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章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新縣視察調研時指出:“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強縣必先強教,強教必尊師而重傅。近年來,新縣圍繞實現“兩個更好”,在教育這個重大民生領域持續發力,以“國培”為引擎,打造教師發展支撐體系,推動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立足新縣,面向未來,探索新時代教師發展新路徑
新縣擁有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級各類學校67所,在校學生51357人,在崗教師4131人,其中青年教師尤其是近幾年通過招聘和選調的特崗、全科教師占比達68.7%。我們怎樣把老區的孩子培養好,怎樣為老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儲備更多人才,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頭等大事。
通過研究國家、省、市教育政策,經前期充分調研,我們確立了“發展好教育首先要發展好教師”的工作思路。新縣教育局整合師訓、教研、電教等相關股室的職能,于2021年12月成立了新縣教師發展中心,統籌負責教師培訓培養和專業發展。2022年4月,新縣教師發展中心被河南省教育廳命名為“河南省首批基礎教育培訓基地”,同時成功申報“國培計劃”項目縣,開啟了新縣新時代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建設探索之路。
整體規劃,系統推進,構建新時代教師發展新體系
一是統籌發展資源,構建教師發展組織支撐體系。新縣依托“國培計劃”項目縣的建設,初步構建信陽師范學院、信陽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新縣教育局、新縣教師發展中心、新縣中小學校五級縣域教師發展組織支撐體系;依托河南省義務教育師資薄弱環節改善暨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工程——縣域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建設(新縣)項目,信陽師范學院在新縣教師發展中心成立信陽師范學院教師校長研修基地。新縣教育局成立縣域教師發展領導機構,聚焦新時代教師發展的目標要求,主動回應教師成長關切,將分散的教師培訓、師政建設、教師職稱等教師相關工作職能進行整合,于2021年12月成立新縣教師發展中心,服務鄉村教師發展需求,催生了老區教師專業發展內驅力。
二是搭建培訓載體,搭建教師發展實踐研修體系。新縣教師發展中心通過建立教師培訓陣地,搭建縣域教師發展基地建設體系。新縣成立10個“三名”工作室,其中名校長工作室2個,名班主任工作室2個,名師工作室6個;建設5所教師發展服務基地學校,分別為光彩實驗學校、首府實驗學校、吳陳河鎮中心學校、千斤鄉中心學校、沙窩鎮中心學校。在項目縣建設的送教下鄉項目中,我們打造5所校本研修示范基地學校,分別為千斤鄉中心學校(小學語文)、陳店鄉中心學校(小學數學)、吳陳河鎮中心學校(小學英語)、八里畈鎮初級中學(初中語文)、陡山河鄉初級中學(初中音樂)。在項目縣建設中,新縣充分利用“三名”工作室、鄉村首席教師工作室、教師發展服務基地校、校本研修基地學校,發揮教師發展培訓載體的作用,為教師成長提質賦能。
三是培育名師團隊,組建教師發展領航示范體系。借助項目縣項目建設,新縣教育局大力實施“三名”培育工程,組建縣域教師隊伍領航團隊,優先滿足教師隊伍建設需要,實現教師專業梯級發展;利用“三名”工作室,著力培育一大批名校長、名班主任、名師;在全縣各學校遴選一批培訓師,組建70余人的縣級培訓師團隊。
例如,新縣首府實驗學校校長黃慶友為中原教學名師培育對象,新縣宏橋小學校長吳國富被命名為省名校長培訓師,新縣高級中學老師余勇被選為省級名班主任培訓師,還涌現出了蘇萍、陳娟、陳淼等一大批省市級名師培訓師,為新縣“教師發展學校,學校成就名師”注入強勁動力。另外,新縣充分運用“國培”“省培”“市培”“縣培”“校培”五級培訓,2022年培育省級骨干教師20名、名師5名,市級骨干教師40名、名師10名,縣級骨干教師150名、名師20名。全縣教師隊伍形成“學科專家引領—名師示范—骨干帶動—全員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梯級攀升機制,通過研訓一體化系列研修培訓活動,不同層次的教師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提升了教師整體專業水平。
四是區域協同聯動,打造教師發展城鄉聯盟體系。2022年4月,新縣教師發展中心首次申報“國培計劃”項目縣,其中送教下鄉培訓項目共有5個,分別是小學語文、數學、英語和初中語文、音樂,每個班50人。新縣把培訓地點搬到鄉村學校,培訓團隊上門服務,解決一線教師教學與培訓之間的矛盾,讓教師真正感受“國培”學習的便利。新縣將項目實施同校本研修、教師發展相結合,讓培訓師現場開展示范教學,讓學科首席教師指導研課磨課,參訓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在培訓期間,學員從“被動參與”到“主動探究”,生成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培訓成果,做到研修團隊長期進行引領指導,培訓資源方便隨時使用,優化了老區教師發展的外部環境。
五是探索創新挖潛,健全教師發展精品活動體系。“扶智”關鍵在于“扶志”。近幾年,新縣注重打造教師培訓精品課程,建立健全教師發展培訓課程庫,收到了良好效果。每年暑期舉辦校長論壇、班主任論壇、教師論壇活動。三大論壇從全縣校長、班主任、教師中遴選主講人,講述教育主張,分享教育故事,影響、教育和感染一代又一代的山區教育守望者。同時,新縣統籌紅色資源,打造師德教育特色,充分利用箭廠河鄉、陳店鄉、郭家河鄉3個鄉鎮的紅色資源,建好、用好師德師風建設基地校和師德素養培育基地。經過多年積累、系統提升,這些培訓項目已經成為精品培訓成果,新縣教師的師能得到提高,為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科學評價,培育精品,積蓄新時代教育發展新動能
一是培育領軍領航骨干教師隊伍。新縣教師發展中心實施名師培育工程,組建縣域領軍教師隊伍,實現教師梯隊式發展,形成教師成長攀升體系。例如,新縣遴選、組建、培訓了70余人的縣級培訓師團隊,這支本土專家團隊,正在項目縣送教下鄉培訓、師德培訓、各學科業務培訓中發揮著引領示范作用;利用“三名”工作室,著力培育一大批名校長、名班主任、名師;強化項目縣與縣域教師發展平臺的融合,為教師“領軍計劃”助力,為教師發展成長增磚添瓦;加強項目縣與校長發展平臺的整合,為校長“領航計劃”賦能,做校長成長的助推器。
二是建立教師培訓“選、育、用、評”機制。新縣統籌做好“國培”“省培”“市培”“縣培”“校培”五級培訓,項目縣培訓與五級培訓在學員遴選、培育、任用、評價等方面制訂工作方案,形成制度與機制,讓教師培訓有章可依,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
三是建成一批縣域教師發展基地。新縣教師發展中心通過建立教師培訓陣地,搭建縣域教師發展基地建設體系。新縣成立了10個“紅色園丁”名校長、名班主任、名師工作室,建設了5所教師發展服務基地學校,打造了5所送教下鄉集訓學校,初步建成了3所“1+1”幫扶校本研修示范校。縣域教師發展基地涵蓋縣城和農村,成員遍布中小學,輻射面廣,帶動全縣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成長。
四是建設新型縣級教師發展機構。新縣教師發展中心2021年12月成立以來,積極探索縣域教師發展新方法、新途徑,推進縣域教師培訓、教研、科研、電教等一體化建設,實現了功能性整合,正著力建設新型縣級教師發展機構,為全縣教師發展探索新路徑、新模式。
(作者系新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