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智,田紅衛
(山西天地王坡煤業有限公司,山西 晉城 048021)
受采區范圍內采掘過程的影響,巷道周圍巖體發生形變,巷道噴漿段易出現大塊漿皮脫落的現象,使井下生產存在安全隱患。集中主運巷,集中輔運巷,南、北翼集中回風巷作為天地王坡煤礦的4條主要大巷,其穩定性、安全性對于煤礦正常運轉至關重要。由于王坡煤礦采區分布存在特殊性,采區范圍內受采掘動壓影響而產生不同程度的礦壓,導致巷道周圍巖體變形、底板鼓起、頂板受壓變形,噴漿巷道易出現大塊漿皮脫落現象,使井下的安全生產存在安全隱患。針對這一技術難題,以王坡煤礦集中輔運巷(8#軌膠聯巷至3215運順繞道段)為例,結合現場地質條件,分析大塊漿皮脫落原因,制定合理可行的維護方案。
1.1.1 出現大塊漿皮脫落的位置
通過對現場實際的勘查發現,從集中輔運巷3207運順到3217運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漿皮脫落現象。如圖1、圖2所示。
圖1 集中輔運巷3209段
圖2 集中輔運巷3211段
1.1.2 范圍
南北長度約為4.5 m,東西長度約為800 m,高度約為2.8 m。
主要受采掘動壓影響,漿皮脫落嚴重的巷段一側均有采掘作業點,采區回采后,遇二次來壓造成輔運巷頂板噴漿段出現裂縫,漿皮與頂板分離、脫落。
巷道維護工藝為錨網支護+U型鋼棚+噴漿,噴漿過程中如要將U型鋼棚噴平,至少需要噴射200 mm,中間的空隙直接由噴漿料填充,浪費大量的原材料,這種施工工藝在遇到二次來壓時,就會出現大塊漿皮脫落的現象。
2.1.1 電纜的防護標準
將廢舊風筒布裁切為15~20 cm寬的布條,用風筒布條纏繞在電纜上,將其完全包裹(在每處節點使用16#鐵絲捆綁固定),避免后期維護作業使將電纜外皮摩擦破損。施工過程中嚴禁生拉硬拽。
2.1.2 風水管路的防護標準
施工維護段風水管路進行防護時,維護段吊掛錨桿間距為4~6 m,最大距離不超過6 m,吊掛采用規格為MSGLW-500 22/2400的錨桿,采用Φ18×64 mm型圓環鏈條配合專用馬蹄和高強度螺栓進行拴固。管路上部整齊鋪設廢舊皮帶,施工維護作業過程中嚴禁落煤(矸)到風水管路上。
作業三腳架采用Φ76無縫鋼管焊制而成,主體由兩個三腳架平臺搭設而成,高度2 m,長度1.5 m,底寬0.6 m。頂部鋪設木板,用8#鐵絲捆綁木板。作業平臺搭設時腿要垂直有力,不得有晃動,保證牢固可靠。
平臺搭設完成后,在作業平臺上鋪設拼接3~4塊長×寬×厚=4 000 mm×400 mm×70 mm的木板,木板兩頭與平臺架之間采用8#鐵絲連接緊固,平臺四周使用金屬網,將平臺圍繞,形成保護網。(人員上下平臺使用專用樓梯,嚴禁踩著巷幫錨桿錨索攀登上下平臺。)
1)維護作業時要嚴格按施工順序執行。
2)挑頂擴幫維護段與正常巷高段銜接處不能出現網兜、傘檐等。
3)挑頂作業過程中,原有頂鋼帶、錨網可以作為下方設備、纜線和管路等的防護層,待破煤(矸)夠一排,將浮煤(矸)清理干凈,滿足永久支護時,再對報廢頂鋼帶、錨網進行拆除。嚴禁在巷道頂板未泄壓,在巷道永久支護下對頂鋼帶進行拆除[1]。另在切除錨桿、錨索過程中,要做好防護措施,避免切除過程中斷錨桿、錨索出現飛濺現象,誤傷自己和他人。
4)挑頂作業一個循環后要及時對堆積的浮煤(矸)進行清理,嚴禁影響巷道通風、車輛運行。施工作業平臺上的煤(矸)嚴禁過量堆積。
集中輔運巷挑頂維護作業期間,原有U型鋼棚補強支護作為維護期間的超前支護。維護作業期間,U型鋼棚超前支護距維護作業迎頭不得超過2 m。
1)拆除前,將棚梁用3T吊鏈或雙股8#鐵絲拴綁在金屬網上,棚梁不得少于2道,棚腿不得少于1道(棚腿已固定錨桿除外)。
2)拆除前,對棚梁頂部板梁逐架進行拆除。
3)拆除前,使用風動扳手擰開卡蘭螺絲。
4)拆除時,要有一人負責觀山支護,先對棚梁卡纜、拉桿進行拆除。
5)取下棚梁過程中,人員要配合協作。
6)拆除作業過程中,嚴禁任何非工作人員通過。
7)拆除后的U型鋼棚集中碼放,嚴禁現場亂丟、亂放。
1)架棚前,人員要站在安全地點,用長柄工具進行敲幫問頂,聽到“清脆聲”或手指有振動感方可工作。
2)將棚腿放入柱窩內,用雙股8#鐵絲把棚腿拴在幫網上,對準上梁位置,一人把腿扶好,拉桿安裝到位。
3)上棚梁時,要有一人負責觀山指揮,上梁人員要配合協作,找準棚梁位置,將棚梁放入梁腿接口處,并用雙股8#鐵絲把棚梁拴在頂網上,不得少于3道。檢查中線,合格后將兩棚腿和梁頭背緊背牢。
4)上梁時,加強對風筒、電纜線的防護,架棚工程完工后要及時對風筒、纜線進行標準化整改達標。
5)在施工中必須搭工作臺時,工作臺的腿要落在實底上,并且垂直于底板,臺面與腿的搭接要穩固可靠,平臺下人員必須站立在安全位置進行作業,如需靠近作業平臺作業,必須在告知平臺上作業人員后,方可靠近。工作臺上作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保護繩。
6)對不合格的棚子要進行處理、修復,做到幫頂緊實,拉桿齊全。
7)最后使用規格為MSGLW-500 22/2400的錨桿固定棚腿。
經研究決定,制定了新的維護工藝。首先在保證巷道的支護強度,錨網支護完成后,對裸露巷道進行初噴,初噴厚度為100 mm;隨后開始架棚,架棚完成后在鋼棚內側覆蓋一層金屬網,將頂幫背實,在U型鋼棚之間使用半圓木填充鋪平(平面朝外),覆蓋一層鋼筋網的方式作假幫、假頂,此處的施工作業為本次施工的重點,假幫假頂的設置;復噴平均厚度為50 mm,將U型鋼棚和鋼筋網完全覆蓋即可,噴射混凝土標號為C20。
第一步:超前支護。第二步:由東往西以5 m為一個循環對U型鋼棚段進行破除漿皮,并進行挑頂刷幫作業。第三步:永久支護。第四步:維護段進行初次噴漿作業。第五步:維護段架設U型鋼棚,將U型鋼棚頂幫背實,同時在鋼棚外側覆蓋一層金屬網。第六步:在U型鋼棚間做假幫假頂。第七步:復噴。第八步:清理現場施工衛生,動態達標。
集中輔運巷挑頂刷幫作業采用風鎬破煤(矸)、人工攉煤(矸)轉運無軌膠輪車的施工方法。采用單體錨桿鉆機、幫錨桿鉆機進行永久支護,架設36U型鋼棚進行補強支護。采用PS7I-J轉子式混凝土噴射機進行噴漿作業。
3.2.1 作業方式
采用掘支單行,風鎬破一排支護一排的作業方式。破煤(矸)作業沿巖層穩定頂板往下逐排破除,每次破煤(矸)1m,支護1 m。永久支護后,最小空頂距不大于0.4 m,最大空頂距不大于1.4 m。頂板破碎時,應縮小空頂距,及時打設單體錨桿對空頂區域進行控制。
3.2.2 工藝流程
1)挑頂刷幫維護作業:交接班→瓦斯檢查、安全檢查→安設工作臺→敲幫問頂→拆除U型鋼棚→風鎬破煤(矸)→敲幫問頂→永久支護→清煤(矸)→文明生產→自檢驗收[2]。
2)初噴作業:交接班→瓦斯檢查、安全檢查→敲幫問頂→噴漿防護、準備→噴漿作業→清理底料→文明生產→自檢驗收。
3)架棚作業:交接班→瓦斯檢查、安全檢查→安設工作臺→架設U型鋼棚→文明生產→自檢驗收。
4)假幫假頂作業:交接班→瓦斯檢查、安全檢查→安設工作臺→架設假幫假頂→文明生產→自檢驗收。
5)復噴作業:交接班→瓦斯檢查、安全檢查→噴漿準備→噴漿作業→清理底料→文明生產→自檢驗收。
巷道擴幫、挑頂維護后,進行支護作業(按巷道維護安全技術措施進行施工作業),支護完成后對巷道進行初噴作業。
1)噴漿時必須拉線作業,以保證噴漿面平整度。
2)盡早封閉裸露煤體(圍巖),限制煤體(圍巖)變形,提高煤體(圍巖)自身承載能力。
3)噴射材料包括以下幾種。①水泥: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標號為42.5#(過期、受潮結塊或混合的水泥均不得使用。)②砂子:采用堅硬耐久的中砂或粗砂,細度模數應大于2.5,含水率控制在5%~7%,含泥量不得大于3%。③石子:采用堅硬耐久的卵石或碎石,粒徑不應大于15 mm。④水:混合水中不應含有影響水泥正常凝結與硬化的有害物質。⑤速凝劑:正常情況下,為水泥重量的2.5%~4.0%。⑥配合比:由于噴射混凝土施工工藝的特點,噴射混凝土標號為C20,既要滿足支護結構對噴射混凝土的物理力學性能方面的要求,又要考慮噴射混凝土工藝方面的要求,使噴射混凝土收縮變形值保持最小,噴射作業時的回彈率最低[3]。
4)永久支護完成后對裸露巷道進行初噴,初噴厚度為100 mm。
5)噴漿后,要及時關機,并關閉風水管路閥門,把噴頭嘴朝墻壁靠幫放置,以防人員誤動作傷人,并及時使噴漿機電源開關達到零位,閉鎖開關。
6)每班噴漿后,必須及時對底料及回彈料進行回收、清理和再利用,避免噴漿材料的浪費。
7)噴漿后,要對電纜、風水管路、噴漿機和噴頭等重新擦拭干凈和吊掛,并用水清洗有關噴漿設備,避免管路內殘留的噴漿料堵塞管路,影響下次使用。
1)U型鋼棚架設范圍:對8#軌膠聯巷以西約25 m范圍內24架變形鋼棚進行更換(型號為36U)。
2)U型鋼棚規格型號:36U。規格:寬×高=4 500 mm×3 800 mm。
3)拱梁與棚腿搭接長度500 mm,搭接部分使用3副雙槽形夾板式36U型專用鋼卡纜連接,卡纜螺母預緊力矩嚴格按U型鋼棚說明書執行。
4)U型鋼棚排距900 mm。鋼棚采用拉桿進行連接,支架柱窩必須挖到實底,柱窩深度不得小于400 mm;給柱穿鞋,柱窩與棚腿之間空隙采用水泥砂漿充填。
5)U型鋼棚架間裝設5道拉桿,分別為:頂部中線位置1條,兩拱肩位置2條,棚腿距底板1 000 mm處各1條。棚腿采用打設錨桿(型號為:MSGLW-500 22/2400)穿過預留錨桿孔進行固定。
6)必須對U型鋼棚進行除銹和刷漆防腐處理。在U型鋼棚頂部鋪設一層金屬網,采用10#鐵絲對U型鋼與金屬網進行不少于8道的綁扎。對U型鋼棚空頂部分使用背板進行充填和背幫背頂,背緊背實,排列位置和數量要均勻布置,確保U型鋼棚整體受力均勻。用1.2 m長的木板梁與木楔搭設井字形木垛進行接頂,每2架棚梁間木垛不得少于3個[4]。
(7)U型鋼棚架設要求包括以下幾點。①中線誤差:-20~+20 mm;②支架梁水平(限值)小于等于40 mm;支架梁扭矩(限值)小于等于50 mm;支架間距誤差為-50~+50 mm;棚腿傾斜度誤差小于等于1°;③迎山角標準:水平巷道前傾后仰架棚角度誤差為±1°;當巷道傾角為5~10°時,迎山角為1~2°;當巷道傾角為10~15°時,迎山角為2~3°。
8)棚梁水平度、扭矩均不得大于50 mm。
9)水平巷道支架的前傾、后仰偏差為±1°(1 m垂線不大于17 mm),傾斜巷道5~10°坡度支架的迎山角偏差為1~2°,不得退山。
1)架棚后,在背頂幫的同時,在鋼棚外側覆蓋1層金屬網。
2)在U型鋼棚之間采用半圓木平面朝外,從而保證二次噴漿作業后,巷幫的平整。
3)把U型鋼棚內側覆蓋1層鋼筋網,使用14#鐵絲將鋼棚內外兩側金屬網(鋼筋網)接連,同時和U型鋼棚連接,聯網要求同支護鋪聯網要求,直至將整個U型鋼棚填充完成,如圖3、圖4所示。
圖3 假頂示意圖
圖4 假幫示意圖
1)假幫、假頂完成后,進行復噴,噴漿時必須拉線作業,以保證噴漿面平整度。平均噴漿厚度為50~80 mm,噴漿混凝土標號為C20。
2)噴漿后,及時關機,并關閉風水管路閥門,把噴頭嘴朝墻壁靠幫放置,以防人員誤動作傷人,及時使噴漿機電源開關達到零位[5]。
3)每班噴漿后,必須及時對底料及回彈料進行清理。
4)噴漿后,要對電纜、管路等重新擦拭和吊掛,并用水清洗有關噴漿設備。
1)初次噴漿后,限制了煤體(圍巖)變形,提高了煤體(圍巖)自身承載能力和頂板的穩定性。
2)架設U型鋼棚,提高了支護強度,降低了兩幫煤柱支撐強度低、垂直應力對巷幫煤柱的破壞作用,加固了頂幫的穩定性。
3)搭設假幫、假頂,能有效控制頂幫使其不直接受二次來壓的影響,同時還具有施工速度快、維護成本低的特點,減輕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4)復噴后,加固假頂假幫,提高了承載能力,使井巷壁面平整光滑,從而降低巷道風阻。
新維護工藝施工完成后,架棚噴漿區域遇二次來壓時,不會出現大塊漿皮脫落的現象,從而減小了對安全生產的影響,提高了巷道維護效率,減少了噴漿區域形變量,提高了承受期限,降低了維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