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松軍
君子文化包含了仁愛、正義、誠信、寬恕、恭敬等傳統美德。君子文化不僅關乎個人內在涵養,還是我們外化于行的道德標準。用君子文化占領學校文化陣地,用文化的力量影響人、教育人、改變人,具有其他教育手段無法比擬的作用。因此,以君子文化培育君子師生的德育實施,是當前學校立德樹人的應然與必然的過程和手段。南陽市實驗中學利用校園豐富的儒家傳統書院文化遺存,融合現代教育特色,建設具有當代鮮明特色的君子文化,培育君子教師。
梳理學校歷史,君子文化的名牌亮起來
梳理學校發展歷史中存在的多元文化。建設學校文化必須充分挖掘并傳承學校的歷史文化,在挖掘學校歷史文化的時候要兼收并蓄,廣泛挖掘與學校有關的歷史。如對并入我校的回民中學教育文化中以“民族團結”為標志的“仁”文化,以及十七中、六中的務實進取、勇于擔當的“義”文化,南陽市實驗中學都兼收并蓄,納入學校的歷史傳承中加以改造發揚。
梳理校園歷史中積淀的儒家文化。“宛南書院”當年設置有“仁義禮智”四齋,創建者名為莊有信,合于君子文化“仁、義、禮、智、信”,建有觀德亭、射圃亭、思賢亭。南陽市實驗中學校園景觀建設中,定“集義樓”“達智樓”的樓名、“復禮路”“敦仁路”等路名、“學以致用堂”“有信報告廳”等建筑名、“思賢”“觀德”等文化石名,靈感都來自于宛南書院當年這些有著鮮明儒家標識的舊名。
梳理抗戰時期校園留存的愛國文化。2017年,學校被確定為南陽市宛城區紅色教育基地。抗戰時期,師生撤離學校搬至內鄉菊潭,這所院落曾作為第五戰區警備司令部?!皩W以致用堂”的墻體青磚上至今仍留有當年被日軍襲擊的彈孔,堂前曾有師生栽種的松樹盆栽,抗戰勝利師生回校,栽松樹的盆子已經炸爛,但松樹還活著,師生把松樹栽于地下,起名為“抗戰樹”,至今猶存。通過對學校文化的梳理和重建,我們編纂了校園君子文化解說詞,以青年教師為主體,開展校園君子文化解說活動,傳承“愛國愛家、志存高遠、積極進取、勇于擔當”的君子精神,增強教師對學校君子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增強學校文化自信力。
開發主題課程,君子文化的力量強起來
課程目標:培育新時代君子師生。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新時代教育的目標。南陽市實驗中學開發君子文化主題課程,目標與國家人才培養目標一致??鬃诱f君子應“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道德、仁愛居于核心地位?!坝斡谒嚒钡摹八嚒卑ā岸Y、樂、射、御、書、數”,包含了“智、體、美、勞”。所以新時代人才培養目標與傳統君子培養目標一脈相承且有了新的時代內涵。我們的課程目標定位培養新時代君子,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化繁為簡,更容易深入人心。
課程體系:“仁”“禮”“樂”相輔相成。我們以君子文化為主題,開發出“仁”“禮”“樂”三大課程體系。一是修煉內在仁德的“求仁”體系。學校通過道德講堂、君子文化研學等系列德育活動,以“仁愛擔當”為核心,為學生的人格打上鮮明的君子文化底色,培養師生敬畏之心與家國情懷。二是塑造外在君子形象的“守禮”體系。學校通過法制宣講、道德法庭等教育活動,增強師生的法律意識和道德理解;通過借鑒古禮、吸收新時代禮儀,開發學校慶典、儀式活動,培養學生文質彬彬的謙謙君子氣度等。三是涵養自由精神的“和樂”體系。理科講題大賽、詩詞大賽、漢字大賽等文化活動,體育藝術節、課本劇表演等文體活動,拓展性、實踐性、活動性社團活動,這些都涵養以敬業樂群、和而不同、知行合一的多向度實驗君子自由和樂的精神。
課程評價:突出師生主體性。君子文化校本課程實施評價,我們采用過程評價與成果評價、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師生既是課程的實施主體,又是評價主體。評價關注“人”的成長,而非單一的課程成果。君子文化課程教學實踐與以師生為主體的豐富的評價活動相結合,使君子文化內沉于心,外化于行,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到了正面導向作用。
宣傳美德人物,君子教師的榜樣樹起來
君子文化的濡染,讓我校教師實現了君子化成長,在特殊考驗面前,實驗中學教師交出了優異答卷。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教師充分利用線上課堂的優勢,把思政融入課程,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孟強老師被隔離,趴在小方凳上開直播課……多位家長為學校捐贈抗疫物資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學校進行“疫戰到底,實驗君子在行動”系列活動;利用微信公眾號大力宣傳抗疫英雄,報道實驗中學君子師生,傳遞真善美,弘揚正能量,讓君子文化熱起來,君子人物的榜樣樹起來。
近年來,我校君子文化主題課程10余項榮獲省、市級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成果獎,多項課題研究獲獎。榮譽的獲得表明南陽市實驗中學培育君子師生的工作成效逐漸顯現,這樣的成效是師生實現君子化成長之后臉上洋溢著的溫暖笑容,是一幕幕師生談笑風生的和諧畫面,也是一張張凝聚著心血汗水、彰顯著教育擔當的榮譽證書。
(本文系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pck理念下初中語文課程解析釋例”的部分成果。課題編號:JCJYC140113039)
(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