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強
(新鄉(xiāng)中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河南獲嘉 453800)
新鄉(xiāng)中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煤制甲醇生產工藝中,有很大一部分蒸汽通過相變轉化為凝液,輸送至熱電冷凝液箱,凝液經循環(huán)水降溫后,再經過離子樹脂混床,供循環(huán)使用。由于蒸汽加熱器的蒸汽等級不同,換熱后產生溫度不等、壓力不一的凝液,在輸送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管線振動現(xiàn)象。同時,該凝液進入常壓凝液閃蒸系統(tǒng)閃蒸出流量可觀的乏汽,且大部分被放空,造成熱能的浪費和凝液的損失。
煤化工裝置中,乏汽余熱能的提質回用是有效利用低品位余熱資源的方式[1]。
乏汽是間接用蒸汽設備排放的高溫凝結水中夾帶(閃蒸)沒有被污染的低溫蒸汽,具有壓力低(1~2 kPa)、流量低、溫度低、再次利用率不高的特點。通常通過水冷器對乏汽進行冷卻回收。
經過研究,將該股乏汽通過管線回收到真閃汽輪機入口,經負壓閃蒸徹底釋放凝液熱能,回收凝液余熱,同時解決凝液輸送過程中的振動問題。
目前,裝置冷凝液分為透平冷凝液和工藝冷凝液,其中部分工藝冷凝液在經過工藝物料加熱利用后,仍然有部分熱量未被充分利用,經過閃蒸罐閃蒸后產生可觀的乏汽。該乏汽被大量放空,不僅造成熱源和凝液的浪費,同時也不符合目前環(huán)保節(jié)能的理念。
工藝冷凝液經過工藝冷凝液管線輸送至第二閃蒸罐,質量流量約為72 t/h。空分分子篩再生冷凝液、空分溴化鋰冷凝液、氣化汽包排污液進入第一閃蒸罐后靠自壓輸送至第二閃蒸罐,質量流量約為8 t/h。兩股凝液質量流量共計80 t/h,在第二閃蒸罐(常壓)閃蒸后,釋放出質量流量為2~3 t/h的乏汽高點放空,造成熱源的浪費,園區(qū)“白龍”現(xiàn)象長期得不到解決。改造前,工藝冷凝液余熱發(fā)電流程示意圖見圖1。
通過研究,計劃原進入第一閃蒸罐的凝液管線保持不變,將去第二閃蒸罐的工藝凝液通過管線技改送入第一閃蒸罐,在第一閃蒸罐負壓閃蒸后,蒸汽通過管線送往氣化真閃發(fā)電(采用負壓發(fā)電技術的汽輪機組),凝液通過新增泵管線送往冷凝液箱,不再進第二閃蒸罐,停運第二閃蒸罐凝液增壓泵[2]。
目前,至第二閃蒸罐凝液溫度為115 ℃,壓力為0.50 MPa,蒸汽焓值為482 kg/kJ;閃蒸為0.09 MPa、97 ℃的蒸汽,焓值為2 670 kg/kJ,水焓值為405 kg/kJ。常壓下,閃蒸蒸汽的質量流量為2.7 t/h。
將該股凝液引至一閃閃蒸,閃蒸氣進入真閃發(fā)電汽輪機進口,真閃壓力為-10 kPa。目前工藝條件下,該股蒸汽經過閃蒸約可產生2.7 t/h蒸汽供汽輪機發(fā)電;真閃汽輪機排汽壓力為-50 kPa,凝液質量流量按80 t/h計算,該工況下發(fā)電量為100 kW·h。技改后,冷凝液溫度降至96 ℃左右,滿足目前工藝需求。

圖1 改造前,工藝冷凝液余熱發(fā)電流程圖
2.7 t/h、0.09 MPa的蒸汽通過蒸汽輪機做功后壓力降為0.05 MPa。蒸汽輪機的功率計算公式為:
N=GΔHsη/3 600
(1)
其中,N為蒸汽輪機的功率,kW;G為蒸汽質量流量,kg/h;ΔHs為等熵焓降;η為汽輪機熱效率,取73%;發(fā)電機效率為0.9。
0.09 MPa、97 ℃的蒸汽焓值為2 670 kg/kJ,比熵為7.39 kg/kJ。
0.05 MPa的蒸汽等熵焓值為2 575 kg/kJ,ΔHs為95。
可以計算出該低壓蒸汽用于發(fā)電的功率為N=168 kW。
通過對閃蒸汽并入真閃發(fā)電衡算,乏汽并入真閃發(fā)電,電量可達168 kW·h,每年按8 000 h、電價為0.6元/(kW·h)計算,每年產生經濟效益為80.6萬元。
(1) 原進入第一閃蒸罐的凝液管線不變,將去第二閃蒸罐的工藝凝液通過增加管線引入第一閃蒸罐頂預留口。
(2) 在第一閃蒸罐處增加去氣化真閃發(fā)電管線,蒸汽通過管線送往氣化真閃發(fā)電。
(3) 第一閃蒸罐新增凝液輸送泵,并增加回流調節(jié)管線。
(4) 在原第一閃蒸罐至第二閃蒸罐凝液輸送管線處,與第二閃蒸罐凝液輸送泵出口管線聯(lián)通。
技改后,工藝冷凝液余熱發(fā)電流程見圖2[3-4]。
(1) 在第一閃蒸罐至氣化真閃發(fā)電管線增加切斷閥(靠近進真閃手閥)。若真閃汽輪機跳車,可起到緊急切斷作用,防止氣化真閃蒸汽(為氣化含灰蒸汽)進入第一閃蒸罐而污染凝液。
(2) 將第一閃蒸罐放空引至管廊高處,手動放空管線增加緊急切斷閥,放空管線并至安全閥后放空管線。當真閃汽輪機跳車時,維持第一閃蒸罐壓力,使其處于常壓,保證工藝冷凝液正常輸送。
(3) 增加遠傳壓力表,用于監(jiān)測閃蒸罐壓力;增加遠傳液位計,監(jiān)測閃蒸罐液位。
改造后,一閃凝液泵出口閥在開大過程中出現(xiàn)汽蝕振動打量不足現(xiàn)象,工藝冷凝液無法全部送至第一閃蒸罐閃蒸,仍有部分凝液送至第二閃蒸罐,導致第二閃蒸罐無法完全切出,閃蒸汽只能通過第一閃蒸罐被部分回收。
經過分析,凝液經過負壓閃蒸出乏汽后成為飽和凝液,易造成泵的汽蝕。由于該凝液泵是利舊泵,泵汽蝕余量為2.5 m,泵進口液位差只有2.0 m,增加泵的流量后,會加重泵的汽蝕,引起振動。

圖2 技改后,工藝冷凝液余熱發(fā)電流程圖
重新選擇汽蝕余量為1.0 m的凝結水泵后,裝置運行正常,將二閃切出后,凝液輸送正常。真閃發(fā)電機增加發(fā)電量200 kW·h,每年按8 000 h、電價為0.6元/(kW·h)計算,每年產生經濟效益為96.0萬元。
通過將乏汽引至氣化超低壓汽輪機做功發(fā)電,解決了蒸汽放空的問題,同時回收凝液余熱,具有很好的節(jié)能效果。另外,解決凝液在輸送過程中的振動問題,為蒸汽凝液余熱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