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穎
濟源高級中學始建于1960年,現有學生近4000人,教職工320余人,是河南省示范性高中,首批全國文明校園,河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并被授予“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稱號。
一、案例背景
小城市,大班額,非“龍頭”,優質生源被“掐尖”,學困生、特殊生聚集成群,以及社會各界的“標簽化”評價……這是濟源高級中學面臨的現實困境。突破地域限制,深化課程改革,開辟特色教育途徑,使學生擁有積極心理,能夠陽光快樂成長,是我們的追求和期盼。因此,學校選擇首先從師生的“心境”提升上破題,進行以人的成長為目標的精神導航,構建正道理念的價值格局和正進取向的能量氣場。學校遵循“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基”的辦學宗旨,本著“育人為本,心育為基”的工作思路,構建了“一核六優兩重點”工作模式,系統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為師生點亮心靈明燈。
二、主要做法
(一)確立一個核心理念,正確統領“心”育新航向
理念引領行動,方向決定出路。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對象不是針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而是全體成長中的學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關注“健康”與“不健康”的教育,而是關注人的教育。基于以上理解,學校結合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依托“積極心理學”理論,實施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挖掘學生的潛在優秀品質,開發學生的積極潛能,提升學生的人生幸福感。
在此理念指引下,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重心從側重于問題學生和學生的問題轉向了開發學生潛能和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為一種教育理念,把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作為學生成長的基點,積極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身心發展的校園環境和人際心理環境。學校結合各個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確定了不同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重點。例如,高一年級側重學習心理輔導,讓高一新生盡快適應高中學習;高二年級側重情緒管理輔導,正確對待挫折、失敗,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磨煉堅強的意志;高三年級側重理想成才輔導,消除對考試的焦慮、緊張心理,增強對未來的規劃能力。通過三年的系統教育,學生增強自我認知、適應環境、情緒管理、學業學習、升學擇業的積極品質和能力,從而提升自我滿意度和快樂幸福感。
(二)落實六個關鍵要素,全力營造“心”育新環境
陣地建設高標準,構建優美“心”育陣地。2011年9月,學校邀請北京師范大學專家設計,耗資60多萬元,建成了全市最大、最齊全、最先進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積700平方米,有十一大功能室,另有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展廳、積極心理學品質文化走廊,是“全市示范性心理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以來,共迎接了國內外300余個參觀學習團,開展團隊輔導600余場次,個體輔導4000余人次。
課程建設校本化,形成優質“心”育課程。學校在利用河南省教研室編寫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基礎上,開設了“社會適應”“自我調節”“人際交往”“學業學習”“生涯規劃”等校本化心理健康選修課。2011年年初,學校在全市率先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課程管理,實現了雙周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常態化。學校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通過總體、群體、個體三個方面對社會核心價值理念進行探討,傳承、開發我國古代德育資源,將“仁義禮智信”等傳統道德精髓進行現代學科轉化,形成“貫通古今,融匯中西”的系列特色心理教育校本課程。2015年,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心啟航”“心成長”“心彼岸”獲得市級校本課程一等獎。
活動開展多樣化,打造優異“心”育品牌。2012年起,學校把每年的5月定為心理健康節,5月第四周定為心理健康周,5月25日定為心理健康日。每年5月,學校會開展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主題活動,如心理手抄報、心理漫畫展、心理沙盤、心理電影展播等。學校已經連續舉辦了11屆“快樂成長,陽光心靈”校園心理劇大賽。該比賽從不同的視角生動反映了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煩惱。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換位思考、心理放松等方式,探索和嘗試解決心理困惑的辦法,從而達到心理自助或互助的目的。近年來,全校累計榮獲省、市級校園心理劇獎項109次,策劃制作的心理劇有36項獲獎。
師資培訓系列化,擴充優秀“心”育隊伍。心理健康師資建設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創新發展的基本保障。一是通識培訓,面向全體,讓每個教師都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意識,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后備力量。二是精準培訓,面向全體班主任,讓每個班主任都成為兼職的心理健康教師。三是高端培訓,面向專職心理教師,不斷提升每個專職心理教師的專業水平。近年來,學校圍繞著24個積極心理品質,通過由點到面的滲透,組織培訓、學習,積極開展教育實踐研究,讓師生的“習得性樂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學校先后聘請了23位心理學專家為全體教師做講座,組織了47次對班主任和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訓;組建了“濟高心成長”教師團隊,帶領團隊深入調研,搜集心理健康教育的困惑點,每月一研討,抱團成長。
管理網絡層級化,創建優良“心”育機制。完善的管理網絡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扎實開展的重要保障。學校本著“科室牽頭、部門聯動、全校參與、精細服務”的“心”育管理理念,構建了四級“心”育管理網絡和四級心理預防篩查網絡,提升管理效能。四級“心”育管理網絡的第一層級是校級領導,負責做好頂層設計,定期聘請專家到校進行理論培訓和指導,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沿;第二層級是學生發展指導中心,負責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安排實施、具體指導和定期督導;第三層級是年級主任,配合學生發展指導中心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四層級是全體班主任和學科教師,以學生日常心理問題為切入點,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各個學科的教學相結合,積極地采取各種措施,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四級心理預防篩查網絡由班級心理氣象員、家長心理引導員、班主任心理疏導員、校級管理及心理老師輔導員構成。學校每學期堅持開展“四級心理預防機制”培訓活動,依托學生、班主任一周一調研、兩周一篩查、統計學生急需解決的心理困惑,設計開展活動主題。每年新生入學之際,學校都要對新生進行信息調研,對學生的生源性質、學習經歷、家庭情況(孤兒、單親、獨生子女)、撫養方式(正常撫養、托教、留守)等進行入學統計。之后,學校還會針對有特殊成長經歷的學生開展定期團體輔導,對個別學生進行危機干預輔導。
家校共育攜手化,堅持“心”育優勢共創。學生心理危機的發生是可以通過事先預防來消弭的。我校首創“四級心理預防機制”,將家長納入其中,每學期都向各年級各班的家長下發“致家長的一封信”,把每個年級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及需求給家長分析清楚,并請家長關心孩子的心理動態,有需求及時和班主任、心理老師溝通。此外,學生發展指導中心還運用家長學校、釘釘家長群等功能,從線上線下兩方面,通過現場或網絡直播給各年級的家長做家庭教育技能講座,或通過美篇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理念,家校結合,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及心理健康。在家長感到困惑或者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會邀請家長到校交流溝通,互相協作,攜手關注和陪伴孩子,讓孩子的一些心理困惑能夠及時得到疏導和釋放。此項工作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家長對學校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認可。
(三)抓好兩個重點項目,努力開創“心”育新局面
第一個重點項目是學生生涯規劃教育。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首次將“學生發展指導”提升到“推進育人方式改革”的高度,表明了政府對“學生發展指導”的高度重視和殷切希望。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學校在心理健康的框架下開展生涯規劃和生涯教育,探索建立適合本校及學生實際情況的學生發展指導模式。
學校采用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方式,已組建一支生涯教育全員導師隊伍。專職導師由學生發展指導中心的4位專業教師擔任。兼職導師分為學業導師、成長導師和職業導師,由學校分管負責人與年級負責人牽頭,以班主任教師為骨干,由各學科教研組組長、優秀校友和家長共同組成。工作涵蓋以下幾方面:一是通過職業生涯故事分享,為學生成長規劃提供優質高效的指導;二是上好生涯規劃課,注重生涯規劃校本教材的課堂實踐與質量提升,目前已開發出生涯喚醒課程“我的未來不是夢”、職業生涯探索課程“職業生涯望遠鏡”、讀本《生涯導航:高中學科面面觀》等;三是以研學旅行激活職業生涯教育,開展研學路上的“生涯人物訪談”,做好研學旅行中的生涯規劃元素滲透;四是以心理健康月為契機,開展生涯規劃團輔活動。
第二個重點項目是開展青春期教育課程與活動。學校初步定3月為全校的青春期教育月,開展青春心理守護有道——擁抱青春期系列活動,通過青春期系列課程研討打磨、專題講座、主題班會、青春期教育宣傳等形式進行。青春期系列課程研討打磨是由青春期項目組成員分別對所研討的七節課(分觀念篇、知識篇、活動篇等七個維度)進行初步的設計,對課程的內容、實踐的效果等進行科學化研討,再設計,初步形成青春期教育系列課程。另外,學校通過校園廣播與校報等形式,循環宣傳青春期教育知識,包括青春期生理知識、心理知識、青春期性道德規范教育、法制倫理教育,以及預防艾滋病宣傳等方面;舉行《擁抱青春期》系列講座、青春期專題內容班會,由三個年級班主任給所有學生分享青春期安全知識。
三、實施成效
(一)彰顯育人育心成果
學校經過長期堅持、穩步推進“心”育實踐,不斷見證學生的精神狀態、行為習慣、團隊意識等喜人變化,具有心理問題和心理問題傾向的學生情況明顯好轉,個性心理品質大幅提升,違紀事件顯著減少,全校學生展現出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學校累計涌現出“全國新時代好少年”孫東海、“全國優秀共青團員”李張玉、“全國最美中學生”李博洋、“河南省文明學生”翟佳雯等先進典型230余名。
(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因為“心”育教育特色鮮明,成效顯著,學校先后被授予“全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實驗學校”“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迎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火箭學校教育考察團、平頂山市教育考察團等全國各地的參觀考察;承辦了河南省心理健康教研員培訓暨示范校經驗交流現場會;在山東棗莊舉行的全國心理健康教育會議上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經驗交流、專題匯報和主題講座等。
(本文系2021年河南省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課題“促進普通高中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生涯規劃教育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立項編號:GZYR2021114)
(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