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志強 張洪貴
攀枝花市森林資源豐富,全市林業用地55.47萬公頃,占全市幅員面積的四分之三,森林覆蓋率62.38%,是祖國西南和長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由于地形復雜、氣候特殊,攀枝花市年蒸發量為年降雨量的2.7~3.2倍,3—5月蒸發量最大可達同期降雨量的21倍,森林草原防滅火形勢歷來嚴峻復雜。
近年來,攀枝花市狠抓森林草原防滅火專項整治和常態化治理,火災次數、災害損失等逐年下降,特別是2021年以來,更是取得了無人為森林草原火災和人員傷亡“兩連勝”的優異成績。
2023年,攀枝花市林業局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防滅火方針,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在省林草局的精心指導下,以深化“三防”建設為抓手,縱深推進森林草原防火常態化治理,向著奮力奪取防滅火工作“三連勝”的目標再出發。
攀枝花市立足防火實際,制定《2022—2023年森林草原防滅火宣傳工作方案》,有序推進防火宣傳。今年來,全市累計發放宣傳單宣傳品52.5萬份,懸掛張貼標語橫幅8300條(幅),發送防火公益短信120萬條,出動宣傳車輛9.3萬臺/次,入戶宣傳13.87萬戶/次,464處LED滾屏、280余處“村村響”、1288個車載喇叭小喇叭持續滾動播報,通過廣播電視和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播發防火法律法規和安全知識1875次,公開曝光周某順、安某英等典型案例39件(次),有效增強了全民防火法治意識,努力營造“人人參與、人人支持”的良好社會氛圍。
圍繞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深入推進群防群治。運用四川省森林草原火情監測即報系統護林員監管功能,推動1300余名護林員認真開展網格化巡護,高火險期護林員上線率穩定在96%以上。按照“以鄉建隊、以村布防,以林為家、帶裝巡護,有火滅火、無火防火”的思路,組建地方專群撲火隊伍308支,人數達5200余人,開展訓練演練9800人次,高火險天氣實行靠前駐防,確保一旦發生火情,能按“小火大打、重兵投入”思路,實現打早、打小、打了。組建“十戶聯保體”1.3萬個,覆蓋林牧區群眾12.9萬戶,以村規民約和聯保責任書的形式,落實村民個人防火責任,實現村民防火自治和聯防聯控。
堅持問題導向,持續推動防滅火基礎設施補短強基。推動森林草原防火規劃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統籌鄉村振興、林業發展、生態建設等項目資金,累計新(改)建防火通道2659公里、隔離帶1761公里、蓄水池486口,防滅火基礎設施進一步夯實。配備防護裝備、風力滅火機、水槍等主要滅火機具4484件(臺、套),增配專用車輛115臺,物資裝備條件顯著改善。圍繞109處重點目標重要設施,動態排查治理火災風險隱患1046處,落實780余處集中墳場和6.5萬座零星散墳墳主火災防控責任,持續對在冊風險隱患整治情況開展“回頭看”,確保火災隱患動態清零。規范組織實施計劃燒除90余萬畝,清理“五周五緣”可燃物2300余公里,有效減少可燃物載量,主動降低火災風險。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意義重大而深遠。面對高火險期的嚴峻形勢,攀枝花市林業局向科技要效率,依托四川省森林草原火情監測即報系統,開展24小時火情監測值班值守,累計發現疑似熱點700余個,為市森防指辦統一組織核查和上報熱點信息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外,全市統籌項目資金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加強林火監測設施設備建設。截至目前,在重點林區建成并投用97套林火視頻、112處智能卡口、16座瞭望塔、78處檢查站,進一步織密監測網絡,形成覆蓋全域的多維度火情監測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