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星星,高璇怡,張曉瑜,陳 振,劉 健,吳佳瑩
(中國人民解放軍32317部隊,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2)
氣凝膠指的是多孔多功能材料,保溫隔熱性能良好,在室溫下的氣凝膠導熱系數為0.0311 W/(m·K),即便是在高溫高濕環境中,也具有0.0486 W/(m·K)的低導熱系數[1],氣凝膠具有優良的性能。氣凝膠復合材料的孔隙率比較高、導熱系數比較低等,但是抗壓性能不好[2]。為了解決力學性能比較差的問題,國內外研究人員利用添加纖維、遮光劑的方法進行改良,進一步加強復合氣凝膠材料的研發,將氣凝膠材料與其他材料合理結合,有效增強材料使用性能,彌補氣凝膠材料的不足。紙蜂窩的質量比較輕,能夠實現回收處理,屬于新型的環保材料,具有明顯的承壓、隔熱和自重輕等優勢。探討氣凝膠蜂窩板保溫材料在野外營房建設中應用,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SiO2氣凝膠:粒徑為50 μm,導熱系數為0.021 W/(m·K);聚氯乙烯塑料薄膜;擠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導熱系數為0.036 W/(m·K)。導熱系數使用熱常數分析儀實現測試[3]。
1.2.1氣凝膠蜂窩板制作的流程
通過AutoCAD繪制圖紙,實現框架平面的創建,設置為20 cm×20 cm,通過平米昂定點排布蜂窩孔,通過間隙大小的改變繪制不同孔隙率的圖紙,最終使用的圖紙孔隙率為2.5、3.5、4.0與5.0 mm。利用激光雕刻機打孔,設置氣凝膠蜂窩板骨架的切割速度為60 mm/s,激光功率20 W[4]。
1.2.2粘接工藝
使用熱熔膠槍根據一行行的間隔板涂抹熱熔膠,因為溫度降低會對熱熔膠粘接效果造成影響,可以使用單行粘接實現粘接[5]。使熱熔膠槍根據框架單行涂抹熱熔膠,在整體框架覆蓋塑料薄膜,輕按粘接處,充分粘接框架和熱熔膠;
在孔洞中倒入適量的氣凝膠,并且不同孔中氣凝膠的用量要均勻,輕微振蕩1 min后添加,直到全部孔洞氣凝膠全部填充完成[6]。在進行填充的時候要求每個蜂窩孔覆蓋并且對邊框敲擊,覆蓋氣凝膠沉淀,重復2~3次后將框架面中多余氣凝膠清理后在另外一面密封完成粘接。
1.3.1氣凝膠蜂窩板的導熱系數
不同孔隙率的骨架模型如圖1所示。制作這4種規格不同的氣凝膠蜂窩板,通過熱流技法測試導熱系數,試驗板材尺寸:20 cm×20 cm。氣凝膠蜂窩板為試驗組,XPS擠塑板為對照組。在測試過程中,每塊板材使用2組一樣測試參數[7],模型參數如表1所示。


圖1 不同孔隙率的骨架模型Fig.1 Skeleton models with different porosity

表1 模型參數Tab.1 Model parameters
1.3.2隔熱性能測試的流程
將氣凝膠蜂窩板設置到恒溫熱板中,熱板的面積設置為25 cm×24 cm,溫度設置為45 ℃,氣凝膠蜂窩板的表面不和空氣接觸[8]。在試驗過程中使用八個熱電偶對氣凝膠蜂窩板的表面溫度進行測試。利用兩個熱電偶對恒溫熱板表面溫度進行測試,通過兩個熱電偶測試恒熱板的表面溫度,根據兩個熱電偶空氣凝膠蜂窩板測試表面周圍環境溫度。為了避免外邊界輻射的影響,使用錫紙將探頭包裹[9]。
使用安捷倫數據采集儀對溫度數據進行收集,根據平板式織物保溫儀進行測試。將實驗板設置到保溫儀熱板中,設置熱板初始溫度值為 (45±0.5)℃,設置板材表面周圍的空氣溫度為(22±0.5)℃,每隔10 s都要讀取數據,30 min為一個測試時間[10]。
熱防護結構溫度根據厚度方向降低,因為蜂窩結構與機身蒙皮材料導熱系數比較大,降低了蜂窩結構與蒙皮溫度梯度,在氣凝膠隔熱材料層溫度梯度比較大。蜂窩結構能夠及時加熱到最高的溫度中,蜂窩夾芯板溫度接近于1 000 ℃。降低隔熱材料熱傳導系數,隔熱層溫度根據厚度方向線性減小,使大部分的熱量隔離在熱防護系統外部,溫度場分布如圖2所示。

圖2 溫度場分布Fig.2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通過溫度場分布圖表示,結構中金屬支架熱短路效應,機身蒙皮溫度分布并不均勻。在金屬支架和蒙皮接觸位置中,蒙皮溫度最高為313 ℃,為最低溫度的兩倍,蒙皮支架安裝孔邊緣溫度是最高的。在結構外表面,短時間內的溫度不斷上升,之后逐漸穩定。在結構內部,溫度上升比較緩慢,溫度在時間增加過程中不斷的加快,但是溫度增加速率降低[11]。
以室溫長時蠕變試驗表示,通過預緊力作用,氣凝膠能夠使出現蠕變變形行為。此時,隔熱材料蠕變變形會降低預緊力。在0.05 MPa的壓應力中,通過180 h能夠使親凝膠室溫蠕變設置為0.105%,蠕變變形如同支架初始預防開位移比較小,只是初始張開位移1.3%,如果支架施加預緊力在彈性狀態,預緊荷載降低1.3%。隔熱材蠕變變形會降低TPS裝配預緊力,只是降低1.3%。所以,氣凝膠蜂窩板室溫長時蠕變性能并不會影響到裝配完整性[12]。
在預試驗過程中,孔徑、厚度等紙蜂窩板不同,并且具有較大的,要以紙蜂窩的孔徑與厚度進行單因素的實驗。
2.3.1厚度的影響
為了對紙蜂窩厚度對導熱系數影響進行分析,保證芯紙和面紙的克重不變的情況下,對比不同厚度紙蜂窩導熱性能[13]。恒溫恒濕箱溫濕度環境設置為23 ℃、80%,孔徑設置為10 mm的紙蜂窩測試,紙蜂窩導熱系數和厚度的關系如圖3所示。

圖3 紙蜂窩導熱系數和厚度的關系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ickness of paper honeycomb
從圖3可以看出,紙蜂窩導熱系數隨厚度不斷增加而增大,也就是紙蜂窩厚度越小,紙蜂窩的隔熱性能就會越好。
2.3.2孔徑的影響
為了對孔徑是否影響到紙蜂窩導熱系數,保證面紙和芯紙的克數不發生改變,對比不同孔徑大小紙蜂窩導熱性能。在相同環境中實現測試,測試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測試結果Fig.4 Test results
從圖4可以看出,紙蜂窩導熱系數在孔徑不斷增加的過程中也在增加。紙蜂窩孔的孔徑低,就會提高隔熱性能。與實心紙板對比,紙蜂窩nebula的干燥氣體量比較大,干燥氣體導熱系數比固體要低,具有明顯的隔熱效果。
從圖3、圖4可以看出,紙蜂窩的與一般材料的導熱規律相反[14]。出現此種情況是因為如果蜂窩孔徑小,那么內部并不會存在熱對流的情況,要忽略蜂窩孔徑中的對流傳熱效果。此時,利用蜂窩孔輻射與材料的傳熱創建紙蜂窩的傳熱;那么,蜂窩孔徑小,紙蜂窩導熱系數比較小。
保溫層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聚氨酯泡沫厚度為25~38 mm,只需要對10+10(mm)、15+10(mm)、20+10(mm)的組合結構進行測定,也就是不改變紙蜂窩厚度,氣凝膠復合材料厚度為10、15、20 mm,圖5為測試結果[15]。

圖5 測試結果Fig.5 Test results
從圖5可以看出,會不斷的增加氣凝膠紙蜂窩夾層板導熱系數,在氣凝膠厚度為10、15 mm,夾層板導熱系數比為0.03 W/(m·K),使營房建設保溫材料使用標準得到滿足。
0.021 W/(m·K)為聚氨酯泡沫材料導熱系數,但是其屬于多孔發泡型的材料,材料配比、發泡溫度等都會對聚氨酯的導熱系數造成影響,高寒地區營房環境具有較大的濕度,就會增加導熱系數。在進行施工的時候,每層的聚氨酯泡沫噴涂25~28 cm。為了使氣凝膠紙蜂窩夾層板和聚氨酯導熱性能進行對比,測定20 mm與30 mm兩種厚度材料的導熱系數,測定結果如圖6所示。

圖6 測定結果Fig.6 Measurement results
從圖6可以看出,保溫隔熱板的厚度不同,氣凝膠導熱系數低于聚氨酯。具有相同隔熱性能的時候,聚氨酯泡沫保溫層的厚度比較大,能夠利用氣凝膠蜂窩夾層復合材料設置營房空間,從而節約建筑面積。
建筑鋼結構普遍應用到高寒地區施工中,由于焊接作用環境會對鋼結構焊接質量造成影響,那么低溫焊接技術針對焊接質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19]。環境溫度影響焊接的表現為:其一,在焊接頭冷卻速度變快時,焊接冷裂紋的敏感性也會增加;其二,加劇焊接殘余應力作用;其三,降低預熱效果。熱源在低溫環境中一樣,無法使常溫焊接余熱效果得到實現。所以,極端環境下野外營房阻焊過程為:
(1)優選焊接材料。使用HW707Ni低溫焊條,此焊條為低氫鈉的低溫鋼焊條,在-70 ℃時具有良好的焊縫金屬沖擊韌性,實現全位置的焊接;
(2)焊鉗防護。通過焊接區域實現封閉區間的創建,避免大量熱量的損失。另外,利用保溫措施對韓啟平保護。在鋼結構低溫焊接施工過程中,以實際情況對焊接工藝進行評定;
(3)使用合理焊接措施。在焊接之前將油污、鐵銹和水分清除,實現短弧操作。適當加大定位焊的熱輸入,增大焊縫截面和長度,并采用與正式焊接相同的預熱條件,使焊接層間溫度進行嚴格控制。在焊接之前,焊條要通過350 ℃烘焙1 h,隨時烘焙隨時使用。加熱區域超過100 mm范圍,焊接層之間溫度比預熱溫度高[20];
(4)焊接后熱保溫。在焊接之后,實現焊接接頭的后熱保溫處理,逸出氫氣,避免溫度降速過快導致冷裂紋,適當的后熱溫度能夠使預熱溫度得到降低。
氣凝膠結合建筑節能技術,能夠不斷的發現實際使用價值,使建筑行業綠色化發展得到促進。分析了氣凝膠蜂窩板保溫材料的性能,對氣凝膠建筑材料制作工藝進行優化,提出了高寒地區營房建筑的施工措施。通過分析結果表明,能夠降低氣凝膠建筑材料工藝成本,開拓氣凝膠蜂窩板保溫材料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