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健

2023年2月初,驚聞土耳其東南部、敘利亞邊境地帶發生強烈地震,尤其在10個小時之內連續發生兩次近8級的強震,在世界近現代的地震災害史上聞所未聞。在人類文明曙光初現的年代,地中海東岸的文明發源地形成一個彎月形狀的拱門:西側從以色列和黎巴嫩沿海岸北上,經過和敘利亞的交界地帶。這一側稱為“黎凡特地區”;東側則沿著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向東南延伸,這就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連接這個拱門左右兩只腳的拱頂,是兩河發源地,從安納托利亞高原逐漸向兩河平原下降,今天屬于土耳其東南部。這片拱狀地區被稱為“肥沃新月地帶”,筆者曾走遍整片地區,這次,就講講離震中最近的城市——加濟安泰普。
加濟安泰普距離這次地震的震中僅有34公里,按人口排名是土耳其第六大城市。土耳其有很多古城,相比之下加濟安泰普并不算特別古老,尤其是和東面相距僅150公里的尚勒烏爾法相比。到21世紀初,加濟安泰普附近的小鎮澤烏瑪因為要興建水庫,對當地文物進行了一次搶救性發掘,沒想到石破天驚,竟然挖掘出大量羅馬時期完整而精美的馬賽克地面拼貼畫。土耳其考古專家們花了幾年時間發掘,跟水庫大壩合龍搶時間,終于完整地復原了其中大多數拼貼畫,同時為保存和展示這批精美的羅馬帝國藝術品,設計興建了一座全新的澤烏瑪博物館,2011年建成開放的時候,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馬賽克博物館,現在是第二大的同類博物館。
澤烏瑪這個地方的建立者是古希臘人。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死后,手下大將塞琉古一世·尼卡特爾奪下地中海東岸,建立塞琉古王朝。澤烏瑪這個城市就是塞琉古一世建立的,后來被新興的羅馬占領,曾經是安納托利亞高原和敘利亞平原之間的樞紐城市,興旺一時。羅馬人最有特色的藝術形式是馬賽克拼貼畫,用細小的彩色石子拼鑲出各種細膩生動的畫面。所以今天發掘出來的古羅馬馬賽克藝術品,畫幅越大,組成畫幅的馬賽克越小,藝術價值就越高。在羅馬本土意大利半島上,最著名的拼貼畫可能是發掘自龐貝古城、保存在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里的《亞歷山大大帝在高加米拉戰役》,不過龐貝古城中發掘的拼貼畫從數量上遠遜于其他兩處:一是威尼斯以東,靠近斯洛文尼亞邊境的世界遺產城市阿奎利亞大教堂;二是西西里島中部羅馬貴族或皇帝的別墅。這兩處都是原址保護,大片古羅馬時期的地面遍布巨幅馬賽克畫,其中西西里的皇帝別墅地面有一套十幅羅馬時期的女性穿著比基尼進行運動競技的圖畫非常著名,比1950年代法國人設計出比基尼泳裝早了2000年。


澤烏瑪博物館展出了許多罕見的文物,這座博物館的亮點是在澤烏瑪古城發現的宏偉的、令人回味的馬賽克畫。

馬賽克畫作《吉普賽女孩》。

保存在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里的馬賽克拼貼畫《亞歷山大大帝在高加米拉戰役》。
在土耳其的澤烏瑪和安條克兩處博物館落成之前半個多世紀,全世界最大規模的羅馬馬賽克拼貼畫收藏地是突尼斯城的巴多國立博物館。突尼斯城郊外是迦太基古城的舊址,羅馬滅亡迦太基之后曾經平毀全城,不久以后凱撒重建迦太基城,成為羅馬帝國的非洲行省首府。所以這里保存了大量羅馬拼貼畫也不奇怪。土耳其則是羅馬帝國的亞細亞行省,目前發掘出的馬賽克畫規模比北非更大,而且近年來土耳其政府在東部各省會城市投資新建、改建博物館的力度極大,2011年落成的澤烏瑪博物館室內面積3萬平方米;羅馬名城安條克就在加濟安泰普以南200公里,今天名叫安塔基亞,又名哈臺,它的考古博物館2015年完成翻修改建,室內面積35000平方米。這兩座新博物館一面世,就雙雙超過了突尼斯的巴多博物館,穩居世界馬賽克藝術博物館的頭兩名寶座。
我這兩年去安條克和加濟安泰普,都是為了參觀這兩座博物館。加濟安泰普的這座澤烏瑪博物館是從原先的加濟安泰普考古博物館分出來的,專門展示羅馬馬賽克拼貼畫的全新博物館,它的鎮館之寶是一幅《吉普賽女孩》面部肖像,博物館專門開辟一間全暗的展廳,唯一的燈光打在這幅馬賽克畫上,畫幅其實不大,女孩的面部表情似笑非笑、極為生動,一雙大眼睛會跟著觀察者的角度轉動,堪稱羅馬時代的蒙娜麗莎。這幅《吉普賽女孩》已經成了加濟安泰普的城市標志,不但博物館的文創作品上有她,連城里高檔餐廳的餐盤上都是她的頭像。其他的羅馬巨幅拼貼畫也令人震撼,像《奧德修斯認出阿喀琉斯》取材于荷馬史詩。這幅畫有3米多長,人物的姿態動感十足,表情豐富。

當地時間2023年2月24日,土耳其哈塔伊,志愿者向地震災區兒童分發游戲物品,幫助他們應對創傷后的各種后遺癥。

馬賽克畫作《丘比特和浦賽克》。

馬賽克畫作《比基尼女郎》局部。
還有一幅同樣取材于古希臘神話題材的《丘比特和浦賽克》,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裝飾性多米諾骨牌畫框:羅馬人特別喜歡在畫框上做出各種立體圖案,把透視和三維立體幻覺玩到惟妙惟肖。這可是在文藝復興大師們發現透視法則前1000年的作品啊。在澤烏瑪和安條克的兩座博物館,都有大面積的玻璃地板懸空架設在巨幅馬賽克畫上方10厘米的地方,參觀者走在玻璃地板上欣賞腳下的立體柱狀圖案,會產生出走在梅花樁上的錯覺。
這次土耳其、敘利亞大地震的震中離加濟安泰普37公里,離南面的安條克城也不到200公里,新聞報道這兩座杰出的古羅馬藝術博物館都遭到嚴重的破壞。不過好在羅馬時期的拼貼畫雖然精細,卻并非脆弱的文物,歷史上這一地區本就是地震多發地帶,這些馬賽克畫歷經2000年劫難仍能幸存下來,被埋在地震廢墟下面,最多就是散亂和丟失一些組件,經過重新整理,相信還是能以完整的面貌重見天日。只是兩座嶄新的博物館耗費巨資,毀于地震以后重建不易,這樣規模的大型古羅馬拼貼畫藝術再能原樣向世人展示,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了。
加濟安泰普古稱安泰普,“加濟”是個前綴詞,是英雄的意思,在土耳其語中特指對異教徒圣戰的英雄,比如土耳其帝國的締造者——14世紀的部落酋長奧斯曼,當年還不能稱為蘇丹,他的尊號就是“加濟”。20世紀20年代土耳其民族獨立戰爭中,安泰普曾發生過城市居民反抗法國占領軍的起義,最終因為寡不敵眾被悉數鎮壓,很多起義者被處決。土耳其建國以后為了紀念這段英雄事跡,20年代末在城市的官方名字前面正式加上了“英雄”這個稱號。當年讓安泰普城獲得英雄城市稱號的戰斗,發生在今天老城中心的城堡周圍,城堡大概50米高,地勢不夠險要,從羅馬時代的歷代守城者就向地下發展工事,現在去參觀城堡的人們,會首先從山頂入口走進挖空的山腹地道,地道里現在開辟成1920年圍城戰博物館,用銅版浮雕圖文并茂講述了當年的戰爭。參觀完博物館,出口就在山頂城堡中心。今天的城堡內部是一大片考古發掘現場,沒有建筑,城堡主要是從山下仰望它的城墻工事更好看。了解1920年安泰普戰事的來龍去脈有助于理解今天土耳其立國的根本,同時也是個很好的例子,說明世界歷史上的所有重大事件,依當事人觀點不同,都有各自的表述方式,“羅生門”現象實在是歷史敘事中的普遍規律。
近代安泰普的故事,要從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說起。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戰前統治著中東大部分地區,今天的阿拉伯半島、巴勒斯坦、敘利亞、伊拉克都是奧斯曼帝國領地。在帝國鼎盛時期,它是一個在宗教和民族問題上相當寬容的大帝國,境內主要少數民族有斯拉夫人、羅馬尼亞人、阿拉伯人、匈牙利人、希臘人、亞美尼亞人、庫爾德人、猶太人,這些民族可以信奉自己的宗教,可以在族群內部實行自治管理。到了19世紀,隨著歐洲民族意識的覺醒,保加利亞、希臘、埃及、羅馬尼亞等民族從奧斯曼帝國統治下逐個獲得獨立或者半獨立地位,帝國內部經濟資源枯竭,境內少數民族經常不忠于帝國朝廷,心向新近獨立的自己的民族國家,所以民族和宗教矛盾越來越嚴重。朝廷對內統治力削弱,各個族群之間殘殺沖突愈演愈烈,矛盾的最高點,就發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政府出于對亞美尼亞人忠誠度的懷疑,在1915年前后對亞美尼亞進行種族屠殺。1918年奧斯曼帝國戰敗,英國艦隊占領首都伊斯坦布爾,他們的目標是瓜分奧斯曼帝國崩潰留下的遺產,比如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約旦獲得獨立,由英國實際控制,法國獲得敘利亞的托管權。帝國的蘇丹政府被協約國占領軍留下來,好在瓜分帝國中東省份的時候有個談判對象。整個帝國如果陷入徹底的無政府狀態,也不符合英法利益,所以英法反倒是支持伊斯坦布爾殘存的蘇丹政府。從首都往東,整個帝國各族各派群龍無首,英法大塊蠶食之外,希臘、南斯拉夫這些英法的小兄弟也趁機進占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大家都想占地為王。
經過半年多混亂,戰時的英雄將軍凱末爾借著蘇丹政府派他去黑海沿岸彈壓局勢的機會從京城出走黑海沿岸,邀請各派開會組織國民大會,他打出的旗幟是土耳其民族主義,也就是說,不想要帝國時代占領的埃及、伊拉克、敘利亞等地了,土耳其將不再是一個多民族的帝國,而是以安納托利亞高原為核心,組建單純由土耳其人構成的民族國家。當時戰后亂局人心思定,需要一個強人出來收拾河山,凱末爾振臂一呼從者云集,支持他的都是土耳其人。其實英法列強主要目的是瓜分敘利亞、伊拉克這些帝國的外省,所以并不特別反對建立土耳其單一民族國家。只有東南方向的阿達納—安條克—安泰普—烏爾法—馬爾丁這一線在土耳其本土和敘利亞之間,歷史上并無明顯分界線,自然地理又更接近敘利亞,所以占領敘利亞的法國認為,這些邊境城市應該歸屬自己。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安泰普的占領軍是英國人,1919年英國轉交給法軍,土耳其居民不愿意讓安泰普劃歸敘利亞,因此當地武裝起義反法。
這里同時還有大量亞美尼亞居民。戰時亞美尼亞遭到奧斯曼土耳其人的種族屠殺,當然會組織自衛軍站在法軍一邊。不過從本質上講,安泰普的戰事可以算是奧斯曼帝國解體以后瓜分遺產的邊界戰爭,對土耳其立國這件大事來說,算不上生死攸關。新的土耳其政府以安卡拉為中心,能威脅到國家存亡的最兇惡的敵人,是趁火打劫的希臘軍隊。希臘本就是奧斯曼帝國統治的死敵,100年前從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獲得獨立,可是大部分希臘族人仍然在土耳其境內和當地人混居,所以希臘自認為有權爭奪土耳其本土的絕大部分所有權。希臘軍從安納托利亞西部沿海登陸,直逼北部的安卡拉,這才是土耳其建國的生死之戰。英法列強從感情上和物質上都站在希臘一邊,但如果希臘失敗,土耳其建國,也無損于英法在中東的核心利益。以上就是安泰普英雄之戰的宏大歷史背景。
1920年安泰普圍城戰的過程血腥而又復雜:敘利亞的法國駐軍派部隊在1919年11月從英軍手中接管城市,大批在一戰中被迫害的亞美尼亞人組成志愿輔助部隊幫助法國占領軍維持秩序。很快土耳其民族主義的民兵向安泰普集中,圍攻法國和亞美尼亞守軍,雙方發生沖突,1920年4月雙方交戰,4個多月以后,土耳其守軍在當地居民的支持下奪占一半城市,包括制高點的城堡。8月開始法軍從各處調集援軍,從城市外圍對土耳其民兵和市民形成反包圍,在老城和城堡的攻堅戰打得激烈而血腥,到1921年2月城堡里面最后的土耳其軍放下武器,圍城戰結束。此戰法軍在人口密集地區動用了坦克、飛機等重武器,平民死亡6000多人,舊城的建筑幾乎全毀。10個月的作戰當中,當地土軍向安卡拉請求支援,指揮全局的凱末爾頭腦冷靜,清醒地認識到決戰的戰場在首都周圍,主要敵人是希臘軍隊,只要主戰場獲勝,安泰普之戰無關全局,所以沒有派援軍。果然不出所料,北方的土軍主力戰勝希臘軍以后,法國無心和新的土耳其政權為敵,1921年底簽署《安卡拉條約》,主動撤出了這條邊界線上的所有大城市,包括阿達納、安泰普、烏爾法、馬爾丁。安泰普回到土耳其。

加濟安泰普城堡城墻上的銅雕紀念像。

加濟安泰普博物館中的安泰普圍城戰全景畫。
對這場圍城戰,交戰的各方從不同的政治立場出發表述各異:亞美尼亞人聲稱,這是他們爭取生存權的正義斗爭,因為戰前亞美尼亞人口占到安泰普的一半以上,經過一戰中的種族清洗,亞美尼亞人流離失所,再不站在法國人一邊拿起武器,就將完全失去家園;而法國人呢,回避了擴張敘利亞領土的利益,把此戰描述為彈壓當地民族沖突、幫助受迫害的亞美尼亞人重建戰時被毀的家園的斗爭;在現代土耳其的國家敘事中,安泰普是土耳其民族反抗殖民主義侵略、爭取民族解放的正義之戰,他們同樣也回避了建國后世代居住在此的亞美尼亞族完全消失于這片土地的歷史事實。
今天在城堡山上,有抵抗戰士的銅像,在新城的河邊更有一座描繪安泰普之戰的嶄新全景畫博物館。為了紀念反抗法國侵略者的英勇戰斗,城市得到了英雄的前綴,正式改名“加濟安泰普”。我們無意評判當年戰爭的正義性,作為與交戰的各民族都沒有瓜葛的中立者,我從這一段歷史敘事中感觸更多的,是“一樣事件,各自表述”的歷史羅生門。
今天的加濟安泰普在土耳其還有第三張城市名片,特別令人愉悅,那就是土耳其東南流派的美食首府,是土耳其的甜食之都。加濟安泰普老城幽深曲折的街道主要集中在城堡山的緩坡一面,城里專門有一座美食博物館,陳列了各種當地特有的食材、炊具、特色飲食,還有傳統土耳其家宴的模擬場景。博物館是一所1904年的大宅院,進門第一間展廳有一個用各種谷物的自然顏色拼鑲出來的巨型蝴蝶圖案,高近2米,所有的食材都用小字標識出來,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說起土耳其飲食,很可能不熟悉土耳其的讀者只能想起旋轉烤肉,那是土耳其飲食的滄海一粟而已。事實上今天傳統土耳其的家常菜肴里,蔬菜和谷物所占的比重遠遠超過肉類。不過今天土耳其菜當中,綠葉菜仍然很少,他們最擅烹調的是茄子、青紅椒、西紅柿這類蔬菜。而且古代絲綢之路的西半段全程穿越奧斯曼帝國疆界,東西方貿易給土耳其飲食中注入了豐富多彩的香料元素。今天的土耳其國土面積比中國小很多,但土耳其菜肴除了秉持中亞游牧傳統的烤肉、抓飯、各種奶制品之外,再加上傳統的波斯、阿拉伯飲食、地中海東部飲食、歐洲巴爾干飲食等各種流派的影響,食材和烹飪手法多樣,整體呈現出來的菜系復雜多變、博大精深。土耳其和法國、意大利、中國、日本、秘魯一樣,是全世界屈指可數的頂尖美食大國。

如果從地域上簡單劃分,土耳其菜肴分三大塊:伊斯坦布爾為中心加上小亞細亞半島西部的特色是多用蔬菜,尤擅茄子,吃米多于吃面,使用香料比較節制,烹調加工手法復雜,有很多費時費力的釀菜、精加工菜肴,這一點可能來源于千百年來拜占庭和奧斯曼帝國宮廷烹飪的影響。往東去,黑海沿岸是另一塊,有很多魚,榛子也是一大特色。第三塊就是安泰普—烏爾法—阿達納這一片東南邊境,這里的特色是香料繁復,以麥子和面食、肉類和奶制品見長,加濟安泰普周圍更是開心果的最大產區。
在伊斯坦布爾和安卡拉都能看到很多餐館自豪地打出安泰普菜肴的招牌,像“安泰普廚房”“安泰普烤肉館”之類,就像上海、北京街頭很多餐廳招牌會寫“正宗川菜”一樣,可見在土耳其國內,以加濟安泰普為中心的東南菜系也有很強的號召力。在加濟安泰普本地,城堡山陡峭的一面下臨河流,河岸邊集中了許多餐館,當地食客很多,這是外地游客辨別餐館出品質量最好的試金石。
在安泰普的餐廳里,點烤肉保證不會踩雷:阿達納烤肉或烏爾法烤肉,都是手工把肉剁碎,和羊尾油混合以增加潤滑的口感和脂香,然后穿上寬而扁的金屬簽子烤好,放進盤子的時候撤去鐵簽,以長段中空肉碎的方式呈現。注意,絞肉機絞出的肉餡太細口感不佳,不能用。阿達納烤肉中會加各種香料,包括小茴香、孜然、洋蔥碎、各種辣椒碎等等,口感辛辣,烏爾法烤肉加的香料少,不辣。只吃烤肉對中國人的口味來說容易膩,其實對土耳其人來說同樣,因此所有烤肉都會配上炭火烤的青椒或者西紅柿解膩,青椒和西紅柿烤得脆甜多汁絕不會烤干,他們的烤青椒類似于我們說的牛角椒,大多數不辣,有時也會碰上辣的。我每次吃烤肉,都會關照服務生給我多加一份烤青椒,覺得比烤肉本身還好吃。
阿達納和烏爾法兩座城市在加濟安泰普的一東一西,距離不遠,加濟安泰普本身并沒有一款叫做安泰普烤肉的菜肴,這里的特色是茄子烤肉,切成粗段的茄子涂上橄欖油和香料,跟阿達納烤肉一樣的香料肉餡相間串起來烤,難的是掌握火候,肉要熟,茄子還不能烤干,做得好的茄子烤肉串,肉香和蔬菜的清香相得益彰,而且不膩,更對中國人的胃口。
安泰普最有名的食材是開心果,城市周圍有大片的開心果樹林,產量和質量在全土耳其首屈一指。使用開心果碎做餡料,用當地特產的一種橄欖油和面,搟成很薄的面皮層層包裹,加上蜂蜜和糖漿烤制出一層層酥皮,這就是甜點巴克拉瓦。整個中東北非各地都有巴克拉瓦,加濟安泰普的巴克拉瓦講究的是開心果餡料新鮮,烤熟以后保留濃郁的香氣,酥皮層層吹彈可破,頂上一層烤出誘人的金黃色,同時糖稀還不能過于甜膩。“安泰普巴克拉瓦”是土耳其最馳名的甜點,被歐盟立法加入了原產地保護。
另一種特色菜肴完全起源于加濟安泰普—烏爾法地區,叫做Cig Kofte,意思是生丸子,是一種開胃涼菜,它的主料是布格麥和新鮮的純瘦生肉餡混合,布格麥實際是用脫粒的硬質小麥碾碎,是一種富含維生素的粗糧,很有嚼勁,混合肉餡再加檸檬汁、洋蔥、辣椒碎、薄荷、小蔥、芫荽等加水攪拌,用手指捏成形,呈深紅色,托在生菜葉上,加一瓣檸檬,作為夏日開胃菜端上來直接食用。
其實生食牛肉餡在全世界并不罕見,韓國菜和法國菜里分別都有牛肉塔塔,就是生牛肉菜,就連美式漢堡里的牛肉餅,也只是兩面稍微煎一下,中間也接近生肉,當然這種吃法要求牛肉新鮮,質量上乘,而且有足夠的香料。我們中國人大多吃不慣生肉,安泰普的Cig Kofte也有純素版,用核桃、榛子碎和土豆泥代替肉餡,在烏爾法地區還要加上雞蛋混合。事實上,出于食品衛生的考慮,現在土耳其國內立法規定Cig Kofte開胃菜如果沒有特別要求,都必須是素食版的,所以害怕吃生肉的朋友們不必擔心,除非你在餐廳專門點肉餡,否則餐廳和街上小販賣的這道菜一定是素食版的。
以上3種僅僅是加濟安泰普本地的特色食品,遠不是全面介紹土耳其菜。加濟安泰普作為土耳其東南菜系的首善之區,無論高檔餐廳還是蒼蠅館子,無論是點當地特色還是土耳其其他地方的菜肴,都有可能給你驚喜。旅行當中除了欣賞自然風景和古代文化,談古論今之余還能滿足口腹之欲,這樣的地方一定會讓人樂而忘返的。
筆者對土耳其東南部這一帶的各個歷史名城、文明遺跡,經歷了從陌生到熟悉,再到流連忘返的過程,遙想這片擁有燦爛古代文明的土地,現今地震受災死亡的人數已逾數萬,強震之下或許沒有一座樓房還能直立,痛心之余,只能祝禱那里的人民安好,盡快從廢墟上重新站立起來。也希望我能盡快回到那片土地,看到從震災廢墟上重新站立起來的新城。
(責編: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