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彥章
(中航西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西安 710089)
現階段,我國對于民用飛機型號項目管理能力評估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定性分析而缺少基于量化指標的分析,這導致能力評估具有一定局限性?;诖?,該文通過德爾菲法以問卷形式得到影響項目管理能力的8類指標權重,采用基于層次分析法(AHP)的層次分析軟件(YAAHP)建模計算得到項目管理能力等級,并提出項目管理能力提升建議。
在以往的調查中發現,項目管理是民用飛機研制中的薄弱環節,也是導致項目研制進展滯后、質量問題頻發、成本居高不下、團隊合作不暢的關鍵因素。如果不能持續提升項目管理能力,及時解決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就很難提升民用飛機的研制質量和交付速度。在國外,許多專家對項目管理能力評估進行研究并取得諸多成果,通過繪制模型評估項目管理能力。同時,在研究成熟度模型的基礎上,不斷升級和更新出適合各行各業的項目管理能力評估模型,并通過采用相關的綜合評價方案研究民用飛機型號項目管理能力等級。但是,在國內,關于民用飛機型號項目管理能力評價的研究相對滯后,還存在較多空白,缺乏專門的評價機構,也沒有統一的解決方案和行業標準可供相關單位進行項目管理能力評估。因此,研究民用飛機型號項目管理能力評估,對國內民用飛機制造企業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
以美國項目管理解決方案公司(PMS)的五級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PMMM)為基礎,借鑒美國項目管理協會(PMI)的項目管理知識體系和SEI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框架,形成一個二維大型復雜航空產品項目管理能力評估標準。引入該評估標準對民用飛機型號項目管理能力等級進行定義,見表1。該評估標準有5個獨立等級,即初始級、簡單級、標準級、規范級、引領級。

表1 民用飛機型號項目管理能力等級
目前,用來評價項目管理能力的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綜合評價方法有因子分析法、數據包絡分析法、灰色關聯度法、綜合指數法和模糊綜合評判法等。在實際評估過程中,應綜合權衡定性與定量分析,并充分考慮客觀與主觀因素。鑒于航空產品研制是屬于制造周期長、技術要求高、費用投入巨大的綜合性產業,并需要遵循監管方要求、行業和慣例等外部眾多體系要求,本文選取AHP和德爾菲法對某型民用飛機型號項目管理能力進行評估。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將與決策相關的因素分解為目標層、準則層、方案層等層次,并據此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經決策得出定量結論的一種方法[1]。結合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邀請多名工作經驗、思路和背景不同的專家,采取征詢、總結、再反饋的方式,待專家組成員意見逐步趨于集中,最后獲得具有較高準確率的集體判斷結果[2]。
一級決策目標層為某型民用飛機型號項目管理能力評估。時間(計劃)、成本和質量是項目管理的三要素,也是作為衡量一個項目成功或失敗的關鍵指標,貫穿于項目管理始終來指導民用飛機的研制工作。所以,本文選擇計劃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這3個關鍵指標作為二級準則層指標,同時選取研制管理、溝通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風險管理和采購管理等作為二級準則層指標。因此,二級準則層為8個指標,三級方案層為表1中待評估的5個能力等級。
借助YAAHP軟件繪制結構層次模型,并自動進行計算和相關的數據分析[3]。
通過德爾菲法以問卷形式征集10位航空領域專家、學者、工程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意見,如圖1所示(由于調查問卷數量多、篇幅長,本文特意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調查問卷截圖作為示例進行說明)。由專家組成員根據其個人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對專家調查問卷的各指標進行賦值,對收集的問卷進行匯總、分析和整理,從而得到符合項目實際情況的能力評價判斷意見匯總數據,在此基礎上獲得各指標權重值。借助YAAHP軟件,參照專家判斷意見匯總數據相應的輸入數據并計算權重,生成判斷矩陣,如圖2所示(由于在YAAHP軟件中生成的矩陣較多,本文特意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矩陣截圖作為示例進行說明)。

圖1 項目管理能力評估調查問卷(示例)

圖2 影響項目管理能力的八類指標矩陣
經過對判斷矩陣的歸一化處理,計算出組內各因素相對權重,在YAAHP軟件中導出計算結果的詳細數據,如圖3所示。
圖3計算結果顯示,某型民用飛機項目管理能力處于標準級(26.56%)。評估結果體現了當前新形勢下民用飛機項目管理能力狀態的普遍情況,該決策結果與民用飛機型號項目管理方向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根據計算結果,結合民用飛機項目管理的特點,提出以下3項能力提升建議。
第一,升級,即提升項目管理整體能力等級。根據表1項目管理能力等級從三級提升到四級/五級需要改進的方向,持續進行項目管理能力薄弱環節的反復迭代和完善,進行有針對性的項目管理能力等級提升。從圖3的項目管理能力評估結果可知,三級能力權重(26.56%)和四級能力權重(24.62%)差距較小,為此通過對標國際民用飛機研制標桿企業的項目管理先進水平,以達到四級為近期能力提升目標,以努力爭取達到五級為長遠能力提升目標。

圖3 項目管理能力評估計算結果的詳細數據
第二,提質,即提升民用飛機質量水平。飛機質量形成于設計要求確定階段,質量管理應分級、分階段進行,在研制過程中不斷細化并在各個階段逐步分解,通過設計文件/數據的細節反映出來,最終落實到具體零件及其實現過程中,以便得到控制。為此,應建立自頂向下整體協調以及面向全過程的項目質量管理機制,在設計過程中,按照層級:飛機級質量→系統級質量→部件級質量→零件級質量,逐步分解質量目標,如圖4所示;在初步設計階段,細化系統級和部件級的質量要求;在詳細設計階段,全面識別部件級/零件級的質量特性。最后,制定相應的質量保證措施,并進一步將措施分解到各研制階段[4]。

圖4 民用飛機質量在不同階段的逐步細化
第三,風控,即提升民用飛機項目風險管理能力。經過建模計算,本實例項目評定的風險因素平均值為0.46。因此本項目整體風險處于中等位置,處于圖5中星標位置。在任何民用飛機工程研制項目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現不同的風險因素。本項目具有中等程度的風險,但仍在可控范圍之內?;诖?,應結合民機研制項目不同發展階段,針對項目實際情況和風險承受度,持續收集與風險變化相關的信息;進行風險識別和風險研判,制定詳細的風險管理計劃、監控計劃的落實情況;隨時評估風險管理計劃的偏離,計算風險因素的平均值,及時按照項目進展的實際情況調整項目風險管理應對措施[5]。

圖5 項目風險等級綜合評定
民用飛機全球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這同時也對民機研制單位的項目管理能力提出了越來嚴苛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AHP和德爾菲法的民用飛機型號項目管理能力評估方案,通過建模分析,給出了項目管理能力提升建議,為提升國內航空產品制造企業的項目管理能力提供了可實施性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