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嗨,我是何安,是小博的讀者,也是作者。這些年小博陪伴著我的成長,中學時期的我經常在課間捧著一本小博看得津津有味;大學期間我有幸“解鎖”了小博作者的新身份;去年剛剛從醫學生變成實習護士的我寫了一篇文章《第一次從死神手里搶人》在小博發表,那時的我只是站在一旁學習護士老師的操作和執行老師安排好的任務;今年我正式踏上臨床護理工作崗位,身份從一名實習生變成了臨床護士,這需要我更多的獨立思考判斷。在這里想和大家分享我的感受和體驗,這篇文章并不輕松,甚至有些沉重無趣,但這些是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護理工作最真實的一面。
“害怕”時常包裹著我
“我理解您的心情,但請您先冷靜,現在患者突發……”
護士老師安慰患者家屬的聲音越來越模糊,最后被我甩在身后,徹底聽不清楚。而我拿著輸血申請單,提著標本箱飛奔去輸血科和檢驗科。
現在是凌晨兩點,我腳步飛快地穿過醫院安靜漆黑的走廊匆匆往輸血科的方向奔去。
此刻一場和時間爭分奪秒的接力賽正在無聲無息地進行著,而我只是賽場中的小小一棒。檢驗科加班加點化驗;輸血科緊急調配血液;我所在科室的護士正在緊張有序地為患者進行術前準備;大夫匆忙地打電話聯系手術間;而我負責把患者需要的血制品從輸血科送至手術室……這個夜晚有無數人為了那個生命在奔波著。
直至晨光熹微,我和另一位護士老師收到患者平安結束手術的消息后才終于松了口氣。
我也是這個時候才后知后覺地感到害怕。方才患者情況那樣危急,要求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紕漏。醫務工作者任何一點小小的疏忽都會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命。
事實上,“害怕”這種情緒對我而言并不陌生。從今年我真正擺脫學生身份,成為一名臨床護士后,這種情緒就時常包裹著我。
我害怕突然到來的搶救,害怕病人病情突然變化,害怕每一個可能影響病人病情的小小因素,害怕自己出現錯誤……
某天我把這種“害怕”向一位前輩老師傾訴,她輕輕點頭,微笑著對我說:“這就是慎獨精神?!?/p>
我恍若醍醐灌頂。那個瞬間我忽然想起大學第一堂課上老師面容嚴肅地叮囑我們——從踏進醫學學府的那一刻就要銘記“醫本活人,學之不精,反為夭折”。
關于那堂課的其他記憶已經被滾滾時光蒙了塵,唯獨那句話我時刻不敢忘。
我也終于明白,踏上臨床工作崗位的自己已經不自覺地把那句話應用到了實際工作中——那就是時刻保持對生命的敬畏。
因為敬畏生命,我才會有諸多害怕的時刻。但是那種害怕不會阻擋我前進的步伐,它只會讓我越來越謹慎,越來越敏銳。
沒有突然變化的病情
在我踏上臨床護理崗位的第一天,資深護士老師就和我們強調——沒有突然的病情變化,只有病情變化被突然發現。
護士是直接接觸患者的第一線醫務人員,肩膀上承擔著發現每一個細微病情變化的使命。所以護士必須要具備豐富的醫學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以及面對突發事件時強大的心理素質。
前幾日我在巡視病房過程中發現家屬在往礦泉水瓶子里灌熱水。經過簡單對話后,我了解到,患者方才發生了嘔吐,他自覺胃部不適,想要灌一瓶熱水來暖一下肚子。
我馬上制止了家屬這樣的行為并且詢問方才的嘔吐物是否已經傾倒。最后,我在家屬不解的目光中堅持看了一眼患者的嘔吐物。
咖啡色胃內容物!
我第一時間詢問了患者進食了何種食物以及最近服用著哪些藥物,在判斷出該食物和藥物不會使胃內容物呈現咖啡色之后我叮囑患者暫時先不要進食,然后立刻通知醫生——患者嘔吐咖啡色胃內容物,疑似為上消化道出血,建議留取嘔吐物標本化驗。
醫生隨即下達留取檢驗標本的醫囑,我也第一時間前往患者床旁留取標本并且安慰患者。
看似很繁瑣的流程,實際我從發現患者病情到標本留取結束不過數分鐘。
臨床護理工作就是由這樣很多的數分鐘組成——細心地發現、耐心地詢問加上專業性的判斷和處理,而貫穿在其中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快”。
我們要和時間賽跑,和死神賽跑,我們要用奔跑節約出來的時間挽救患者生命。
某天我和朋友調侃某位護士老師,“那走路速度一看就是干臨床護理的”。大家聽了都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
平靜中包裹著溫暖
臨床工作并不像影視劇演的一樣時時刻刻都在驚心動魄、爭分奪秒地進行搶救,更多時候是平靜中包裹著溫暖。這和護士承擔著的另一個重要的角色息息相關,那就是“健康知識宣教員”。
我發現很多患者不認為在醫學定義上的疾病是病。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患者患有高血壓病。我在告知他們需要按時按量服用降壓藥時,他們都表現出了同樣的疑惑不解。
高血壓是疾病嗎?能不能不吃藥?
每當這時我就會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他們解釋高血壓的危害和服藥的必要性。
解釋清楚后,患者們都會露出微笑,向我表達謝意。
每當這時,我都會感覺自己充滿力量,也愈發感慨地告訴患者健康知識的重要性。我們想要通過日常工作中的健康宣教,讓患者知曉疾病相關知識,讓他們在今后的生活中做自己健康的督導者和維護者。
在我看來,健康知識宣教和在搶救間奔波同樣重要。
那些來自患者感激的微笑,老奶奶握著我的溫暖雙手,叔叔真誠的一句“謝謝”,小朋友遞給我的一塊糖果都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