際,她催促丈夫買機票,非要立馬飛到女兒身邊不可,最終被丈夫勸住了。
次日凌晨5點多,楊涔迷迷糊糊醒來,給父母回了電話,父母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說到底,楊涔畢竟是個女生,在隧道里工作,整天面對冰冷而壓抑的重工機械,身體和心理都備受挑戰,一點都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
2022年8月,臺風“馬鞍”來襲,所有漁船回港避風,很多相關作業也都停止。“臺風來了,要撤離,但必須有一個主司機在里面。”在和媽媽的通話中,楊涔強作鎮定,她知道,自己這次肯定要沖鋒在前。媽媽沒有勸阻,再多的囑咐都顯得蒼白,只是不停地說,等回到宿舍,一定要打電話報平安。“我先出發了,等一會兒給你打電話。”楊涔放下電話,穿上藍色工作服就奔赴一線了。
其實,像這樣的危險情況,楊涔遇到過很多次。親人的牽掛,是她的動力,讓她駕馭著這臺鋼鐵巨獸,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以一往無前的姿態前進!
2022年中秋,楊涔說好回家過節,媽媽特意做了一大桌子菜,當然少不了女兒最喜歡吃的漿面條。漿面條做工繁雜,媽媽一大早就起來忙活,誰知面條做好了,女兒還沒回來。原來,有個新同事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難,楊涔留下來幫忙了。
“爸媽,你們先吃,別等我,我馬上就回家。”結果父母一等就是3個小時。
一晃,楊涔已入行兩年,過硬的技術和敬業的精神,讓很多人對楊涔刮目相看,甚至肅然起敬,大家對她的稱呼,不知什么時候開始從“小楊”變成了“楊老師”。
而今,選擇工科的女生已不在少數,隧道里的女性職工也多了起來,盾構機的施工環境也比以前好很多,不僅有了衛生間,還有了休息區域。楊涔向父母這樣形容:“我現在能邊喝咖啡邊駕駛了。”
隧道盾構段預計2023年10月貫通,深江鐵路建成通車后,深圳、東莞、廣州、中山、江門,五座大灣區城市將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實現深圳前海自貿區與廣州南沙自貿區半小時高鐵互聯互通。
楊涔早就想好了,等到“出洞”那一天,她一定要舉起五星紅旗,讓它在這個值得自己“炫耀一輩子”的工程上空高高飄揚。到時還要帶父母來坐一趟深江高鐵,因為這是他們的女兒流過汗、拼過命的地方。
從來沒有了不起的職業,只有了不起的匠心。楊涔很自豪,有幸見證并參與這一世紀工程。誰說女子不如男?她這個小女子照樣可以駕駛我國自主研發的盾構機,穿山掘地、跨江越海,以時間折疊空間,讓千里之遙只在朝夕。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