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晶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心肌細胞感染病毒,造成心肌彌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癥反應過程,屬于心肌細胞感染性疾?。?]。西醫治療后多數患者可痊愈,但仍有少數患者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而死亡。為提高臨床預后,本科室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應用養心湯聯合磷酸肌酸鈉治療效果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9 月~2020 年9 月在本院病房接受治療的60 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信封法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30 例。試驗組男14 例,女16 例;年齡18~37 歲,平均年齡(22.2±3.2)歲;病程1~4 周,平均病程(2.1±0.5)周。對照組男13 例,女17 例;年齡19~38 歲,平均年齡(22.4±3.1)歲;病程1~5周,平均病程(2.2±0.4)周。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1999 年全國心肌炎心肌病專題研討會修訂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診斷參考標準》[2]中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前驅期上呼吸道感染,不同程度腹瀉,伴頭暈、惡心、周身乏力、胸悶等不適癥狀,感染3 周后出現心臟異常,第一心音減弱,舒張期奔馬律,可聞及心包摩擦音等,彩超及心臟叩診可確定心臟擴大或出現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中醫診斷標準:符合國家衛生部發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氣陰兩虛胸痹診斷標準:胸悶,心肌、胸中痹痛,惡寒、氣短,周身倦怠無力,自汗或盜汗,口干欲飲,舌質紅,苔薄,脈細數或結或代。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嚴重肝功能不全患者;②惡性腫瘤患者;③不同意參加臨床試驗患者;④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⑤近期接受過抗感染或心肌營養治療患者。
1.4 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完善相關理化檢查,監測患者每日心率、血壓、體溫等生命體征變化。通過心肌酶譜及心肌損傷標記物檢測,結合心電圖、心臟彩照等檢查明確診斷。根據內科基礎疾病對癥用藥治療。兩組均根據病情變化,應用抗感染、補液、營養心肌藥物治療。對照組在基礎治療上應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鈉(吉林英聯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5399,規格:1 g)靜點,1 g/次,2 次/d。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養心湯治療,組方:生曬參20 g、麥冬20 g、黃芪20 g、五味子15 g、山茱萸10 g、丹參15 g、酸棗仁15 g、甘松5 g、川芎15 g、炙甘草20 g。諸藥水煎至300 ml,餐前空腹溫服,1 劑/d,早晚2 次分服。兩組均連續治療7 d 為1 個療程,連續治療4 個療程。用藥期間忌食辛辣腥鮮、生冷肥甘厚味。
1.5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積分、CK-MB 及治療效果。①中醫證候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評估患者臨床體征變化情況,對患者呼吸道、消化道癥狀、胸痛、胸悶、體力及社交自理能力、舌脈改善等進行綜合性評估。②CK-MB:采用臨床生化檢測儀于治療前后測定患者CK-MB 水平。③治療效果:通過中醫證候積分及臨床體征變化情況判定治療效果。治愈:臨床體征、癥狀完全消失,心電圖及理化檢查正常,中醫證候積分改善≥75%;顯效:臨床體征、癥狀基本消失,心電圖及理化檢查基本恢復正常,中醫證候積分改善50%~74%;有效:臨床體征、癥狀顯著改善,心電圖及理化檢查一定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改善30%~49%;無效:臨床體征、癥狀及心電圖、理化檢查無改善或加重,中醫證候積分改善<30%??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試驗組中醫證候積分為(22.32±5.17)分,對照組為(22.39±4.91)分;治療后,試驗組中醫證候積分為(6.33±2.24)分,對照組為(15.26±4.22)分。治療前,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CK-MB 水平比較 治療前,試驗組CK-MB 水平為(34.42±11.25)分,對照組為(34.51±12.01)分;治療后,試驗組CK-MB 水平為(11.71±3.16)分,對照組為(19.72±4.18)分。治療前,兩組CK-MB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CK-MB 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CK-MB 水平比較(,U/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CK-MB 水平比較(,U/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2.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治愈9例,顯效11例,有效8 例,無效2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治愈1 例,顯效15 例,有效6 例,無效8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3.33%。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現代醫學對病毒性心肌炎無特效治療藥物,常規以抗感染及營養支持治療為主,以減輕心臟負荷,控制炎癥感染,結合休息及心肌營養、心肌細胞代謝和免疫功能調節為首要治療措施。單純西醫治療雖可有效控制病情,但愈后較差,復發率較高,或轉變為慢性心肌炎,對患者身體及經濟造成巨大負擔,嚴重者出現心肌細胞不可逆損害[4]。中醫將病毒性心肌炎歸屬于“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疇,歷代醫家認為本病以正氣虧虛為本,外邪趁虛而入為標,正氣耗損、營衛不充、腠理不固、邪氣內侵而邪毒留戀,耗氣傷津,久而氣滯血瘀、經脈痹阻,治則以益氣養陰,培土固元,活血通脈,養心安神為主[5-7]。
本研究辨證施用養心湯,養心湯出自明代王肯堂的《證治準繩》,書中記載該方主治“心虛血少,驚惕不寧”。方中人參益氣養陰,生津止渴,培元充營固衛,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8-12],人參的有效成分人參皂苷Rg1,可以減少缺血心肌表面鈣離子通道開放,抑制細胞內鈣離子內流及鈣離子的釋放,保護心肌,改善冠狀動脈血流狀況。五味子、酸棗仁可收斂心氣,內攝氣血。五味子的有效成分可以增強心肌細胞代謝,拮抗苯丙胺引起的心臟活性。酸棗仁的有效成分酸棗仁皂苷具有鎮靜、抗抑郁作用,還可以促進心肌細胞代謝。黃芪可升陽舉陷,補脾建中,益衛固表,增強五味子收斂之力,補氣益氣之余可治胸中宗氣下陷。配以甘松可理氣化濕,除痹止痛,開郁醒脾;川芎行氣通經,散結除痹。諸藥合用以益氣養陰、寧心安神、扶正祛邪,配合西藥治療可顯著促進心肌修復,提升機體抵抗力,有效提高預后并降低復發率[13]。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5],養心湯水煎液可以提高血漿當中6-Keto-PGF1α的含量,起到改善心肌供氧,增加冠狀動脈血供,降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調節血脂,穩定板塊,改善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癥狀。養心湯水煎液中的成分還可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提高血管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減少血栓素B2(TXB2)的生成,恢復受損心肌的修復,改善患者癥狀。
綜上所述,養心湯聯合磷酸肌酸鈉治療可顯著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臟供血功能,抑制心肌炎性反應狀態,提高心肌收縮力,緩解臨床癥狀,具有益氣養陰、扶正祛邪的功效。隨著中藥現代化的不斷進步,養心湯的研究成果逐漸深入,其應用必定會更為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