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彩玲
2021年4月,教育部、財政部正式發布的《關于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指出,“十四五”時期,“國培計劃”要以精準培訓為突破口,強化分層分類,促進教師培訓提質增效,推動教師培訓高質量發展。精準培訓的核心思想是“以需定學、以學定培、以用定評”,核心特征是起點精準、過程精準、結果精準。
商丘師范學院針對教師培訓中培訓對象“畫像”模糊、培訓需求分析泛化、培訓內容精準性缺失等現實問題,從精準遴選培訓對象、精準分析培訓需求、精準選擇培訓主題、精準診斷教學能力、精準設置培訓課程、精準組織培訓教學、精準評價培訓效果七個方面對“精準培訓”進行實踐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精準遴選培訓對象
培訓項目的設定是針對特定的教師群體展開的,精準遴選參訓教師既是教師培訓精準性的前提又是基礎。雖然河南省“國培計劃”申報指南對各類培訓對象有明確的遴選條件、量化標準和區分指標,但依然存在著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中小學校對參訓教師的選派降低標準、隨意推薦的現象。為了不使精準培訓第一步偏航,訓前我們通過問卷和電話聯系培訓學員的方式對參訓教師進行調研,建立參訓教師檔案,對參訓教師實行信息化管理;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中小學校充分溝通,對選派參訓教師做到精準識別,確保參訓教師符合項目培訓的基本要求,確保在項目開端即做到精準施訓。
精準分析培訓需求
精準分析參訓教師的培訓需求,是教師培訓的第一要務,是一項科學性、專業性極強的基礎工作。我們分四個階段完成精準培訓需求分析。準備階段,我們組織專家團隊充實調研隊伍,多次召開調研會議,在精準研讀教育部、省教育廳“國培計劃”項目申報有關文件精神的基礎上,從教育實踐需求出發,結合2017年教育部出臺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以下簡稱《指導標準》)中的教師教學能力水平表現級差表集中研制開發調研工具包,包括調研問卷、訪談提綱、課堂教學診斷表、培訓意向表等;調研階段,學科專家根據實際情況,綜合運用問卷調查、座談交流、個別訪談、深入課堂、參與教研、自我診斷、文獻研究等方法,開展精準調研;分析階段,收集分析數據,梳理問題清單,篩選真問題;最后撰寫調研報告,提煉主題。
精準選擇培訓主題
宏觀上,我們考慮政策要求和所屬項目規定;中觀上,我們依據《指導標準》、項目實施指南、學術研究重點;微觀上,我們從教育實踐需求出發,聚焦實踐問題熱點、學員學習痛點、案例經驗亮點,聚焦培訓主題,使培訓主題既有針對性,又有實用性,既有科學性,又有前沿性。
以“國培計劃(2021)”——中西部項目農村骨干教師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的子項目市級骨干小學語文教師能力提升為例,語文學科《指導標準》的培訓目標和內容由六個方面組成:對語文課程與教學的認識、識字與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口語交際教學、綜合性學習的組織與指導。其中后五方面一一對應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5個一級主題。語文學科《指導標準》又將“閱讀教學”一級主題進一步細化為5個二級指標、27個三級指標。二級指標1為課文的教學解讀(細化為4個三級指標),二級指標2為教學目標確定與教學內容選擇(細化為6個三級指標),二級指標3為教學活動、教學資源與教學點的一致性(細化為6個三級指標),二級指標4為對學生學習狀態的關注(細化為6個三級指標),二級指標5為整本書閱讀指導(細化為5個三級指標)。通過對語文學科《指導標準》的深入研讀,結合前期精準調研后的培訓需求精準分析,專家團隊一致認為“閱讀教學”較為重要,并根據該項目制定研修主題“小學語文教師閱讀教學科研能力提升”。
精準診斷教學能力
在參訓教師進校后,我們及時開展培訓教學能力的精準診斷,為精準組織培訓教學提供更翔實的資料參考。以上述市級骨干小學語文教師能力提升項目為例,語文學科《指導標準》實質是把學生的課程目標轉換為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標準。基于此,我們把語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等級水平折算成分數,四級、三級、二級和一級分別對應4分、3分、2分和1分。這樣,小學語文教師“閱讀教學”能力自我診斷平均得分就能通過統計得出。我們依據教學能力診斷結果優化培訓課程,對“閱讀教學”5個二級指標、27個三級指標平均得分較低的項目,按照“補短”、精準施訓的思路,加大關注力度。
精準設置培訓課程
我們在設置培訓課程時,遵循“主題、目標、內容”一致性原則,按照《指導標準》提出的“師德為先、能力為重、學生為本、實踐導向、分層培訓”理念,在主題之下,采用“課程功能指向”的理論學習、案例分析、實踐體驗和反思總結四個方面來分類,細化以“維度、模塊、專題”為框架建構課程體系,使培訓課程內容整體呈現邏輯性與遞進性,確保所有培訓內容都圍繞培訓主題展開,服務于培訓目標。如上述小學語文市級骨干教師能力提升項目,通過分析小學語文市級骨干教師“閱讀教學”能力自我診斷的結果,確定參訓教師“閱讀教學”能力的“最近發展區”和等級水平,精準設定培訓目標,避免課程內容拼盤、課程重復設置現象。
精準組織培訓教學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培訓需求也在不斷提升。為此,我們根據學科特點在培訓教學組織上下功夫。一是根據課程設置方案,采取專家指導的方式,知名專家以理論指引,教研員以方法指導,一線名優教師以榜樣示范。二是對學員的學情進行精準反饋。我們將統計的參訓教師教學能力自我診斷平均得分和分析報告提供給授課專家或主持專家,與專家就學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力求做到“精準組織培訓教學”。同時,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專家團隊會隨時推門聽課、督導、課后召開學員座談會,收集意見,采用一課一評制度,把督導專家和學員的意見、建議及時反饋給授課專家,也為即將授課的專家提供依據,以便更加精準實施教學。三是精準選用培訓方式。在預設的基礎上,基于因學員的生活環境、學校文化、專業背景和發展階段不同而產生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我們精心設計培訓形式、精準選用培訓方式,采用專題講座式、主題研討式、師帶徒幫扶式等方式,確保培訓內容與方式邏輯一致。另外,我們還會精準選擇與參訓教師教育教學情景相似的案例,幫助參訓教師解決面臨的突出問題,引導他們思考、行動、實踐創新,實現遷移應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校部分項目是通過同步在線、異步在線、同步異步混合方式進行的。在培訓過程中,我們結合在線培訓特點,實施在線翻轉式培訓,避免了線上學習過程中知識的單向傳遞。在線理論學習、案例分析等培訓內容設置任務導學、個人自學、在線專家講座、在線交流研討、在線專家答疑等環節優化課堂教學方式;實踐體驗采取前置任務驅動、線下行動學習、線上專家點評指導等方式;反思總結采取在線結構研討、成果在線展示、專家在線指導等方式。
精準評價培訓效果
我們對培訓效果的評價主要采取兩種方式:一是請參訓教師在集中培訓結束后填寫參訓教師滿意度測評表;二是在集中培訓結束一個月后,按照“531學習分享法則”(印象最深的5點,學習最主要的3點,工作中能用到的1點),開展成果展示活動,并及時公布評價結果,計入個人成長檔案,讓表現優秀的教師作為專家在未來的培訓中進行展示,促進自身教學行為的改進和轉化。
(作者系商丘師范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
(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