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珠海市人大常委會把人大財經監督工作融入市委中心工作和全市發展大局中研究、謀劃和推進,堅持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堅持“法定動作規范、常規動作做實、自選動作創新”,積極推進經濟立法,不斷加強經濟工作監督,逐步深化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著力增強人大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實效。
創新立法選題機制。常委會推動構建多層次經濟法規體系,圍繞經濟功能區、產業園區、專業園區、特色園區立法;圍繞主導產業、產業鏈及產業鏈的具體環節立法;圍繞產業應用場景立法,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采用“小切口”立法方式,運用特區立法變通功能,破解產業發展痛點難點問題。
創新法規初審機制。為加快推進經濟立法,常委會探索建立提前介入法規起草階段的初審模式。以人大為主導組織調研學習先進地區好經驗好做法,廣泛聽取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提出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立法初審意見。
創新執法檢查機制。常委會以“市區聯動、政企聯動、線上線下聯動”模式開展執法檢查,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檢查格局,以邊查邊改邊督促推動政府相關部門妥善解決企業訴求、加強制度建設。
拓展審查監督工作重點,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常委會深化拓展預算審查監督工作,印發了預算審查監督的工作方案,建立了“四上四下四反饋”的預算審查監督工作制度。將預算審查監督工作分為審查準備、專題審議、初步審查、大會審查四個階段,全過程堅持人大代表在預算審查監督中的主體地位,兼顧廣泛聯系和重點聽取。工作制度突出體現了“三全”:一是監督主體全,在預算審查監督工作全過程各環節充分聽取各級人大代表、往屆人大代表、片區群眾、專家智庫等社會各界意見建議;二是監督方式全,綜合運用代表視察、座談討論、現場調研、聽取報告等監督方式,為大會審查批準預算奠定堅實基礎;三是監督鏈條全,以“代表履職、群眾參與、專業咨詢、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多方協調、聯網監督”為依托,形成四個意見建議“收集、處理、反饋”的閉環,最大限度吸納民意、匯集民智。
加強政府債務審查監督,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與計劃、預算的審查監督相結合,與日常監督相結合,強化對政府債務的審查監督,督促政府規范債務管理,防范債務風險。
匯聚人大審計監督合力,同頻共振提升整改實效。一是共同商議重點審計監督事項。推動審計年度項目計劃與常委會監督工作計劃有機銜接。二是共同推進審計查出問題整改。自2022年起,連續開展審計查出突出問題整改情況審前代表專題詢問,組織財經委委員、財經監督特邀代表,面對面向被審計單位提問和追問,推動審計查出突出問題真改實改。三是共同推動審計監督成果運用。
建立績效預算聯動機制。推動政府進行績效預算改革。建立跨部門事前績效評估聯動機制,對投資額在500萬以上的重大政策和項目,在立項前逐個進行事前績效評估。同時,向事前拓展人大績效監督,定期聽取政府事前績效評估工作的報告。
強化事后績效評價監督。每年聽取和審議政府有關財政資金績效管理情況的報告,同時以人大為主體,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專項資金績效評價。
強化制度建設,著力夯實監督基礎。常委會制定出臺珠海市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的決定和五年規劃,進一步健全報告制度、改進報告工作。
監督端口前移,提前介入報告起草。緊扣人大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的職責定位,在政府報告起草前,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的工作聯系溝通協調,明確報告重點,提高報告質量。
加強審后跟蹤,打造監督工作閉環。常委會審議后,督辦常委會審議意見落實,對一些具有普遍性、長期沒有 解決的突出問題、典型案例開展跟蹤監督,推進問題整改。
完善系統模塊,數據賦能提升質效。在監督系統中充實涵蓋四大類國有資產的數據基礎,為人大精準高效監督提供信息化支撐。
為適應新形勢下加強經濟工作監督的要求,常委會在找準監督內容、創新監督方式、規范監督程序等方面持續發力,以經濟監督實效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包括:強化計劃審查監督,定期召開經濟形勢分析會;開展推動珠海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情況專項監督;聚集產業發展,深入開展專項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