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偉 劉 輝
(吉林建筑大學應急科學與工程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8)
國家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快速提高均源自于實驗實踐,作為高等院校所進行實驗實踐的主要場地——實驗室,其中大學生的安全行為對于實驗室安全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3]。相關研究表明,實驗室發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人的因素(65%)、物的因素(27%)、兩者結合共同作用(8%)[4],其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從KAP理論來講,重視實驗室安全知識、態度和行為,就是重視人的因素的體現,對完善實驗室安全教育體系和事故預防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實驗室安全研究大多數都是風險控制和安全管理方面[5-10],缺少將實驗室安全事故與高校學生實驗室知識、態度和行為[11]及實驗室安全教育聯系起來。本文將KAP理論引入到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中,可從實驗室安全知識、態度、行為及實驗室安全教育等方面出發,全面掌握當前高校學生實驗室安全現狀,為改善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提供數據支持。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自行編制問卷,以吉林省高校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對象為本科生和研究生共7個年級,其中本科生342人,研究生101人,參與調查男生339人,女生104人。
采用計分的方式對實驗室安全KAP進行打分。設計問卷總得分為100分,采用區間劃分方式了解被調查對象對實驗室安全知識、態度和行為掌握的情況。總得分小于60分,即是被調查對象對實驗室安全KAP掌握情況一般;總得分在60~80分,即是被調查對象對實驗室安全KAP掌握情況良好;總得分大于80分,即是被調查對象對實驗室安全KAP掌握情況優秀[12-14]。
問卷從實驗室安全基本知識、安全操作知識兩方面調查高校學生是否掌握正確的實驗室安全知識。根據問卷調查對其樣本進行卡方檢驗[15],以研究年級之間存在的各種差異。
假設H0為不同年級學生對實驗室安全知識的掌握相同,H1為不同年級學生對實驗室安全知識的掌握情況不同,X2的觀察值為:
分析高校學生的實驗安全知識、態度和行為三者之間的關系后,可以采用皮爾遜法相關性系統分析KAP之間的相關性;為驗證上述教育效果是否在學生的知識、態度和行為中有所表現,也進行相關性分析,分析方法依然采用皮爾遜相關性分析[16]。
假設H0:總體不存在相關;假設H1:總體存在相關,r的觀察值為:
式中:x i、y i為知識、態度、行為部分得分情況;n為樣本數目;為知識、態度、行為部分平均得分情況。
假設H0在水平a的檢驗的拒絕區域為:
根據調查結果(見表1)顯示:年級高的學生具有較好的安全知識,據此調查結果顯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級之間的實驗室安全知識掌握情況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表1 高校學生實驗安全知識正確率調查結果(單位:%)
在所有檢驗中,顯著水平a均取a=0.05。
高校學生實驗室安全態度的調查從實驗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實驗室安全措施有效性調查兩個方面進行,從表2、表3中可以看出:在實驗室安全知識較為薄弱的本科生,實驗室安全態度與研究生相比也更為消極。
表2 高校學生實驗安全態度調查(單位:%)
調查中發現學生的實驗室實際操作行為,無論年級高低,在實驗操作過程中都容易導致不安全行為的發生,進而引發事故(見表3)。
表3 高校學生實驗室不安全行為統計(單位:%)
分別對本科生和研究生進行皮爾遜相關分析,得到相應的皮爾遜相關值(見表4)。
表4 本科生、研究生實驗室安全知識、態度、行為相關性(單位:%)
根據分析可知,安全知識和行為之間相關性程度較高。為減少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改善:(1)高校學生實驗室安全知識的掌握情況與實驗室安全行為有著較強的相關性,而實驗室安全態度與實驗室安全行為的相關性較低。當前的安全教育對學生的安全知識、態度、行為方面較為薄弱,安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需要通過深入的研究來制定符合新時代高校學生的安全教育形式。(2)根據調查分析,提出有針對性的實驗室安全教育方針。全面了解學生的基本信息,確定受教重點年級及重點問題,以學生喜愛的形式(如實踐活動,無領導小組討論等)開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