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維華 袁思安
花卉苗木基本情況。我市現有林木種苗生產經營單位207家,其中國有苗圃4家,非國有苗圃203家,總生產面積13860畝。我市花卉苗圃8家,主要分布在通川區,其他經營主體(花農、公司、專合社)132家。我市花卉苗木主要以觀賞苗木、盆景、花卉為主,面積近2萬畝。花卉苗木基地集中在通川區東岳鄉、蒲家鎮花卉產業示范基地,該示范片目前已規范化栽培各類花卉苗木3130畝,主要品種有臘梅、紫薇、楨楠、香樟。隨著鄉村旅游發展,各地重點打造花卉景點,建立了大成玫瑰園、花仙谷、碧瑤山莊、成都山、銀杏谷、米巖花海等觀賞花卉、苗木為主題的鄉村旅游基地。
花卉苗木產業現狀。一是規模小特色不明。總的來說,我市花卉苗圃還處于分散經營、小農經濟階段,各鄉鎮的花卉產業沒有得到有效的整合,生產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并未形成規模集群效應,培育品種隨市場需求變動大。由于近年來林業兩大工程建設項目逐年減少,尤其遏制耕地“非糧化”“非農化”政策的實施,育苗面積、苗木產量、實際用苗量呈總體下降的趨勢。林木種苗培育的土地進一步壓縮,苗木培育成本加大,種苗質量難以保證。同時對全市建設大型保障性苗圃用地帶來了新的問題。二是苗木供需不平衡。從苗木生產情況可以看出,我市苗木供需存在一定問題,一些樹種出現了苗木過熱,而急需苗木供應不足的情況。如女貞、桂花等綠化樹種苗木生產過剩,大量苗木留床;而榿木、竹類等經濟林樹種供應缺口分別達109萬株和113萬株。我市目前大力發展竹產業,基本沒有自己的苗木生產基地,所需竹苗基本從眉山、宜賓等地調運。



標準化苗木生產基地建設滯后。我市現有的育苗單位大多規模小、高科技育苗率低,多數私有苗圃生產人員年齡偏大,人員流動大,育苗技術落后,真正進入市場,競爭力不強。受技術能力、經費短缺等因素限制,我市絕大多數苗圃更傾向于培育常規綠化苗木,而不愿去培育、馴化本地良種或者引進推廣新品種。最近幾年,我市大力發展花椒、竹類等特色經濟林,所用良種苗木基本從外部調運,這一現象也反映出目前我市苗圃不能滿足當前造林所需良種苗、壯苗的需求。
生產經營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苗木生產在總體上還處于低水平、低質量的階段。許多苗木培育還是停留在傳統的大田育苗階段,地塊分散,閑置率高,管理粗放,成本較高。目前全市僅有109家苗圃開展育苗,其中有26家苗圃存在大量留床大苗,苗木銷售難,更給業主造成經濟壓力。我市苗圃供種率和良種使用率低的問題尤為突出,尚無花卉良種。多年來,所需經濟林良種種苗,如竹類、花椒、核桃等,幾乎都從市外調運。
市場信息及銷售網絡不暢,監管服務不到位。目前,全市沒有功能齊全的花卉苗木專業交易市場,大多采用場園內交易、田間地頭交易,銷售市場尚未打開。也沒有專業性的種苗協會,導致私人苗圃盲目跟風,苗圃業主手頭的苗子不知道怎么賣,也賣不出去。全市花卉林木種子基本上都是自采自育,繁殖材料質量無保證,劣質種子、穗條進入市場,造成培育的苗木質量低,性狀退化;甚至個別私有苗圃法律意識淡薄,無證從事苗木生產經營。全市種苗執法管理業務由市局生態修復產業科和市林業科技推廣中心共同負責,執法力量薄弱;在縣級林業部門,種苗日常工作基本由下屬事業單位負責,而種苗執法權又歸機關所有,造成執法困難,難以觸及到苗圃監管的方方面面。
抓好示范基地建設,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按照全市造林規劃、產業發展需求和市場苗木需求,采取有效措施超前落實種苗準備工作,強化種苗基地的建設和引導。堅持交通方便、規模發展、突出特色、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以大竹縣石河鎮(香椿)、達川區百節鎮(烏梅)、萬源市(臘梅)為核心,發展優勢本土良種苗木、花卉,輻射帶動周邊鄉鎮,同時還加大新品種的引種試驗工作,建設珍稀、高價值的苗木示范基地。加快相對集中花卉苗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搞好道路網絡互聯互通,把花卉苗木生產與鄉村旅游相結合,打造花卉苗木景區。
精細化管理,集約化經營,以特色取勝。改變經營理念,實施精細化管理,提升苗圃管理水平。實行定人、定面積、定苗木質量標準的方法,努力建設一套合理、有序、完善的內部管理機制。我市苗圃以小規模為主,這些小苗圃想要發展,必須有自己的特色,如特色的苗木品種、特色的營銷渠道等,或者有足夠的資金在選準苗木品種的前提下,擴展經營規模;或通過購并其它小苗圃進行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及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抓好花卉苗木市場建設。主管部門應積極為林木種苗生產、經營者提供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抓好苗木生產供給預報,加強育苗進度的調度、生產技術指導、苗木檢疫檢驗和質量全過程跟蹤管理。按照《四川省城市園林綠化條例》第十五條要求,“城市生產綠地應當適應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需要,其用地面積應不低于城市規劃區面積的百分之一”。根據我市城市總體規劃和城鄉建設發展,建立花卉苗木基地,以滿足不斷擴大的城市化建設。目前結合達州市運動公園第三期,規劃有南區花卉市場(花卉小鎮),集文創集市、花卉交易功能為一體。花卉市場位于通川區鳳凰大道西延線濱江四季花城與鳳凰大道西延線一期安置房之間,規劃用地面積約83畝,花卉交易中心建筑面積約15523.86平方米,為我市花卉產業集群化、規模化經營提供了基礎條件。