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奧
過節最能考驗守“節”。在傳統佳節,一旦沒有把住“廉潔關”,好節日就會變成“失節日”。因此,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在節日期間正心明道、懷德自重,多思“貪欲害”,常破“心中賊”,以內無妄思保證外無妄動,真正做到過節而不失“節”。
要慎對“節禮”管住手。我國是禮儀之邦,在節日期間走親訪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這種禮節上的你來我往能夠讓親朋好友關系更加親密和諧。但是,不能把禮尚往來變成“禮上往來”,把節日當成斂財時機,以禮品禮金禮卡禮券的形式進行權力和利益交換。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通過快遞送上的“不見面”禮物給腐敗又披上了隱形的外衣。俗話說,拿人手短。收不住手就會亂來,收了別人的好處,就要想法替人辦事。這種放任,實質是將自己的手捆在了別人的身上,被“拉下水”是早晚的事。因此,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牢記紀律紅線不可逾越、規矩底線不可觸碰,不斷提高抵制“節禮”的免疫力。
要慎對“飯局”管住嘴。應該說,在節日里,三兩個至愛親朋偶爾小聚一下屬于情理之中,只要是大眾飯館、百姓消費、自掏腰包、友情餐敘,無可厚非。但那些投桃報李的“答謝宴”“鴻門宴”,吃的已不是飯,設的往往是一個“局”。作為領導干部,手里掌握著一定的資源,擁有大小不一的公權力,所以,不是什么“飯局”都可以慨然應允、欣然赴約的。通常看,腐敗問題常常是“吃”出來的,利益交換往往躲在飯桌底下。這些年來,有的領導干部因為“飯局”不慎而埋下禍根、種下禍害,應該引以為戒。不貪“口福”,方有幸福,方可避免禍從口入。節日的飯可以吃,但要吃得干凈、吃得單純、吃得輕松、吃得清爽,決不能在吃喝中沉淪、在飯局里迷失、在推杯換盞間違紀違法。
要慎對“出行”管住腿。節日一般都會有假期,很多人會選擇攜家帶口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在異地過個不一樣的節。但不論到哪里過節,公職人員都要自行承擔所有費用,不能接受下屬和管理服務對象的任何“安排”,這是黨規黨紀明文規定的。有些人懷著僥幸心理明知故犯,以為事情發生在外地,費用也由他人代付,隱蔽性很強,出事的概率較低。事實上,任何行為都會留有痕跡,一個人什么時間在哪里活動都是有據可查的,只要監督部門發現線索,一查便知。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強化“律己則寡過”的思想,手握戒尺、行有所止,自覺把“嚴”的要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不該領的“心意”不領、不該去的地方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