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寧寧
上海華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40)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堅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加強干部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著力增強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能力,帶頭擔當作為,做到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2021年)上明確了新時代人才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遵循干部人才成長規律,以大力發現培養為基礎,以強化實踐鍛煉為重點,以確保選準用好為根本,以從嚴管理監督為保障,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推動形成“穿透式發現、跟蹤式培養、常態化選拔”工作體系,健全完善年輕干部選拔、培育、管理、使用全鏈條機制,造就一批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年輕干部隊伍。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當今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是實現社會主義各項建設目標、實現中國夢的必要保障。要深刻認識人才發展的重要意義,重視人才、愛護人才、成就人才,切實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企業迫切需要與高質量發展協同、適應的人才觀念和人才結構優化的高質量人才隊伍。人才隊伍質量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貫徹落實新時代人才隊伍建設已經成為當前企業的重要課題。
一是企業戰略發展的迫切需要。國有企業堅持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一支過硬的干部人才隊伍,是推進企業發展的堅強支撐和有力保證。作為大型化工企業,應不斷健全人才隊伍建設機制,激發人才活力,打造高素質干部人才隊伍。
二是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碳達峰、碳中和”及生態環保等對化工行業生存與發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在疫情和行業下行雙重影響下,需要以更高的站位來思考戰略布局、以更強的定力來堅守主業發展、以更實的舉措來推動改革創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
三是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現實需求。政治路線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在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大背景下,企業競爭的關鍵在于人才的競爭。著眼于黨的事業薪火相傳和化工事業長遠發展,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是關系企業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分。
以化工行業某國有企業為例,近年來,其在加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實施“育選管用”一體化統籌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
創新提出“YHA”人才培養計劃,即對青年人才(Young Star)、骨干人才(High Performer)和領軍人才(Ace Leader)實施“育選管用”一體化統籌,使企業干部人才隊伍“使用上有梯隊,選擇上有空間”。對于青年人才,按照“1+2+3”青年職業發展意見和管理培訓生計劃,進行職業發展規劃和引導,即1年入職引導、2年崗位鍛煉、3年職業定位;對于骨干人才,以“251”(200 名中青年后備人才、500 名中層骨干人才、1 000 名專業管理人才)為目標進行分類分層培訓和跟蹤培養;對于領軍人才,通過跨專業、跨業務高層次培訓和復合型崗位交流進行歷練、培養。通過舉辦TOP50 班、高管班、青干班和青英班等專題培訓研修,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堅持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1)強化政治引領。在干部選拔任用中,始終將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把基層一線、“走出去企業”、艱苦崗位作為培養選拔年輕干部的主陣地、主戰場,把政治素質過硬和企業發展需要的好干部選出來、用起來。(2)探索市場化選聘機制。建立業務導向、市場導向、業績導向和雙向選擇機制,在二級企業中高層管理崗位開展市場化選聘;對合資企業中方副總開展競爭性選拔,為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的干部人才提供平臺。(3)盤活人才培養“蓄水池”。定期開展人才盤點,全方位了解年輕干部的工作情況和認可度。對每家二級企業班子情況、干部特點和接任計劃等進行逐一研判,形成動態的二級班子后備(M1)、二級中層正職后備(M2)、二級中層副職后備(M3)3 支隊伍;針對高、精、尖、缺人才,形成管理序列(M 序列)和專業序列(P 序列)“大、中、小”名單。2021年度人才盤點(兩年一輪)共推薦M,P 序列后備人才957 人,平均年齡為38.87 歲。其中,M1 序列122 人,占11.81%;M2 序列184 人,占17.81%;M3序列231 人,占22.36%;P 序列496 人,占48.02%。這一舉措為年輕干部“送得出、接的上”提供保證。
經風雨、見世面才能壯筋骨、長才干。遵循人才成長規律,抓好“之”字形培養模式,多崗位歷練干部。(1)實施管理培訓生項目。近年來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知名院校共選拔招聘200 多名優秀應屆畢業生,充實到一線崗位和項目現場實踐成長,實施3 位導師、3 次輪崗、3 次考核的培養模式,構建跨專業條線、跨企業的復合型培養機制。其中,部分二級單位跨專業條線、跨企業的培養比例均超過50%。(2)注重復合人才培養。聚焦轉型發展,開展高級管理人員季度研修;倡導實干擔當,要求核心崗位人才要有在2 個職能部門、2 個業務板塊、2 個區域管理團隊的工作經歷。(3)推動崗位實踐鍛煉。通過艱苦崗位、關鍵崗位、市外崗位鍛煉提升干部人才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通過公開競聘到合資企業中方副總經理崗位鍛煉(已選派近30 名年輕干部),豐富年輕干部的工作閱歷,提高拓展國際化市場的能力和素質。
企業從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深化科研經費管理和科研項目管理改革、優化人才激勵等方面入手,在實踐中注重實績導向、競爭選拔、正向激勵。(1)完善選人用人培養機制,下好“一盤棋”。完善交流任職機制,讓年輕干部扎根到基層、深入一線,通過“壓擔子”不斷增強其適應新發展階段要求的能力。(2)變“相馬”為“賽馬”。對重大科研項目采取“揭榜掛帥”“課題組長制”等機制,鼓勵青年科技人才組建創新團隊,專注攻克關鍵技術。(3)發揮考核和激勵“指揮棒”作用。推行任期制、契約化管理,對二級企業管理人員實施當期激勵和中長期激勵相結合的考核機制;對重點項目實施“風險抵押激勵機制”,激發團隊動力和風險防控能力;積極構建從課題組長到企業首席技術專家的大“H”型雙通道職業發展路徑,充分調動科技人才隊伍的創新活力和動力。
當前,某國有化工企業正處于爭當化工行業排頭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雖然企業近年來在干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與世界一流化工企業相比,與轉型跨越式發展要求相比,無論是在人才的引進和使用上,還是在人才工作的機制和環境上,都存在著一定差距。
(1)下屬企業中層干部隊伍年齡結構不盡合理,平均年齡較大,近5年面臨退休的人員占26.64%。在三級企業班子中,該問題表現得更加突出,近5年退休人數約占所有三級企業班子成員總數的三分之一。(2)下屬企業中層干部隊伍學歷結構相對偏低,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只有43.55%。經過深造,82.24%的人取得了本科及以上學歷;在三級企業領導班子中,只有39.51%的人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經過深造,85.28%的人取得了本科及以上學歷。(3)部分中層干部任職崗位時間較長,沒有形成定期輪崗的機制,在本崗位平均任職年限3.2年,任職6年以上的占13.74%,任職10年及以上的占7.6%。
一些行業或領域的技術進步較快,但人才培養的速度沒有跟上,導致人才供需不平衡。同時,一些高端人才的培養周期長,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才能培養出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
對標世界一流化工企業,適應行業和企業高質量發展需求的高層次領軍人才、創新型科技人才、數字化專業人才、國際化人才還顯不足,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也亟待加強;系統性前瞻性謀劃,讓事業激勵人才、讓人才成就事業的“大格局”尚未完全建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注重在重大斗爭中磨礪干部,增強三項工作本領: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對標“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要求,對標化工行業頭部企業,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八個堅持”的規律認識,更加積極踐行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加快形成更具競爭力的人才發展優勢。
堅持需求導向,立足企業產業發展現狀和核心優勢,切實增強引才精準性,讓人才有用武之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堅持“用什么引什么”,“缺什么引什么”。(1)定期開展人才盤點,形成人才梯隊。通過民主推薦、調研訪談以及自評、360 度環評、盤點圓桌會議等方式全方位了解年輕干部的工作情況和認可度。對每家企業班子情況、干部特點和接任計劃等進行逐一討論研判,形成企業統一的“人才地圖”,解決“有多少合適的人,分布在哪,梯度如何”的問題。企業人才流動要做到“三維流動”,即橫向流動、縱向流動、內外流動。(2)持續推進管培生招聘工作。圍繞目標院校和目標專業,本著好中選優的原則,持續開展管培生招聘工作,不斷為企業新業務和海外業務發展儲備新生力量,做好源頭儲備。
(1)強化政治歷練,提高政治素養。通過黨校培訓把對黨忠誠注入靈魂,融入血脈,忠貞踐行,讓年輕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2)以吃勁崗位強化實踐鍛煉。將年輕干部放到基層實踐中磨礪,增強善于斗爭的實戰本領。突出交流鍛煉,建立健全年輕干部跨地區、跨部門、跨條塊交流任職機制,提高適應不同崗位、適應不同局面、迎接不同挑戰的本領。選送年輕干部到“重大項目、艱苦崗位、基層一線和市外企業”鍛煉成長。(3)以“高素質、專業化”要求強化專業訓練。結合國有大型化工企業特點,圍繞高素質、專業化的要求,強化干部的專業訓練。
(1)突出市場化機制,及時大膽使用。堅決破除論資排輩、平衡照顧、求全責備等觀念,確保用當其時、用其所長。(2)突出穿透,干部管理延伸。按照三個“三分之一”的成長途徑開展90 后年輕干部培養,即:三級企業產生三分之一,二級企業部門產生三分之一,企業總部輸送三分之一。對列入后備培養的90 后干部制定上崗方案,成熟一個實施一個。(3)突出均衡,優化干部結構。圍繞人才盤點設定的P 序列干部的專業族群,開展各專業條線干部專業訓練和跨條線鍛煉,均衡培養各專業條線的干部。
構建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既要有創新創業的熱土,也要有安居樂業的家園。為留住人才,需從政策、服務等方面多向發力,以最高禮遇致敬人才、以最大誠意匯聚人才、以最真情感服務人才、以最優保障成就人才。(1)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將年輕干部發現、培養、選拔工作納入企業任期綜合考核。(2)實施長效激勵機制。按照“分類管理、一司一策”的原則,對子企業實行任期綜合考核,突出“主動摸高、超越自我、跑贏同行”的激勵導向。加強中長期激勵約束機制建設,制定風險抵押激勵、超目標利潤提成等激勵工具包,激勵人才干事創業的熱情;強化“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導向,讓真正有能力的人“挑大梁”“唱主角”“出頭彩”。合理運用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地為踏實做事的人撐腰鼓勁,毫不猶豫地為被誣告錯告的人澄清正名。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重視、尊重、愛惜人才,營造競相干事、競相創效、競相成才的良好局面。
時代呼喚人才,人才推進事業。在該企業,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隊伍正在加速集結。聚人才之力,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必將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建設成為世界一流企業提供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