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楠楠,張瀟月,車欣欣
(東北財經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5)
“十四五”時期,“雙碳”工作成為我國必須著手推進的重點內容。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力爭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碳交易作為一種公認的、更具經濟效率的手段運用市場機制解決環境問題,目前我國企業碳排放約束趨于成熟,但個人碳排放限制相對缺失;同時,個人碳減排激勵來源以政府開支和社會捐贈為主,缺乏可持續性,探索具有長遠意義的個人碳交易機制已成為一項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本研究重點在設計一套標準的個人碳交易機制,以豐富和充實個人碳交易理論,為個人碳交易的全方位實施提供支撐和理論依據。
個人碳交易理論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個人碳交易內涵研究、個人碳交易標準和方案研究、個人碳交易實施問題研究。Fleming首先提出個人碳交易的概念,他認為政府部門應該先設定一個合理的碳減排目標并將其分配給消費者,讓每個消費者獲得一定的碳排放權,通過市場交易機制促使消費者主動參與到減排中,變被動為主動。
目前主流的關于個人碳交易的方案包括三種:個人碳配額標準、可交易的能源配額方案和上限與共享方案。Hillman首次提出個人碳配額方案,即每個人都可以免費獲得相同數量的碳配額供交易(未成年人只擁有部分配額),其中碳配額逐年遞減,覆蓋到私人交通與家庭能源領域。學者Fleming于1997年提出可交易的能源配額方案除了交通和家庭能源消費外還覆蓋到了個人航空旅行領域。2010年Fawcett等提出了上限與共享方案,該方案創新提出,個人在購買能源商品或服務時可以不支付相應的碳排放權證書,而是通過第三方中介機構如銀行等將其碳排放權證書出售給企業獲得額外的經濟利益。這樣做既對消費者進行了補貼,又給企業碳排放權證書買賣提供了市場基礎。總結來看,上述三種個人碳交易方案的主要目標基本一致,旨在通過加強對下游消費者的管理來引導其改變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從而實現碳排放總量的控制。
個人碳交易實施過程尤為重要,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討論政策實施的公平、效率和效果、碳配額的分配問題、實施成本以及公眾接受意愿等。公平、效率、效果問題是衡量環境政策工具的三大準則。Thumim& White研究發現個人碳交易能夠使財富由高收入群體向低收入群體轉移。范進等通過數學建模的方法論證了每個消費者的初始消費排放權數量應該相等。王善勇等構建了個人碳交易體系下消費者能源消費效用優化模型和福利變化測度模型,實證結果表明高污染者會向低污染者補貼,有助于促進社會公平。目前關于碳配額的分配主要有政府免費分配和向政府購買,大多數學者傾向于免費分配。Fawceet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相等的碳排放權、分配相同的碳配額。關于實施成本,學者普遍認為個人碳交易實施成本較高。Low認為影響個人碳交易的社會接受性包括個人信念、個人環境責任感和個人的看法。Howell的受訪對象認為個人碳交易在公平性和有效性方面要優于碳稅。
通過分析目前較為成熟的碳排放約束及碳減排鼓勵的模式得知,個人碳減排既要借鑒企業碳減排的經驗,同時也需要最大程度激發個人的低碳意識和主動減排的決心,同時適當發揮個人碳排放權的經濟價值。因此,個人碳減排既要對個人形成一定的約束,又要給予充足的鼓勵;既要有政府的大力宣傳和支持,又要與互聯網企業進行多方合作進行用戶引流,政企合作共同建立一個多方聯通、較為統一的碳減排計量標準并打造收集和轉化的平臺,形成較為合理的應用模式。
個人碳賬戶參與碳交易的統一平臺構建:本研究擬采用搭建平臺的方式進行用戶碳排放數據收集、整理、分析。建立個人碳賬戶,根據個人碳排放數據由平臺定期更新個人碳配額。平臺定期匯總用戶的碳減排量,積累夠一定額度之后轉化為企業的碳排放權,統一售賣給企業或進行碳排放權期貨交易,達成交易后會借鑒碳普惠的激勵機制回饋給用戶相應的獎勵。
該專門用于測算用戶碳行為的平臺為每個用戶建立碳賬戶,以平臺為媒介實現用戶個人碳行為的收集與數據轉化,為實現個人碳排放權交易搭建一個橋梁。平臺能夠展示用戶的歷史數據、用戶富余碳排放權排名等,讓用戶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個人對整個社會碳減排所做的貢獻,激發個人的社會責任感和碳減排的潛能,增強用戶粘性,鼓勵用戶逐步適應低碳生活。
3.1.1 平臺提供的主要功能
第一,個人碳賬戶的構建。本項目旨在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碳排放數據記錄平臺,打破地域和平臺限制,整合所有用戶的碳排放數額,為個人制定合理的碳配額,形成一個基層數據庫?;诖?,平臺能夠直觀地看到個人碳排放數額,進行不同人群之間的碳排放額的橫向對比,以及不同時間的縱向對比,并能夠以該碳賬戶作為參考進行碳普惠和碳期貨的交易。
第二,數據收集與量化。平臺依據消費記錄和運動記錄等進行個人碳排放數據的收集,之后基于排放因子法進行碳核算,將個人碳排放數據轉化成個人碳排放權,將參差不齊的碳排放數據轉化為統一直觀的碳排放額數據,使用戶能夠清晰地認識到本時期已發生的碳排放,以及與碳配額之間的差距,達到有意識控制自己的碳排放行為,形成自我約束的效果。
第三,交易運行。本平臺將作為碳交易的媒介,促成個人碳排放權進入碳市場達成交易。平臺給個人制定碳排放限額,使個人碳排放權達到碳交易的基本要求。參照個人碳排放權進入期貨市場的做法,將平臺收集個人碳排放權統一轉化為可進行交易的企業碳排放權,使個人碳排放權能夠進入市場進行正常交易,交易達成后,平臺會給予用戶相應的獎勵,增強用戶參與感和滿足感。
3.1.2 平臺提供的輔助功能
第一,碳排放相關知識普及。本項目預計開發國家碳排放政策解讀、個人碳減排在碳排放總量中的占比及減排潛力、碳減排小妙招、國家碳市場科普、碳期貨交易流程等,幫助公眾更好了解國家碳排放體系,增進主動碳減排意識。
第二,平臺社交激勵功能。平臺將開設諸如用戶碳減排排行榜、國家減碳政策與實踐知識問答,好友碳減排行為展示等能夠激發用戶廣泛參與且帶有一定社交屬性的活動,增加碳減排的趣味性和用戶持續下去的動力,同時也能讓更多人了解并參與到碳減排活動中。
第三,碳減排志愿活動。平臺將組織開展一些公益活動,讓用戶從低碳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宣傳者,如低碳妙招分享會、社區低碳行為監督者等活動,進一步增強用戶的責任感,同時也能產生一定的號召力,呼吁更多人投入到碳減排行為中。
3.2.1 賬戶開通
用戶在手機上下載本平臺即可建立個人碳賬戶記錄個人碳排放額、積累個人碳排放權。用戶需允許平臺通過綁定手機號/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平臺的形式讀取個人的消費記錄和運動記錄。平臺在構建之初便會注重保護用戶的隱私安全,通過購買隱私保護程序、設置加密模式等形式防止用戶隱私泄露。
3.2.2 數據收集及量化
首先,用戶在使用初期可根據自己的碳行為習慣自主設定一個比較適合本時段的碳排放量最大值,即碳配額。使用一段時間后,平臺將根據用戶的碳行為數據為用戶個性化設定一定時期內的碳配額,用戶如果想要出售自己的碳排放權則必須低于該碳配額。預期用戶的碳排放額將會逐漸減少,碳配額也會逐漸降低,每降低一次碳配額,平臺將會給予用戶一定的獎勵。
其次,本項目將與用戶的消費渠道和運動記錄構建聯系,通過獲取用戶的消費記錄和行走步數等與個人碳排放密切相關、能夠較為準確地收集數據來檢測用戶的碳行為,盡可能做到真實有效、涵蓋范圍廣。
再次,平臺將對用戶的碳行為進行量化,轉化為更加直觀的碳排放量數值加總,并將用戶通過碳行為產生的碳排放值進行累計。低碳行為節省的碳排放額可以抵減碳排放值。本項目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等,擬基于排放因子法進行碳核算。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供的碳核算基本方程:溫室氣體(GHG)排放=活動數據(AD)×排放因子(EF)。其中,AD是導致溫室氣體排放的生產或消費活動的活動量,EF是每單位(如每公里車程、每千瓦時用電、每噸水等)活動的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為使測算方式能夠成功落地,本項目組將繼續深入研究測算流程和部分細節,并具有較強的實操信心。
最后,在每個碳排放期間結束后,將個人真實碳排放量與碳配額進行差值計算,若碳配額與真實碳排放量相減為正,則視為該用戶擁有剩余的碳排放權,可交由平臺進行統一交易。反之則無剩余可支配的碳排放權,且超出的碳排放量會直接結轉到下個月的碳排放量中,同時平臺也將給予用戶一定的警告。
3.2.3 交易運行
平臺會收集用戶自愿轉交的碳排放權,積累到一定額度后將統一轉化為企業的碳排放權并進行交易。交易路徑有兩條:一是直接售賣給有需求的企業;二是若碳排放權數值足夠大,平臺將把收集到的碳排放權投入期貨市場進行交易,并將交易結果實時反饋給用戶,支持本國碳期貨市場的同時讓更多人認知、了解碳期貨市場,促進我國的碳期貨交易的進一步普及和發展。
平臺的獎勵機制主要包含四方面。一是與企業合作交易,將個人碳排放權售賣給企業,企業反饋給用戶消費券;二是個人當期碳排放低于碳配額,或與上期相比有明顯下降,平臺會給予個人獎勵;三是平臺將根據平臺舉辦的碳減排賽事活動獎勵承諾給予參與用戶相應的物質獎勵,頒發電子證書、成就勛章等,增加用戶的榮譽感和成就感;四是當個人邀請親朋好友建立碳賬戶或參與公益活動,加入到碳減排行列中時,平臺會獎勵額外的碳排放權。
本研究解決了如下問題,包括創建碳排放量統一算法、建立有效的獎勵標準和設定合適的交易比例,從而實現個人碳賬戶交易標準。未來研究重點在于繼續推進碳交易與需求企業的對接,以及個人碳排放權向企業碳排放權的轉化。個人碳排放權體量小且不符合市場要求,難以進入市場,在我國已有的碳交易中少有先例。同時,碳配額作為碳交易的前提條件,在個人層面尚無對碳排放的限制要求,因此個人碳排放權進入碳市場受到了諸多因素的限制,必須將其進行規范與轉化。而個人碳排放權向企業碳排放權的轉化存在一定困難。對此本項目將查閱文獻資料了解轉化的具體流程和所需達到的條件,促使個人碳排放權向企業碳排放權的順利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