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12 月,由我國牽頭的ISO 7637-1:2023《道路車輛 由傳導和耦合引起的電騷擾 第1 部分:詞匯和一般規定》和ISO/TR 17326:2023《使用壓縮氫氣的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低溫冷起動性能試驗方法》2 項國際標準正式發布,兩項標準均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中心”)牽頭制定。
電磁兼容是保障車輛行車安全的重要基礎之一。隨著新技術、新應用的發展,車輛電磁兼容面臨著全新挑戰,對應的基本方法也亟待更新。2021 年6 月,中汽中心專家向國際標準化組織/道路車輛技術委員會/車輛電氣電子部件及通用系統分技術委員會(ISO/TC22/SC32)提出ISO 7637-1 國際標準修訂提案,中、德專家作為聯合負責人,聯合各國專家開展標準研制工作。
在標準制定過程中,中汽中心建立形成了國內、國際聯動協調的工作模式,組織成立了由來自企業、高校、研究機構、行業組織等的20 余名專家組成的汽車EMC基礎方法標準支撐專家組。專家組通過會議等多種形式通報國際標準最新進展,討論國際標準修訂過程中的關鍵問題,為國際標準制修訂提供專業建議。
ISO 7637 系列標準共包含5 個部分,本次中國牽頭修訂的第1 部分規定了該系列標準的術語定義,明確了其他4 個部分的用途和通用測試要求,規定了失效判定準則。該標準是電氣/電子部件關鍵基礎方法標準,對于提升零部件抗干擾性能、加強產品可靠性起到關鍵支撐作用。
低溫冷起動性能是制約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商業化推廣的關鍵技術瓶頸之一,為了適應產業和技術的發展趨勢,2021 年5 月25 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中汽中心專家基于中國國家標準GB/T 43255 的技術方案向國際標準化組織道路車輛技術委員會電驅動車輛分技術委員會(ISO/TC22/SC37)提出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低溫冷起動性能試驗方法的國際標準提案,并于2022 年3 月31 日正式立項。該項目由中國擔任項目負責人,來自日本、德國、法國、美國、韓國等國家的專家共同參與了ISO/TR 17326 的制定工作。
該標準針對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低溫冷起動和起步性能,圍繞浸車時間、起動以及起步指標等提出了測試方法,同時為了適應新技術的發展,首次提出了針對具有冬天吹掃模式車輛的浸車方式,同時通過自主研發設備實現了低溫狀態下氫氣排放氫濃度的瞬時以及任意3 s 內的平均氫氣體積濃度的測量以及低溫冷起動過程中的能量(氫能和電能)消耗量的測量。ISO/TR 17326 提出的方案適應不同壓力等級、動力總成模式以及控制策略的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可為產品研發、測試、運維和普及應用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ISO/TR 17326:2023 的發布,標志著中國初步形成了國內國際標準相互促進轉變的機制,提高了中國參與國際標準協調的貢獻度,助力了中國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產業走出去。
下一步,中汽中心將積極落實國家標準化戰略,強化國際標準工作意識,凝聚國內專家資源,積極組織行業推動國際標準制修訂,深入參與國際標準法規協調和制修訂工作,持續提升我國在汽車國際標準法規協調中的參與度與貢獻度。
(來源:中國汽車標準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