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皮游
電視劇總愛演“背后給人一刀”,現在有了砍價軟件,流行起“當面給我一刀”。“一刀”還不夠,最好來N刀……這些商品大概是太上老君煉丹爐里煉出來的?跟孫悟空的腦袋一樣,就是砍不斷!
去年有一個有趣的新聞,一位邀請了數位好友,卻怎么都砍不完最后0.9%的律師,把砍價軟件告上了法庭,認為其利用人性的弱點,構成欺詐。商家卻理直氣壯地回復“99.1%的小數點后面還有6位數字,雖然省略顯示為‘僅差0.9%’,實際上還差0.9996427%。因為手機的屏幕太小了,所以沒有顯示全……”
真是一個男生看了要沉默、女生看了要流淚的“神回復”啊!精明的商家利用信息不對稱,給商品加了一層“近在咫尺”的濾鏡,借此不斷“誘敵深入”,當我們回過神,已經快血壓爆表!
是因為商家玩不起,舍不得送嗎?那他們大可以減少免費商品的數量,別搞這種容易叫人惱火的把戲。事實上,他們就是想運用這種手段,不斷誘導用戶拉人。換句話說,“砍價”的本質,就是商家把“拉新成本”不斷轉嫁給消費者,借助消費者的社交網絡,來不斷拓展用戶市場。
“拉新”就是把新用戶(客戶)拉到店里來消費。“拉新”對商家至關重要,因為生意要做大,就必須有大量用戶(客戶)的支持。過去,一家店生意好不好,在門口看看里面的人流多不多就一目了然,到了電商時代,道理依然不變,引導你拉人砍價,實質是讓你帶動好友一起打開軟件,提升軟件的活躍度。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邀請一個沒注冊過的“新用戶”就能砍更多,因為這不僅提升了軟件的活躍度,還幫商家拓寬了消費群,提升了市場占有率。所以,有人請你“幫忙砍一刀”的時候,千萬別立刻說“不好意思,我沒下過這個軟件”,你等來的回復很可能是“那太好了,你能砍得更多!”
“更多”是多少?不會超過10塊吧?商家就用這幾塊錢,甚至僅僅幾毛、幾分,就輕松將你雇傭,幫他們完成了每日拉新任務。
互聯網時代,“拉新”無處不在——比如,十分火爆的“聯合會員”模式:233元即可購買1年“某某會員+某某音樂豪華綠鉆”,248元同步開通“愛某藝+某東”年卡……所謂“聯合”,就是“捆綁銷售”,你為了追劇而購買“愛某藝”會員,但隨之而來的“某東”會員則會將你引向電商,就算你沒有“某東”賬號,也很可能為了不浪費這個會員資格而去下載。
因此,“聯合會員”之所以便宜,正是商家通過合作,來進行用戶資源互換,實現低成本拉新,讓同一個用戶既來我這兒逛逛,也去你那兒看看。有了你的光顧,所有店鋪都熱鬧了起來,可不就是皆大歡喜?
所以記得保持清醒,你砍得越多,不是在幫自己省錢,而是在幫商家省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