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福海
結識他,是一種偶然。
應故友盛情相邀,我們夫妻倆去浙江烏鎮(zhèn)、南潯游玩了兩天。江南水鄉(xiāng)的風韻如詩畫般令人沉醉。但此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位至今仍讓我難忘和感動的三輪車夫。
那日抵達南潯時已下午五點,匆匆在賓館安頓好后,我們便急不可耐地外出欣賞黃昏時分古鎮(zhèn)的別樣神韻。初次去南潯,人生地不熟,且天色已晚,不知景點怎么走。猶豫間,突然瞥見在賓館大門外,停有幾輛人力三輪車在候客,于是,我們跨上了其中一輛半舊不新的三輪車,因而有幸結識了這位敦厚的車夫。
甫坐上車,他便主動熱情地向我們推介了兩條游覽路徑,一聲親切的“坐穩(wěn)了哦”,給人細微體貼的感受,只覺得心里暖暖的。人力車一會兒在用石板鋪就的巷子里晃悠,一會兒環(huán)繞著幽靜的河浜穿梭,偶爾還到罕見的廊檐下穿越,輕微地顛簸搖晃著緩慢前行,我們坐在車上卻感到特別舒坦安穩(wěn)。此刻的南潯,祥和而靜謐。他一邊使勁兒蹬著車,一邊不停地為我們講解著。
游覽了一圈,他把我們拉回賓館。正欲下車時,一句“下車請當心,請拿好你的物品”讓人倍感殷切與關懷。當問及給多少車費時,他竟痛快而滿不在乎地答道,你隨便給吧。這使我十分不解——靠苦力謀生養(yǎng)家,卻如此輕視錢財,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啊!懷著半是好感半是好奇的心情,我與他相約次日清晨六時再去晨游,細細賞景。
第二天清晨,醒來時天已徹亮,急忙洗漱一番,疾步來到賓館大門前。我抬腕看了一下表,離約定的鐘點還差五分鐘,這時他已慢悠悠地蹬著車出現在我的視野里。
坐上車,按我們的意愿先朝農貿市場進發(fā)。臨近周邊,眾多攤販已在擺攤設點,銷售各種當地特產和時令果蔬。他招呼我們下來后,便知趣地將車停在一旁靜候。
走出不遠,我回眸張望,只見他騎在車上,車把上掛著條擦汗用的海藍色毛巾,手里捧著一本厚厚的書,在專注地閱讀。此后,我發(fā)現,只要有片刻工夫,他都充分利用起來,將隨身攜帶的書拿出來讀上一會兒。后來,他悄悄地告訴我,他心中有個夢想,就是想要學會英語,以更好地為海外游客服務。聞聽此言,我驚訝地直視著他。無論他的想法是否切合實際,也不管他何時能夠學成,至少,他那種不甘落后的上進心是真的讓我尊敬和感動的。這是否該讓那些時間充裕、置身優(yōu)越環(huán)境卻不思進取的人汗顏?他還坦誠而自信地告訴我,年底打算去考導游員。
這一路,他輕快地踩著車,并借景發(fā)揮,侃侃道來。我們靜心聽他講解,仔細觀賞沿途的古宅老店。走走停停中,我們相繼來到了石拱橋和古戲臺。停車上前細察、攝影,不禁被古人的精妙匠心所折服,整個游覽過程中,他不僅機靈賣力地蹬車,還熱情地講述相關逸聞趣事或歷史掌故,勸說難得來一次的我們多看看,卻全然忘記了自己用來掙錢的寶貴時間。難怪他的同行和老鄉(xiāng)有些羨慕并略帶妒忌地對我說,他的生意可是全南潯人力車里最好的。
其實,一個人如果能把簡單的事情做到出彩,把低微的活兒干到極致,就十分了不起,真的不平凡了。
他,姓李名賀軍,52歲,是一位來自安徽阜陽的質樸憨厚的進城務工者。
(選自《人民日報》2014年5月19日,有刪改)
思考
1.選文開頭寫道:“但此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位至今仍讓我難忘和感動的三輪車夫”。請結合下文,說說這位三輪車夫使“我”難忘和感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全文,你覺得這位叫李賀軍的人力車夫有怎樣的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寫作對象是人力車夫,屬于生活中的“小人物”,但“小人物”也有“大情懷”。請結合選文,簡析這位車夫的形象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