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趙姍姍
技法點撥
周先慎先生在《簡筆與繁筆》一文中寫道:“看文學大師們的創作,有時用簡:惜墨如金,力求數字乃至一字傳神。有時使繁:用墨如潑,汩汩滔滔,雖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確實,一篇好文章不僅要中心突出、條理分明,還要點面結合、詳略得當,“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樣才能收到生動形象、疏密有致的表達效果。
那么,如何恰當地處理文章的詳略呢?以下三點是決定性因素:
一是文章的中心。最能表現文章中心意思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要寫得充實些、詳盡些;與表現中心意思關系不大的材料是次要材料,要寫得概括些、簡略些。比如《我與地壇》這篇課文,第一部分是“我和地壇”的故事,詳寫的是地壇之景;第二部分是“我與母親”的故事,詳寫的是母親的苦與“我”的悔。其余內容(比如“我”學寫作、小說第一次獲獎)則略寫。這里的詳略處理,是緊緊圍繞著“人應該怎樣看待生命的苦難”這一主題加以裁剪的。
二是文章的標題。標題規定了寫作范圍,更確定了寫作的重點,這是需要詳寫的部分。如朱自清的《背影》,文中兩次寫到父親過鐵道,為什么前一次詳寫、后一次略寫呢?這是因為父親買橘子時,“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而“背影”是全文線索,也是標題,所以詳寫;父親買回橘子時,“我”看到的是他的正面,所以略寫。
三是文章的體裁。記敘文主要的表達方式是記敘和描寫,有時為了把文章寫得更出彩,作者也會采用夾敘夾議的方式,但是必須“敘”詳而“議”略,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郁達夫的《江南的冬景》,針對江南冬景的總體特點——“有一種明朗的情調”,作家有簡短精要的議論(如江南大地讓人感覺到“一種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氣”“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等),而更多的文字則詳細描寫了江南的冬景之美,使這種美如在讀者眼前。
話題話題
一篇好的議論文往往是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這主要體現在論據材料的合理安排上。詳寫,是對能直接表現中心思想的、能體現時代特色的材料加以具體論述,寫得比較充分;略寫,是對雖與表現中心思想有關,但不是直接表現中心意思的材料,或不太時新的材料進行概括式的敘述。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使文章繁而不雜,層次井然,重點突出。
下面以這道作文題目及學生范文為例,請同學們展開討論。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花開有時,日落無聲。世間無數美好都在不經意間流逝,如三月的春風,五月的嫩柳,八月的丹桂,十月的冬雪。年復一年,我們收獲著、成長著,也失去著、成長著。
請擷取你成長中的一段記憶分享給大家吧。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運用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學生范本
花還在開
◎馮鳳宇
經年回眸,一些事,不需要撿拾,卻揮之不去;一些人,不需要回憶,已在心里。
——題記
冬天的寒風吹得人臉生疼,帶著落葉與塵土在窗外呼嘯而過。我們經歷過的許多事,都隨著歲月的流逝被漸漸遺忘了。那些讓人記住的,是開在記憶深處的花。
自我記事起,家中的老人就只有爺爺了,我是在爺爺身邊長大的。小時候,我每天早上都是被爺爺叫醒的,被爺爺牽著手去這里、去那里,聽爺爺給我講許多好玩兒的故事。我和爺爺相互陪伴,一起度過了兒時的每一個郁郁蔥蔥、鮮花盛開的夏天。
長大之后,我離開爺爺去外地上中學。爺爺也因年紀越來越大,需要被人照顧,搬去大伯家長住。我只有在放假的時候才能見到他。爺爺身體很好,相貌很富態。他愛書,經常會去書店看書、買書。他喜歡讀《全唐詩》,書中的好多注解,他都記得一清二楚。我有時會坐下來陪爺爺看書,和爺爺比賽“背詩”,我總是沒有爺爺背得快。
小時候,我特別愛吃糖,常常是睡著了嘴里還含著一塊糖,結果牙齒早早就被蟲蛀了,小小年紀就滿嘴壞牙。每次爺爺要領我去看牙,我都嚇得哇哇大哭,爺爺拿我沒辦法,所以一直都沒去成。后來,蛀牙越來越嚴重,我實在疼得不行了,才不得不讓爺爺領著我去看牙。每次穿過公園時,爺爺都要在那里歇一下腳,我就在一旁四處閑逛。那里種了許多花,正值夏季,花開得十分熱烈。看著那些蓬勃盛開、充滿活力的花,我和爺爺都十分喜歡。那個夏天,我們每天都會路過那個公園,路過那些花。有一次我看完牙,兩邊的臉都腫了,腫得像個大饅頭。我一邊捂著臉一邊往家走,疼得直哭。爺爺就背著手跟在我的后面走了一路,默默地嘆氣,沒有說一句話。后來我的牙治好了,但往后的每一年夏天,我都會和爺爺一起到那個公園散步,一起看那些花。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爺爺過世了。但他又好像從來都沒有和我告別,他就坐在盛夏的那一片綠色里,周圍是熱情綻放的花朵。爺爺看著那些花,我也看著那些花。
光陰無休止,那些綻放的、飄飛的、消失的,都變成了曾經;那些快樂的、悲傷的、難忘的,都化作了生命的滋味。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級中學】
眾說紛紜
董超予:本文使用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將“爺爺”帶“我”去看牙的事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將其他日常瑣事進行了略寫。運用這種寫作手法,使作文點面結合,主次分明。詳寫重點突出了爺爺對“我”的疼愛與關心,略寫部分更加豐富了爺爺的形象,詳略結合,恰到好處。以略襯詳,更加突出作文中心。
周永慧:作者以“花還在開”為題目,給人以清新之感。開篇略寫了寒冬時節“我”站在窗邊憶起從前,借以引出爺爺與“我”相伴的過往。接著詳寫了爺爺和“我”相互陪伴的美好時光,為后文描寫爺爺和花都不會在“我”的記憶中消失作了鋪墊。結尾寥寥幾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表達了“我”對爺爺深厚的感情。
張珺怡:本文的“花”有兩層含義,表意是公園中盛開的花,深意是和“我”和爺爺在一起的那些回憶。文中沒有過多表達情感的句子,字里行間卻流露出“我”對爺爺深深的思念之情。
杜青梅:作者在文中主要講述了兒時與爺爺相處的“獨家記憶”,包括爺爺每天叫“我”起床、爺爺牽著“我”的手去這里去那里、爺爺給“我”講故事……其中詳細描寫了幼時的“我”因為愛吃糖導致蛀牙,爺爺帶著“我”去看醫生,以及“我”和爺爺一起在公園散步、賞花的事情,描繪出一幅溫馨愉悅的夏日圖景。作文最后一段,作者把爺爺的離去之事一筆帶過,大抵是因悲傷而不愿過多提及。本文整體詳略得當、主次分明,這樣的寫作手法使作文中心突出,更容易讓讀者了解作者想表達的情感,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師:今天,我們通過賞析范文,學習了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寫作中能夠掌握和運用這種寫作手法,使作文有詳有略、疏密有致、中心突出。
技法點睛
文本從回憶開始寫起,描寫了成長過程中“我”與爺爺相處的一些片段,其中詳寫了爺爺帶“我”看牙及公園賞花的事,略寫了小時候“我”和爺爺相互陪伴的生活瑣事,以及長大后“我”陪爺爺讀詩等事情,繁簡適當,重點突出。詳寫和略寫相互配合,寫出了爺爺慈愛、樂觀、愛學習,以及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逐漸衰弱等特點,使爺爺的形象更加生動立體、鮮活飽滿。作者刻意將爺爺“離開之事”一筆帶過,筆墨極簡,卻表達出“我”對爺爺的深厚情感和無盡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