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鄭躍東
面對城市公交(地面公交)客流大幅下滑,全國各地公交在艱難前行中千方百計進行改革轉型,共克時艱,但傳統公交崗位人員過剩、專業人才短缺的困境,制約了地面公交的轉型發展。重慶公交對此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積極解決困境難題,使企業渡過難關,步入良性發展之路。
目前,隨著各地軌道交通的大力推進,對地面公交客流造成了最直接的沖擊,再加上私家車的增長和網約車的增加,以及市民出行方式發生較大變化和許多城市工業園區、開發區企業停擺造成從業人員大幅減少,致使地面公交客流銳減,經營受到了極大影響。各地政府紛紛收緊財政補貼政策,加強對公交改革、減員減車增效的要求,地面公交企業經營壓力空前增大。
傳統公交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員眾多(每輛公交車要配備2 名駕駛員、2 名售票員,以及相應的保修人員、后勤管理人員),普遍年齡較大(如重慶公交26000 多職工,平均年齡已超過41 歲),學歷、技能水平普遍不高。由于客流的大幅下滑,減車、減班次成為公交普遍做法,必然造成傳統崗位如維修、輔助工種、甚至駕駛員崗位的減員,而公交職工的年齡、技能特點使減員壓力特別大,企業穩定壓力和矛盾非常突出。
公交企業必須積極采用信息技術、智能管理、新能源汽車技術等為經營賦能,降低經營成本,在面臨減員的情況下,還得大力引進專業人才,形成了較大的管理困境,亟需得到解決。
(1)城市公交屬于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駕駛員、保修工、調度員、售票員、各類輔助工、管理人員等是個較大群體。公交企業管理人員多從運營生產崗位實踐工作中來,缺乏系統性專業性的培訓學習,在企業轉型改革中,這部分干部職工的分流轉崗存在較大困難,影響企業穩定,制約了企業減員分流工作的大力推進,形成傳統崗位人員過剩現象。
(2)隨著新能源客車的逐步推廣、大數據分析和智能調度的運用、5G 安全視頻監控的普及,這一系列措施在大多數公交企業推行,必然帶來傳統崗位人員的過剩,專業技術人員不足,這也是當前公交企業特別是地面公交企業普遍感到頭痛的問題。
(3)由于大多數公交企業工資水平長期低于當地社會水平,勞動強度高,安全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長,普遍存在著公交駕駛員缺員情況。社會對公交企業認同度不高,吸引力不足,造成傳統公交企業專業人才短缺、斷代嚴重,制約了公交改革發展。
(4)一些公交企業及時發現了目前的困難,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大力加強職業崗位培訓,大力培養企業內訓師資,選拔部分有一定崗位技能、具有較高學歷水平的職工進行內部人才培養,但這種方式存在培養時間長、成效慢、缺乏專業水平高的師資等困難,無法短時間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
(5)部分公交企業也加大了社會招聘力度。但考慮到開出的工資水平與原有崗位工資水平的平衡等因素,工資增幅不能太大,又想招聘到現實亟需的專業人才,招聘結果普遍不理想。
地面公交客流下降已是一個長期趨勢性現象,公交企業必須走“既找市長又找市場”的轉型發展之路,運用科技力量助力公交發展,解決好傳統崗位人員過剩與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
(1)統籌好傳統崗位的減員分流與人才引進問題。減員分流一直是企業最頭痛的事情,因為涉及面大,各種因素復雜,更牽涉到社會穩定問題,不少企業不到萬不得已,很少采取這樣的措施。但公交企業面對當前的形勢,又不得不走出這一步。
傳統崗位人員年齡一般較大,崗位技能單一,進入社會再就業機會不多,必須充分考慮到他們的現實困難,多渠道分流,加快市場化轉型,盡可能拓展企業新業務崗位。同時對有一定技能、學歷的員工提供技能再提升的培訓機會,使其適應一些技術難度不高的新崗位。年齡較大的轉為夜間充電、值守等崗位。加大補貼力度,鼓勵年輕的員工到社會再就業等。還要做好政策宣傳,講明企業困難,解釋好“一邊減員分流、一邊招聘人才”的原因,最大限度處理好矛盾,使企業輕裝上陣,促進公交良性發展。同時,依然要加大“三項制度”改革,強化全員績效管理,健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機制,保持企業高效運行。
(2)加大職業技能提升工作力度。人才引進始終都存在人才適應性問題,公交企業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有一個過程。
必須重視人才的引進工作,但也應高度重視“本土人才”的培養問題。公交企業職工人數眾多,長期經營過程中也培養積累了大量各類人才,這些干部職工熟悉公交企業情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對公交有深厚的感情。完全可以組建具備專業水平的企業內訓師資隊伍,選拔部分有一定知識、技能基礎的人員進行系統性職業再提升培訓,充實到基礎數據收集、新能源客車維修等崗位,解決短期內新技術運用的人才問題,培養企業自己的“土專家”隊伍。
(3)隨著公交企業新技術應用的不斷增加,知識化、專業化、技能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即使是傳統的駕駛、維修崗位也要求更高的知識和技能水平,這就需要公交企業從長遠角度考慮公交后備人才的培養問題。從經濟高效的方面考慮,選擇校企定制合作模式,既解決企業招聘難又解決學生就業難問題。公交企業可以結合企業實際人才需求,與職業院校、專業高校開辦大數據分析、智能調度、新能源客車維修等專業,加強理論與企業實習相結合,培養企業長期需要的人才。
(4)采取技術協作與服務外包等方式解決亟需的專業人才短缺問題。新技術的引進給公交企業帶來的實際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在軟件應用與開發、大數據分析應用、CAN 總線數據平臺、智能設備的引進與應用等方面普遍存在人才的嚴重不足。不少公交企業采取與客車生產企業、軟件開發公司的技術協作,對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軟件開發采取外包服務等方式,解決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同時通過技術協作和外包服務,借助外力發展企業亟需技術,帶動企業本土人才的成長。
(5)加大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隨著國內科技公司的裁員,打開了公交企業吸引專業人才的大門。公交企業應本著企業所需所想,制定人才發展戰略,做好人才使用和培養規劃,拿出誠意向社會公開公平的招賢納士。在實際工作中,要解決好在崗干部職工的薪酬與招聘人才薪酬的合理邊界,既能夠招聘到適用的專業人才,又不能挫傷在崗人員的積極性,這需要企業在重視人才方面的巨大勇氣和魄力。同時,公交企業要千方百計“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增強專業人才的歸屬感、自豪感,使他們成為熱愛公交、奉獻公交的新一代。
總之,城市公交發展進入了新征程,面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如何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關鍵在技術、管理、運營模式的創新,歸根結底在于人的進步和發展,因此,妥善處理好當前傳統公交崗位人員過剩與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推進公交企業轉型發展,已是刻不容緩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