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宏偉
近年來,興山縣堅持把紅色美麗村莊建設作為全面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示范工程,通過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實現精準發力、精細落實,繪就鄉村紅色振興新圖景。
鍛造縣級“牽引力”。規劃先行,謀定后動,縣委確定“建強紅色堡壘、傳承紅色記憶、發展紅色經濟”基本思路,制定革命老區紅色文化黨建帶、紅色旅游廊道黨建帶和紅色美麗村莊示范村“兩帶一示范”建設規劃,覆蓋5個鄉鎮、10個村。大員掛帥,領項促動,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紅色美麗村莊建設領導小組,5名縣委常委分頭掛帥,深入鄉鎮、村調研指導督辦30余次,為紅色美麗村莊建設掌舵領航,形成強有力的領導保障和責任閉環。部門分工,統籌聯動,建立由組織、發改、財政、文旅等17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形成齊抓共管工作機制。2022年,先后召開聯席會議4次,選配項目、黨建、產業三類指導員30名到村蹲點辦公,指導紅色美麗村莊發展。
借助市級“幫扶力”。充分借助7家宜昌市直部門結對幫扶機遇,力破三大建設難題。助謀產業,駐村工作隊堅持“五天四夜”在村真蹲實駐,為幫扶村發展紅色文旅產業把方向、出點子、拓市場,輻射帶動全縣20余個村走上鄉村旅游之路。幫爭資金,6家市級幫扶單位充分發揮“朋友圈”優勢,運用企業資源,為幫扶村爭取建設資金700余萬元,用于紅色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融合發展。協引項目,各幫扶單位堅持“項目推動”理念,協調引進5個重點項目落戶紅色資源村。宜昌市政府辦公室協助引進的投資9000萬元的光伏發電項目落戶灘坪村后,激活了該村發展引擎,為該村推進試點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增強鄉鎮“推動力”。各鄉鎮堅持資源要素向紅色項目聚集,人員力量向紅色村集中,不斷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強化責任,4個鄉鎮黨委書記主動將紅色美麗村莊建設納入抓黨建履職“口袋書”,精準抽選16名熟悉村莊治理、紅色文化的黨委班子成員常態化聯系指導紅色村建設。優化方案,圍繞紅色文化挖掘等方面內容,為10個紅色資源村量身定做建設方案,并反復修改優化。昭君鎮還3次邀請縣直部門相關專家召開研討會,為灘坪村試點方案“坐堂會診”。強化督辦,逐村列出任務清單,明確時間進度,通過“一周一報告、半月一碰頭、一月一通報”,實行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峽口鎮46個晝夜建成興山縣黨組織創始人劉子泉紅色教育基地,創造了“琚坪速度”。
提升村級“軟實力”。各紅色資源村在依托市、縣、鄉三級推進硬件建設的同時,著力在氛圍、環境、風尚等軟實力上下功夫。擴大紅色元素,組織村第一書記、村組干部入戶走訪2500余戶,依照各村紅色史實,向村民征集紅色物件400余件,發動民間藝人、鄉賢能人參與紅色美麗村莊建設,32名藝人成為“紅色故事宣講”帶頭人。補齊環境短板,堅持以農村路串聯文化景觀,以文化景觀點綴農村路,將主干道打造成以紅色元素為主的“暢、安、舒、美、綠”生態廊道,新建生態停車場6處、改造旅游公廁10所、安裝太陽能路燈200盞,“紅色”文化魅力值顯著提升。培育文明新風,將講紅色故事、傳紅色精神、育紅色家風納入村民自治重要內容,建立“文明銀行”,推行村民“文明積分”管理,“兩帶一示范”沿線涌現出“荊楚楷模”2人、“宜昌好人”3人、“興山好人”12人。
(作者系興山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