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黨研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每當《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被唱響時,你的腦海里是否也會浮現出一個抗日小英雄的形象?自古英雄出少年。回顧歷史,許多少年英雄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就有這樣一個女孩,經受住了戰爭的考驗和血與火的洗禮,將短暫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15 歲。她的名字叫高大正。
高大正,1925年出生在河北省任丘縣(今任丘市)大江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因她生于正月,父母便給她取名“大正”。孩童時期的高大正,經常聽父親講古代的英雄故事,這些英雄的愛國精神在她幼小的心靈深深地扎下了根。
抗日戰爭時期,高大正的大哥任中共任丘縣某區區委書記,經常和干部們到家里開會。1938年,大正的母親當上大江村第一任婦救會主任。家庭的熏陶使得高大正受到感染,才13 歲的她整天跑前跑后,幫著開展工作。干部們來她家開會,她燒水、做飯、放哨、送情報,樣樣能干,人們都親切地稱她“小主任”。
1940年,懷著對抗日工作的高度熱情,高大正反復找到縣、區抗日干部,迫切要求參加革命工作。當年9月,她終于得到縣委同意,被委派到二區工作。
9月14日是高大正到二區工作的第三天。這天,她正與10 余名區干部在大唐頭村開會,突然被敵人包圍。高大正與一位姓柴的女干部被俘,被押到鄚州據點。
高大正一進據點,就知道敵人不會善罷甘休,便和姓柴的同伴約定:不吃敵人一口飯,不喝敵人一口水,進行絕食斗爭。兩天以后,她們被帶進審訊室。敵人故意擺上水果和各式各樣的糕點,還端來熱氣騰騰的水餃。日軍隊長小久保見高大正歲數小,先用好吃的食物引誘她,高大正連看也不看。可是,那個姓柴的婦女卻餓得受不住了,端起一碗水餃狼吞虎咽地大吃起來,小久保的臉上露出得意的奸笑。看著姓柴的這副丑態和敵人狂妄的樣子,高大正再也壓不住心中怒火。她猛地向前走了幾步,一把掀翻了桌子,頓時杯盤滿地。
9月18日,日軍在鄚州據點外面設了刑場,要殺害高大正。敵人想殺一儆百,特意押來數百名群眾圍觀。高大正被帶出據點以后,敵人粗暴地將她推到一個土坑前面。小久保瞪著血紅的眼珠,狂吼道:“你不怕死?”高大正語氣十分堅定:“怕死?怕死就不抗日!”她又對在場的群眾們說:“鄉親們,日偽漢奸快完蛋了,我們要斗爭到底!”高大正終被敵人用刺刀殺害。
高大正犧牲后,中共任丘縣委為她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稱頌她“堅貞不屈,正義永在,浩氣長存”。
據不完全統計,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河北省正式批準在冊的少年烈士有7593 名,其中18 歲以內的有4244 名,年紀最小的犧牲時只有8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