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

許多年長者都熟悉一首朗朗上口的童謠,當時作為小孩子跳皮筋的歌廣為流傳,“小皮球,架腳踢,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而不少人并不知曉,這小小的童謠里竟隱藏著共和國震撼世界的大事件。童謠中唱到的“馬蘭”,即我國核試驗基地馬蘭基地。金秋十月的一天,從烏魯木齊開出的城際列車“綠巨人”,兩小時后將我們帶到了馬蘭,這個地圖上原本無名、20世紀90年代末方才撩開神秘面紗的地方,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
天藍風清,和煦的陽光下秋葉斑斕。如今馬蘭辟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景點:馬蘭紅山軍博園和馬蘭烈士陵園。軍博園大門口,“艱苦奮斗,干驚天動地事;無私奉獻,做隱姓埋名人”的紅字標語格外醒目。移步馬蘭廣場, 仰望“馬蘭魂”偉岸的雕塑,湛藍的天幕下巍然挺立著紅褐色的造型,是一束束馬蘭花,還是一枚枚炸彈?
這是怎樣一個理想高于天、使命重于山的純真年代,這是怎樣一段奮斗與創造、熱血與犧牲的紅色青春。20世紀50年代末,上萬名解放軍官兵和科技人員,從四面八方云集這片荒漠戈壁,他們挖地窖、打土坯、吃干菜、喝苦水, 以艱辛的人力和剛強的意志改天換地。20世紀60年代,蘇聯專家撤離并帶走全部資料,國內困難的經濟雪上加霜,但核試驗基地依舊絕地而生。
這是怎樣一群以身許國的慷慨勇士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當年鄧稼先跟妻子告別的時候,妻子問去干什么,鄧回答不能說;妻子又問到哪里,回答還是不能說。但鄧稼先說了一句話,可能我會把一生放到這個事業上,如果這個事業能做成,就是付出生命也值得。
鄧稼先從1958年開始到新疆工作,過了28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個月,國人才知道他是“兩彈”元勛。張愛萍將軍為他寫下了兩句詩: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河山。
有這樣一對夫妻,為了保密要求,各自隱情出發,奔赴核試驗區執行首次核試驗任務,途中,兩人在一棵老榆樹下偶然相遇,此際才知道都是為了同一項任務而來。指揮我國首次核試驗的張愛萍將軍聽說這個故事后,把這棵老榆樹命名為“夫妻樹”。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馬蘭“夫妻樹”仍在,老枝新芽,枝頭纏著數條鮮艷的紅飄帶迎風招展,見證著昨天的奉獻與今天的榮華。
“這5棟2層高的樓房里,曾經有11位院士、40余位將軍生活過,將軍樓的20號樓是當年張蘊鈺中將長期居住的地方,22號樓是張愛萍上將的居所,我國‘兩彈元勛鄧稼先、王淦昌等一大批科學家和基地首長都曾住在這里?!睂④姌乔皹伺粕系奈淖肿x來令人肅然起敬。而眼前的將軍樓又是如此簡陋,甚至有些寒磣,土磚砌就的兩層平頂小樓,室內桌椅床褥簡樸,墻面脫落斑駁 ……將軍樓里最高端的陳列,應是墻上懸掛的毛澤東于1962年11月3日對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兩年規劃”的批示手跡:“很好,照辦。要大力協同做好這件工作。”
走過將軍樓,穿過一號防空洞、三號防空洞,我們不由得腳步放輕,仿佛是不忍,生怕驚擾了這些艱苦卓絕、功高蓋世的英魂。隨后走進馬蘭烈士陵園,我們更是屏住呼吸聆聽,聽風過耳,萬籟俱寂。高大的“H”形馬蘭革命烈士紀念碑,碑文字字句句敲擊心扉——“這是一塊沉睡了千年的國土,又是一塊挺起祖國母親脊梁的熱土。自1958年組建核試驗基地以來,我國在這里成功地進行了一次次原子彈、氫彈、導彈核武器試驗。瞬間的輝煌鑄造了共和國的和平盾牌,也為社會主義中國成為有重要影響的大國爭得了地位,更激起了飽受外國列強屈辱的中華兒女的自尊與驕傲! ”
馬蘭烈士陵園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一行行一排排,這里長眠著400余名革命英烈。前兩排墓碑威名赫赫,朱光亞、張蘊鈺、程開甲、林俊德……更多的烈士是基層的官兵和工作人員,不少甚至連姓名都沒有留下。今天許多觀眾曾在央視看到林俊德院士在病榻上工作的畫面,對戴著呼吸面罩仍堅持工作的林院士印象深刻。2012年,林俊德被確診膽管癌晚期,為了爭取工作時間,他拒絕手術和化療,執意回普通病房繼續工作,他惦記的還是他的電腦里幾萬份要解密的機要文件。一直堅持戰斗到生命最后一天的林俊德,說自己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試驗。我國進行了45次核試驗,林俊德全部參加過?!盎氐搅_布泊,回到奮斗一生的馬蘭”是這位將軍院士最后的心愿。
“他們的生命已經逝去!但后來者懂得,正是這種蒼涼和悲壯才使‘和平顯得更加珍貴。安息吧!前人所鐘愛的事業將繼續下去,直到世界寧靜之日……”在馬蘭革命烈士紀念碑前,我們深深地鞠躬,為逝去的英靈奉上一瓣心香。于我們這些沐浴在和平陽光下的后來者,紀念碑上鐫刻的是彌足珍貴的歷史和精神,亦是一種思考和一種激勵。無論他們如何隱姓埋名,他們鑄就的輝煌必將載入史冊。記住馬蘭,記住為造出“爭氣彈”而奮不顧身的勇士,記住為中華民族挺直腰桿立下不朽功勛的英雄吧!
1959年,中國核試驗基地第一任司令員張蘊鈺帶領戰士們在新疆羅布泊這片大漠上打下了第一根樁,這就是中國的核武器試驗場。有試驗區就要有生活區,在勘察中他們發現了一處溪流淙淙流淌,一株株美麗的馬蘭花綻放,大家興奮不已,有人說叫“原子城”,有人稱為“科學城”,張蘊鈺將軍指著馬蘭花說,在這么艱苦的環境下,它竟然開得這么好,我們就叫“馬蘭村”吧。從此,西北大漠就誕生了喚作“馬蘭”的神奇之地。
“馬蘭開花二十一”中唱的“小皮球”暗指我國首顆原子彈,綽號“邱小姐”,“架腳踢”喻“鐵塔上引爆”,“開花”喻原子彈爆炸,“二十一”指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第二十一訓練基地研究所,該所為核試驗基地的主力軍。原來這童謠唱的是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其時在不違反保密原則的前提下,為了紀念舍生忘死的無名英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創編了此童謠,這“皮筋歌”迅速在大江南北傳唱開來。
我們從馬蘭紅山軍博園往外走的時候,恰逢一隊穿著校服戴著太陽帽的學生在解放軍戰士的帶領下前來參觀,孩子們步伐輕快,帶著興奮與好奇。令人艷羨的青春韶華呵。驀然,我竟有了一種沖動,想要拉住他們,問:孩子,你會唱“馬蘭開花二十一”嗎?要不要我教你?真的又好聽又好記:“小皮球,架腳踢,馬蘭開花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