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層建筑數量的增加,防火監督成為確保建筑安全的重要環節。本文探討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在高層建筑防火監督中的應用。通過分析BIM技術在防火設計、模擬和管理中的作用,揭示了其在提高建筑防火性能、降低風險和提升管理效率方面的潛力。研究表明,BIM技術可為防火監督提供可視化、實時性和多維數據支持,為決策制定和應急處理提供更為精準的依據。然而,BIM技術在防火監督中的應用還存在一些挑戰,如數據集成、標準化和技術培訓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本文旨在為促進BIM技術在高層建筑防火監督中的應用提供參考和啟示。
關鍵詞:BIM技術;高層建筑;防火監督;安全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人們對建筑安全的日益關注,高層建筑數量不斷增加。然而,高層建筑一旦發生火災,其帶來的災難性后果常常不可估量。因此,對高層建筑的防火監督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建筑設計和管理方式難以滿足對防火監督的需求,而BIM技術作為一種集成設計和管理工具,為提升建筑防火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BIM技術概述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一種數字化的建筑設計、施工和管理方法,基于一個全面、協同的數字化建模過程,涵蓋了建筑物或基礎設施的物理和功能特性。BIM通過整合建筑物的幾何形狀、空間關系、材料屬性和建筑元素之間的關聯性,為建筑行業的各個階段提供了數據和信息。BIM技術的核心是建模,用于建筑設計的三維模型更是一個包含了幾何信息、時間信息、成本信息、物理特性和功能特性等多維數據的虛擬模型,為設計師、工程師、施工人員和業主提供了一個共享的平臺,在整個項目生命周期中共同協作、溝通和管理。BIM的優勢在于提高了項目的協同性和效率。設計團隊可通過BIM,實時共享信息、協同工作并即時反饋,減少了信息傳遞和誤解的可能性[1]。
二、高層建筑消防隱患現狀
(一)高層建筑火災特征
高層建筑火災是一種極具挑戰性的災難,具有人員疏散難度大和救援難度大的特征,更涉及到諸多復雜因素,影響著火災蔓延、應對和救援效率。這些因素既包括建筑結構本身的特點,也涉及到人員行為、環境因素以及救援資源等多個層面。一方面,高層建筑由于其高度,人員疏散難度較大是顯而易見的。樓層高、人口密集,加之可能存在疏散通道不暢,使得火災發生時,大量居民面臨疏散困難的問題。有些居民可能身體有殘障或行動不便,這進一步加大了疏散的難度。同時,火災引發的恐慌和混亂也會影響人們冷靜有序逃生,甚至可能導致擁擠和踩踏等意外。另一方面,高層建筑火災的救援難度也較大。消防車輛抵達火災現場的困難、水壓不足、高空救援設備的使用等技術性問題都增加了救援的難度。此外,高層建筑存在著獨特的建筑結構,使得火災撲救難度加大。火勢可能在樓層間蔓延,傳統的滅火方式可能面臨局限性,需要更多專業化的技術和裝備來有效撲救。另外,環境因素也是影響高層建筑火災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風力和風向對火勢蔓延的影響很大。強風可能迅速推動火勢擴散,增加滅火難度,甚至使得救援難以進行。高層建筑周圍的交通和基礎設施也可能受到影響,進一步制約了救援的效率[2]。
(二)高層建筑消防安全隱患問題
高層建筑消防安全隱患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其中設計不達標和裝修材料不合理是兩個主要方面。這些問題的存在會導致災難性后果,因此深入了解其本質和影響至關重要。首先,設計不達標可能是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的根源之一。一些建筑在設計階段未考慮到充分的消防安全因素。這包括但不限于缺乏有效的疏散通道、消防設備配置不當、建筑結構不穩固等問題。設計不合理容易導致火災發生時疏散困難,甚至無法有效控制火勢,使得火災造成的損失更加嚴重[3]。其次,裝修材料不合理也是造成高層建筑消防安全隱患的重要原因。一些低質量或不符合消防安全標準的裝修材料存在火災蔓延速度快、釋放有毒氣體或煙霧的問題。例如,易燃材料的使用、裝修過程中的安全漏洞等都可能為火災的發生和蔓延提供更多機會。設計不符合標準會給火災發生時的疏散增加阻力,導致更多傷亡和財產損失。不合適的裝修材料可能助長火勢擴散,帶來更嚴重的后果。這些問題不僅危及居民的安全,還會給消防人員的救援工作帶來巨大困難,阻礙他們有效控制火勢。改善設計并選用合適的建材是減少火災傷害的關鍵,以確保人們及時安全逃生,并有利于消防人員更有效撲滅火勢,減少損失。
三、BIM技術在防火監督工作中的應用
(一)對消防設施局部平面進行調整更新
BIM技術通過三維建模和數據管理,使得消防設施局部平面的調整更新變得更加直觀和實時。在進行平面調整時,BIM技術能夠幫助實現以下目標:一是消防設施局部平面的實時更新。BIM中的實時協作功能可以確保多個團隊成員同時查看和編輯局部平面,以便及時更新消防設施布局。在BIM共享平臺上,消防人員、建筑設計師和其他相關專業人員可以實時協同工作,確保局部平面的準確性。二是消防通道和逃生路徑的優化。BIM技術可以模擬不同的消防通道和逃生路徑,考慮建筑的結構和布局。這有助于優化逃生路徑,確保在緊急情況下人員能夠快速而安全撤離。
具體來看,BIM技術可以結合建筑結構和管道系統的幾何信息,利用流體動力學原理計算管道內的流量,以進一步提升水管網壓力的適用性,增強火災監督效果。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Q=A·V
其中,Q為流量,A為管道橫截面積,V為流速。
管網壓力是管道系統設計中的關鍵參數。BIM技術可以模擬管道網絡,考慮管道的直徑、長度、流速等因素,利用以下公式計算管網壓力:
P=ρ·g·h+(1/2)·ρ·V2+Pstatic+Pfriction
其中,P為管道內的總壓力,ρ為水密度,g為重力加速度,h為管道高度差,V為流速,Pstatic為靜壓,Pfriction為摩擦損失。
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的廣泛應用下,消防供電設備容量計算已經變得更加系統化和精確。通常情況下,消防供電設備的容量計算以公式S=IsUo為基礎。這里,S代表總供電設備的實際容量,Is表示實際需要的發電量,而Uo則是直流測量的空載體電壓。不過最終的計算公式更為復雜,表達為S=(S+SF+ΔS)/2。在這個公式中,S代表消防供電設備的總功率,SF代表其他設備的用電功率,而ΔS則表示牽引網絡的功率損失。
防火監督工作的核心是對整個容量計算進行檢驗,需要根據供電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有效電流,并充分利用牽引變壓器的過載能力,計算出校核容量的數值。這一步驟的目的在于確保變壓器能夠安全穩定運行[4]。同時,也需要考慮到變壓器負荷潛力出現的原因,這將最終決定變壓器負荷能力的依據。通過這些計算和檢驗步驟,能夠確保供電設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進而保障建筑物在火災情況下的電力供應穩定性,使得對消防供電設備容量的評估更加準確和可靠,從而為建筑物的安全性和防火能力提供了堅實基礎。
(二)實現技術交底
在傳統的建筑審批與監管中,消防設施的技術交底一直是一個繁瑣而耗時的過程。過去,審批后的圖紙和電子版需要傳遞給防火監督人員,而他們則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檢查消防設施的運行情況。然而,隨著高層建筑數量的不斷增加和設計難度的提升,傳統的審核方法顯得效率低下,監管人員的工作量也居高不下。在這一挑戰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成為了解決問題的一項創新解決方案。
BIM技術通過數字化建立建筑模型,以包含建筑的各項構造和性能信息,實現信息內容與模型的完美結合。防火監督人員可以更直接觀察建筑的各種信息,從而更有效進行監督和審核。建立完善的建筑模型使監督人員能夠快速了解建筑的結構、消防設施布局等重要細節,有助于相關人員更迅速制訂各種防火預案。BIM技術的優勢在于它不僅提供了建筑的三維模型,還包含了豐富的數據和信息,例如建筑材料、設備規格、施工方法等。這些信息幫助監管人員更全面了解建筑的特性和構造,不再局限于傳統的二維圖紙。監管人員通過利用BIM技術能夠更準確評估建筑的安全性,并及時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有效提高建筑審批與監管的效率和質量[5]。在BIM技術支持下,審批過程更加透明高效。防火監督人員可以直接在數字模型中查看建筑的消防設施配置,并實時了解其性能。消除了傳統審批中紙質文件傳遞和翻閱的繁瑣步驟,大大提高了審批效率。BIM技術除了在審批階段發揮作用,還為建筑的后續管理提供了強大的支持。一旦建筑完成,BIM模型可以作為一個動態的數據庫,記錄建筑的運行、維護和更新信息。這為監管人員提供了實時的建筑狀態,使得他們可以更主動進行監督和管理。同時也為建筑的日常運營提供了更精準的數據支持,有助于優化建筑的防火設施,提高整體的安全水平。
(三)利用FDS軟件相結合
FDS火災模擬軟件涵蓋兩個主要組成部分:FDS和SMOKEVIEW。FDS扮演核心角色,專注于建筑結構的構建與每個區域的精確定位計算。與之相對,SMOKEVIEW作為FDS計算結果的后處理程序,不僅分析防火設施的布置位置,還可展示火勢蔓延情形。利用BIM技術,這些數據能以2D或3D形式呈現。輸入數據包括建筑內部溫度、燃燒情況及煙霧蔓延等[6]。如今,眾多高層建筑日益重視FDS軟件在火災場景模擬中的運用。通過該軟件提供的實驗基礎數據,結合BIM技術,能為火災救援方案提供有力支持。FDS建立的建筑模型更為直觀,可輔助選擇相關數據,尤其在人員密集場所。防火監督人員利用虛擬現實軟件,在3D場景中靈活建模,提前規劃人員逃生通道、設計合理疏散路徑,并計算出準確的疏散時間,分析疏散過程的可行性,使實驗數據更加真實可靠,這種技術的應用效果顯著。利用FDS建立的建筑模型一方面提供直觀參考,另一方面能為數據選擇提供支持,尤其是在人員密集區域。借助虛擬現實軟件,防火監督人員能夠在3D場景中輕松建立模型,提前規劃人員逃生通道,設計出合理的疏散路徑,準確計算出疏散時間,并分析疏散過程的可行性,使得實驗數據更加真實可靠[7]。
(四)制訂較為完善的應急疏散預案
在建立應急疏散預案時,采用先進的工具和技術對建筑內部進行分析和規劃至關重要。需要用到PATHFINDER軟件。這款軟件能夠將建筑內各種大型活動數據導入其平臺,從而生成多種疏散路線并進行可視化模擬。該系統性的方法有助于制定全面且高效的應急疏散計劃。利用BIM技術展示人員疏散情況更是一項創新舉措,可以提前預測疏散所需的時間,而且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高效完成人員疏散,為緊急情況下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PATHFINDER軟件不僅服務于預防火災的監督人員,還能為消防救援人員提供寶貴的信息,使其通過這款軟件可以迅速了解建筑物內部的情況,為應急疏散培訓和實際救援行動做好準備。這種全面、系統化的工具不僅使得預防措施更加有效,同時也提高了在緊急情況下的應對能力。在應急疏散預案制定過程中,技術手段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它們為建筑物安全提供了深度的保障,能夠預測并應對潛在的風險。從防火監督到消防救援,這些工具為相關人員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視角,使得他們能夠更加迅速、有效應對各類緊急情況[8]。
結語
綜上所述,BIM技術在高層建筑防火監督中具有巨大的潛力和發展前景。通過對建筑信息的數字化管理和實時監控,能夠更好預防火災風險,提高建筑安全水平。然而,要充分發揮BIM技術的優勢,需要行業各方共同努力,解決技術標準、數據共享、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挑戰。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經驗的積累,BIM技術將在高層建筑防火監督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建筑安全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劉星.高層建筑的消防隱患與防火監督對策分析[J].消防界(電子版),2022,8(23):133-135.
[2]安航.防火監督工作困境及優化對策探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2,8(22):94-96.
[3]趙長勇.高層建筑消防隱患與防火監督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22,8(22):124-126.
[4]胡潤森.建筑工程防火監督檢查工作的難點與應對措施[J].消防界(電子版),2022,8(22):127-129.
[5]韋云霄.高層建筑消防隱患與防火監督對策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2,8(22):139-141.
[6]黃加懷.高層建筑消防隱患與防火監督工作[J].地球,2019(09):97.
[7]王延尚.高層建筑消防隱患與防火監督工作探討[J].今日消防,2019,4(08):30-31.
[8]劉軍.高層建筑消防隱患分析與防火監督管理[J].消防界(電子版),2019,5(13):65-66.
作者簡介:徐盛夏(1990- ),女,漢族,江蘇南通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